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辩证关系
2021-11-24柏培富
柏培富
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世行办 陕西汉中 723600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党在“十三五”与“十四五”重要历史交汇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处理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辩证关系,对于各级各部门准确理解和把握当前乡村振兴工作定位,明晰工作思路、重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筑牢乡村振兴工作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1 巩固与拓展的辩证关系
1.1 巩固是拓展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抓好“巩固”,才能实现“拓展”。5年过渡期内,继续实行“四个不摘”,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刹车”,无论是帮扶资源和帮扶力量要总体保持稳定。要健全防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解决好“监测谁”、“谁监测”、“怎么监测”、“如何帮扶”、“如何销号”的问题,坚决守住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坚决守住全面小康的底线。
1.2 拓展是巩固的延展和提升
一是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发展脱贫产业,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完善带贫益贫机制,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打造区域特色品牌,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价值链;加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消费扶贫,拓展销售渠道,创新流通方式,促进稳定销售。二是持续开展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发展社区工厂,做好转移就业、就地就近就业、公益岗位托底就业,促进弱劳动力、半劳力等家庭就近就地解决就业。加大对脱贫人口扶贫扶志扶技力度,因人因需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三是深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落实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完善集中安置区公共服务和配套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在搬迁地发展产业,在集中安置点支持创建社区工厂,多措并举帮助搬迁群众自主发展产业、协调解决就业、促进安居乐业,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四是健全扶贫资产运营管护机制,用好确权登记成果,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进一步向乡村延伸,确保公益性资产持续发挥作用、经营性资产不流失。五是强化社会保障和临时救助,对无劳动能力的家庭,因户因人分类落实低保、医疗、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筑牢低收入人口的社会保障防线[2]。
2 巩固拓展与有效衔接的辩证关系
2.1 巩固拓展是有效衔接的基础
打胜脱贫攻坚战之后,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的要求,不仅要巩固成果,还要拓展成果,这是有效衔接的重要基础。既要防止返贫,又要防止发生新的贫困,特别是要防止发生规模性的返贫现象。一是千方百计巩固“两不愁三保障”,通过防返贫动态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二是把发展产业和扩大就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关键举措。三是把脱贫的有效模式和业态转变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模式,转变为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模式。接续和拓展产业、教育、科技、消费、电商等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和模式,发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作用。
2.2 有效衔接是巩固拓展的目标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必须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项目规划衔接,制定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规划,从项目规划上将巩固、拓展、衔接有机统一。二是政策措施衔接,“十四五”时期要认真落实五年过渡期政策,保持脱贫政策总体稳定,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增强内生发展动力[3]。三是产业就业衔接,要继续加大对脱贫地区的产业扶持,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提档升级。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一产业集群,形成稳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对有劳动能力的家庭,确保至少有一个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四是乡村建设衔接,着力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往自然村、往户延伸,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和农村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五是人才培养衔接,选派县级以上机关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挂职,鼓励人才向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建功立业,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探索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县管乡用、下沉到村”机制,支持涉农院校、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机构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服务,在职称评审等方面向脱贫县倾斜,鼓励引导各方面人才向基层流动。六是乡村治理衔接,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落实乡村治理制度,完善自治、德治、法治“三治”结合的治理体制和机制,提升脱贫地区的基层服务能力。七是工作体系衔接。建立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小组办公室具体落实、督导考核,行业部门各负其责、接续推进的工作组织体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选派一批优秀干部驻村,带领广大农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搞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