基于创业素质构成的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2021-11-24李菁菁
李菁菁
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下,大学生的数量每年都在上升,大部分的大学生都在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窘迫状态。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最薄弱的部分所面临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这使得我国的教育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需要学校改变人才培养的方式,以及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在国家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的背景下,各个学校需要发现教育的问题所在以及找出方法解决问题。
1 人才供给侧改革的客观需要
1.1 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和人才供给不对等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不断的快速发展,面对越来越多的人才资源,高职人才的供给与社会的需求呈现出了不对等的现象,许多的人才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分配。高职大学生在其他各大高职学生的对比下也会受到就业的不公平对待,所以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是比较大的。因此,高职院校可以把创新创业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让高职院校的学生供给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
1.2 有利于高职院校完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下,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还是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主要的课程,这种模式严重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思维意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且容易造成一种固有的思维模式:毕业后安安分分的找一个能养活自己的普通工作就行了,很少有想要自己创业当老板的想法。要想打破这种固有思维,高职院校就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内容放在教学首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1.3 有利于高职学生实现自身价值
创业是一个综合能力相结合的过程,特别强调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要学生把知识与技能很好地运用到市场需求上,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在创业的过程中,学生经过艰苦奋斗最终创业成功,是自我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例如马云,他也是从一个小人物,通过自己的努力创业,最终形成了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自己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迅速增长,进而实现了自身的价值。高职大学生要努力的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使自己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建设做出贡献,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有效的体现。
2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面临的困境
因为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较晚,所以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还稍显薄弱,培养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如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保障力度不够,支持力度也比较有限,大学生在没有较好的政策与资金的支持下是很难创业成功的。还有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有待革新,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学生就业创业的优势发挥不出来等。
3 培养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法
3.1 营造创新创业能力的环境
国家政府应该要改善对人才市场化的固有观念,更加看重工作的业绩和经验,建立公平公正的人才认定标准。完善好人才管理、使用和服务等方面的措施,创造更多层次化和多元化的创业方式。政府还要把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切实履行好,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里把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以此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政府要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如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投入,激发出学生创业的想法。
3.2 高职院校创新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建新的教育理念。高职院校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努力培养具有知识、技能和创业为一体的高素质人才,及时的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提供更多的创业创新型人才,使得高职院校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可以应用“专业教育+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方式,增强创新创业教育规模,使得人才的培养结构类型更加的完善。高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与校外的企业进行合作,以此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效的与社会需求相对接。从而使高职学生就业困难的现象有效得到缓解。
3.3 更新固有就业理念
高职大学生想要成为一个创新创业型的人才,就要改变家庭和学校传统的就业观。首先,学生在家庭教育里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家庭教育对学生就业理念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家庭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以顺应社会时代的发展趋势。父母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在学习基本的专业同时,在校外也要尝试一些创业机会,丰富自己的实践经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
3.4 激发创新创业思维
高职大学生想要解决就业难的现状就要更新就业观念,将自己处于就业被动的位置转换到主动创业。一个人的成功最终都是要靠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实现的,创业也是如此,创新创业的实现需要学生的创新思维来激发出创业的点子,平时也需要仔细的观察和思考别人创业成功的因素。好的创业点子是创业成功的前提,要想真正的创业成功,还需要足够强大的敢于挑战的勇气和不怕失败的精神,坚持自我,不轻易放弃,创业最终会取得成功的。
4 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要培养的人才最终要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学校要完善教学模式,使创新创业教育得到强化,使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优化,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断地得到有效提升,就业创业的综合能力也不断的加强。虽然还有许多的教育问题在等着所有人去不断地探索和完善,最终去实现人才供给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状态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