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法教学在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中的应用
2021-11-24李菊强
李菊强
(滨州职业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0)
众所周知《经济法》是会计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同样也是会计相关资格证书的必考科目之一,包含着错综复杂的知识,理论性强和实践性强是《经济法》的两大显著特征,要想真正掌握这门课程,就需要会计专业的学生背诵记忆大量的法律条文,并且还要能够在相关领域灵活运用所学的相关法律知识。学习《经济法》同学习法律一样繁杂、枯燥、冗长,因而如果教师期望得到高效的、高质量的教学效果,需要冲破传统教学法的枷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经济法》项目化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自觉投入到学习中去,真正掌握这门课程,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结合所学维护自身与企业的正当利益[1]。
一、合理制定课程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有方向地、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对此,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想目标,然后就这三个目标在讲课过程中有所侧重。学习《经济法》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法律的规定与界限,并且能够应用会计专业相关的法律知识约束自身行为,维护个人和企业的合法利益,有目的地养成经济法律意识,让学生遇到问题能够综合分析,全面地处理问题,结合理性思维、感性思维、法律思维去看待问题,找寻解决问题的关键,妥善等处理问题,将知识与现实融会贯通,并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后对民法的基础内容有所认识,掌握《公司法》《企业法》《劳动合同法》《证券法》等法律的基础条款。
(二)能力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结合现实应用法律的能力,以便适应工作要求,适应社会需要,学会利用法律维护自身利益[2]。
(三)思想目标是让学生树立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律意识,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有法可依,能有效地运用法律法规,通过经济法项目化教学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应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在这个竞争愈发激烈的时代增加学生的职场竞争力,降低学生的就业压力。
二、合理制定教学计划
《经济法》顾名思义是经济管理过程中,对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以法律规范的总称,对于会计这种非法学专业的学生,他们学习的主体部分还是专业相关的必修课程,法律基础都普遍较低,因而让会计专业的学生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就掌握单行的法律法规具有相当的难度,此外他们在学习《经济法》的同时还要分出大部分精力到专业课的学习,此时就需要教师提前做好课程的协调安排,提前规划,让课程之间关联性紧凑一点。目前高职院校中在学生学习《经济法》之前会先学习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发现讲授的内容大部分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部分,而对于法律知识的讲述较为零散,占比相比之下少了很多,使得课上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讲思想道德的内容,而忽略了基础法律的教学,这样一来对接下来《经济法》的学习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注意两门课程讲解的先后顺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做铺垫,后续安排《经济法》,并且将二者规划在相邻的两个学期,降低学生的遗忘程度,发挥两门课程的承接性;第二,就法律知识的讲解部分安排专业的具备法律知识的教师进行讲解,并可以结合合理的应用场景锻炼学生应用法律的能力,进而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三、编排与选取适用性强的教材
目前用于高职会计专业的《经济法》有许多出版社发行的教材,但是针对会计专业所用的寥寥无几。教材是进行教学的首要工具,能否选用合适的课本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计划,因而在选用教材时学校必须综合考虑教材的适用性,要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提升,所以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选择一本适用于会计专业学习法律的教材。其次,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经济法》是一门应用型学科,由于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比较迅速,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要求经济领域相关的法律规定必须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调整,因而立法部门很可能每年都颁布新的法律条文以适应社会需要,并且就一些新经济现象,立法部门还会及时制定新的法律法规[3]。由于教材收录的大部分是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所以在《经济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重教材的“先进性”,选择最新印刷的版次,注意关注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不一味地拘泥于课本内容,对法律知识的讲解作出适时地调整,站在学科前沿,与时俱进地为学生讲解适应社会需要的法律,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
四、有专业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案
《经济法》这门课程不仅理论性强,还具有十分强的实践性。对于会计这种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不能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桎梏,继续沿袭灌输式的教学,忽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对《经济法》学习的兴趣,进而不能让学生更好地胜任以后的工作岗位。因此教师应该承担起创新教学方式的责任,针对本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丰富教育教学手段,围绕会计职业的需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案例教学法
作为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些晦涩难懂的法律知识可以结合几个有代表性的案例来对法律规定进行剖析讲解,进而让学生较为直观地理解法律的内涵,把死板的文字变得生动形象起来,为学生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频率,进而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更加准确地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的应用场景,这一教学方法强调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部分,让学生现学现用法律知识。对此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解决案例问题来进一步理解教师讲解的法律法规,将知识从理论层面上升到应用层面;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路。
(二)实践教学法
开设经济法课程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将课堂作为一个跳板,让学生更好地将在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同社会生活衔接起来,让学生通过实践模拟体会在社会中的感受。当前在教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小组讨论、社会调查、模拟法庭等形式。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限制,不能将每种教学方法一一实行,因此需要教师综合全面地考虑教学要求和目标,结合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消化”程度,把课上时间效益发挥到最大,能够分配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和看法,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在学生得出结论后,给予点评和补充,以便加深学生对法律条文的理解。特殊的学生,鼓励他们走进社会,根据真实情境展开社会调查,克服困难,在实际应用中践行法律的作用[4]。
(三)多媒体教学法
伴随科技的日新月异,教学工具也日趋科技化,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就是多媒体,针对这一新教学手段,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因为通过这一媒介可以为学生传递海量的信息,有效地弥补了教材无法实时更新法律的缺陷,实现与现实社会的同步,变平面知识为立体知识,变单一知识为多元知识,与此同时,设计好多媒体教学方案还能节省许多写板书的时间。其次,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典型的视频案例,比如经济与法、法治在线等,让学生能够声情并茂地进行学习,启发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思考,改善教学质量。
五、结束语
高职院校是要培养既能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又能熟悉经济法律的全面型人才,这需要通过实行多方位的教学改革才能实现,《经济法》的项目化教学方法十分有利于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达到教师期望的教学效果,因而需要教师不断改进并继续推进实行。同时实行项目化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也与以往有所不同,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储备,为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