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方古代法律思想的比较研究

2021-11-24刘美含

法制博览 2021年3期
关键词:罗马法民法典法治

刘美含

(延边大学,吉林 延边 133002)

2020年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颁布,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回顾我国民法典的制定过程,从195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力量着手起草民法典草案到如今完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历经了将近70年之久。

在阅读了解《民法典》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民法典》在创新的同时,其内容也包含着很多中国古代传统的法律思想理念。例如在《民法典》中重视家庭和睦夫妻相互关爱,强调尊老敬老,并完善遗赠抚养制度。这说明很多古代传统理念在当今有着新时代下的含义。所以在如今社会主义法治时代之下,我们也有必要去挖掘传统法律思想的优秀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鉴适合在当今时代下参考的法律理念。所以本篇论文通过比较研究方法和历史研究方法对中西方古代的法律思想进行研究,发掘其对现今中国乃至全球社会的实用性。

一、罗马法律思想

对于古代西方的法律,我们主要以研究罗马法为主。罗马法是古代社会最发达、最完备的法律,也是世界法律史上最有影响的法律体系之一。[1]

公元前5世纪,罗马法律以习惯法为主。当时罗马的海外贸易十分发达,商业十分繁荣,促成了发达的商品经济。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贵族通过对法律的随意解释谋取更大的商业利润。[2]

长期的压迫剥削使得平民进行集体的斗争反抗,贵族被迫成立十人委员会,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并逐渐演化成了后期所说的公民法。《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权力,使得贵族不能再随意解释法律,而是按律量刑,保障了一定的平民权力。同时也形成了最早的成文法,体现了西方最早以民主为核心的法治观,也是罗马法的基本法。

罗马法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实用性。“罗马人看上去不像希腊人那样高大,将理想主义与完美视为圭臬,但他们更重视如何解决实际纠纷,将实用主义和实质主义作为立法、司法的终极目标。”十二铜表法颁布过后,原则上法律适用类推原则,但是根据案情的具体状况,法官有权去考量具体案情是否使用类推,充分保证了司法的公平性。

罗马法对欧洲乃至世界都有极其重要的借鉴作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二、中国古代法律思想

中国法律思想的源头最早要追溯到夏、商、西周时期。早期法律有着强烈的“君权神授”的特点,通过“天”的威慑力来统治百姓,这在最早的奴隶制社会起到了很好的稳定统治的作用。但是这种“君权神授”的思想容易造成等级的分化,导致贵族对平民的大力剥削和压迫,最终导致了商的灭亡。

从周朝开始,我国的法律思想呈现出了逐渐平衡的趋势。史书记载:“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袛袛,威威,显民。”这最早提出了明德慎罚的观念,将“德”与“刑罚”结合了起来,对后世的法律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时期各派思想层出不穷,出现了历史上的“百家争鸣”时期。各派学者提出了对于治国不同的方式方法。其中被封建社会历代君主沿用,并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的儒家学派也提出了相应的思想观念。孔子的法律思想核心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外孔子提出“礼”的观念,也就是其一直在呼吁的克己复礼,恢复周礼。这是对周“明德慎罚”思想的一种继承性、延续性的发展。

与其思想形成对立的是法家思想,重刑罚,提倡“以法治国”。《管子禁藏》记载“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悬命也。”提倡重在立法,以法约束民众。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学派的治国思想在秦朝受到重用。同时这种“以法治国”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对我国的法治现代化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汉武帝时期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地位成为正统。其法律思想继承了孔子的以三纲五常作为法律的指导思想,并且注重礼法结合,实行天道自然,天罚论。成为维护统治的重要思想武器。

宋朝以宋明理学作为法律思想的内核。认为一切的犯罪归根结底都是“人欲”,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圣人行德于上而民自归之。强调德礼政刑,通过教化和三纲五常来规范民众的行为而避免犯罪。这种较为宽松舒适的法律理念使得宋朝的法律倒退十分明显。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尚书· 禹谟》中记载,“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3]明刑弼教是明朝法律最大的特点,市人民执法畏法,重刑犯,轻教化。严厉打击犯罪,是法治史上较为严厉的一种思想。

三、中西方法律思想的差异性

从法律起源来说,罗马法《十二铜表法》中说“人民对于最新情况的投票就是法律。”罗马法的制定体现着人民的利益和需求,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更新,所以罗马的私法极其发达。公民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不断进步更新的需求,通过斗争与统治者抗衡以达到自己的利益。斗争是权力的永恒工作,没有斗争就没有权力,就如同没有劳动就没有财产。

史书记载中国法律的起源:“刑起于兵,法源于礼。”最早的刑罚起源于军队之中,法律也通过“礼”来表现出来,所以法律呈现出一种约束人们行为的特点而并非满足人民的合理诉求,所以中国古代的公法发达于私法。

罗马法的制定与发展充分汲取着一些优秀的历史学家的智慧,并且有着较为系统的法律典籍,将法律完善有体系的编纂出来,同时法律注重程序。而中国古代的法律则以“天赋人权”“礼”为核心,代表着最高统治阶级的利益,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控制民众的工具,并没有较为成文的体系。

四、中西方古代法律思想的相似点

中西方法律的立法权都掌握在少数贵族的手中,而不在多数的平民手中。所以在根本上法律的制定都维护了最高统治者的利益,维护了国家的统治与稳定。同时二者法律条文在一定程度上都通过神权维护了统治。单单靠法律来规范人民的行为是不具有说服力的,同时也是不具有稳定性的。民众往往是反复无常、充满欲望、冲动无理智和无法控制情绪的,因此必须借由神明的威慑性加以钳制。罗马法通过与基督教的融合使得颁布的法典被民众信服,而中国则古代通过“天赋人权”的思想加强对民众的统治,使人民信服天子,服从其颁布的法律规则。[4][5]

五、中西方古代法律思想在新时代下的借鉴作用

无论是中国古代法律思想还是罗马法律思想,都对当今的法律体系起到了很深远的影响。罗马法初期的制定仅仅体现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客观情况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失败。这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不仅要发挥国家的主导作用,也要考虑市场这双无形的手,只有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相结合,才能够控制经济,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同时要注重私法的发展,国家要充分鼓励私营企业的发展,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支持企业的发展崛起。同时罗马发达的私法体系对于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构建全球化体系,促进现代市场经济的形成有着极大的促进和借鉴作用。

对法律思想抱有一种批判继承的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6]使其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变革创新,更好地适用与新时代的发展。这是我们应该在罗马法的不断完善中所学的和借鉴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一直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传统的法律理念对当今的时代影响,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到了中西方古代不同的法制观念,得知了古代法律思想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寻求“民主”和“法制”之间的协调平衡的方法。了解到这些法律思想理念过后,我们也要对这些观念进行批判性的继承以更好地服务于现代法治社会。

猜你喜欢

罗马法民法典法治
无信不立 无诚不久——民法典中关于合同的那些规定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民法典诞生
民法典来了
中国民法典,诞生!
罗马法上的私犯之债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罗马法中有关公民法和万民法的教学思考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论罗马法上损害投偿制度对大陆法系侵权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