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灌输论”的理论争论及其当代启示

2021-11-24陈冬阳

创造 2021年9期
关键词:灌输恩格斯列宁

陈冬阳

自从列宁灌输理论诞生以来,就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和争论。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列宁是不是“灌输论”的首创者?二是“灌输论”是否具有当代价值?随着“苏东剧变”,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深入发展,关于列宁“灌输论”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而过时的论调开始在国内学界增多。全媒体时代,互联网让一切变得都“皆有可能”,无论是庞大的媒体机构还是个人,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人人都有自媒体,这不仅使得我们接收的信息增多,而且使得我们接收什么信息、发布什么信息的主动性也大大增强。似乎带有“被动性”的理论“灌输”已不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说过,“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①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17.。能否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实践上妥善解决全媒体时代如何继承和发展“灌输论”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新时代能否形成“网上网下形成同心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思想基础。

一、关于列宁是不是“灌输论”首创者问题的争论

从列宁“灌输论”诞生起,就有了对列宁是不是“灌输论”首创者的争论。这是研究“灌输论”首要的不可回避的问题。关于“灌输论”首创者的问题上,国内学界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德萨米首创、马克思恩格斯首创、考茨基首创以及列宁首创等。

首先,主张德萨米是“灌输论”的首创者。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空想社会主义者德萨米于1842年就提出过“灌输”思想。德萨米在《公有法典》中写道:“要在无产者的脑子里灌输真理,你有义务对无产者进行这一洗礼。”②德萨米.公有法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98.德萨米这句话是社会主义史上关于科学理论不可能在无产阶级脑中自行产生,只能通过外界灌输这一著名论断的最早表述。这比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表述还早两年。因此他们相信德萨米是“灌输论”的首创者。

其次,主张马克思恩格斯是“灌输论”的首创者。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正如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所说:“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通过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这表明了马克思主张将科学的革命理论由外向内灌输到工人阶级内部去。此外,他们认为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在德国迅速发展》中也有类似表达,如:“从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的角度来看,必不可少的要将革命理论灌输给工人群众。”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589-590.此处恩格斯直接写明了“灌输”的字眼。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意识形态“灌输论”的首创者。

再次,主张考茨基是“灌输论”的首创者。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考茨基率先明确提出了“灌输论”并将其系统化。有学者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为该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考茨基是该理论的首创者,列宁是该理论的集大成者。考茨基于1886年在《新时代》上明确阐发了灌输论的思想,考茨基认为科学理论不可能在工人内部自发产生,只能通过外部灌输进去。”③孙来斌.“灌输论”首创者问题再探[J].思想理论研究,2010(07):14-19.还有学者指出,“列宁在他的著作《怎么办》中只是充分阐述了考茨基的灌输论思想”④李德栓.由“灌输论”转向“说服论”——论列宁思想教育思想的变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报,2014(01):15-19.。

最后,主张列宁是“灌输论”的首倡者。这包括大多数学者,他们认为,列宁在他的著作《怎么办?》中系统阐述了“灌输论”思想。列宁指出,“工人本身不可能产生科学的革命思想,工人自发只能产生工联主义思想,科学的革命理论只能从外部灌输进工人群众”⑤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这之后,“灌输论”成为无产阶级赢得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就的重要思想武器之一。

厘清上述争论,问题的关键不是谁提出了这个范畴,而是提出这个范畴的动机,并对这个范畴加以理论化、系统化。从动机来看,“灌输论”的提出是为了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给工人阶级,以提高工人阶级的自觉性和组织性。萨德米本身是一位空想社会主义者和历史唯心主义者,他的观点都是基于抽象人性论和教育万能论。在他的概念里没有无产阶级这个独立区分出来的阶级,他所说的无产者指的是小生产者和农民。他所指的科学真理也不是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社会主义,而是抽象的空想社会主义。因此,萨德米只是提出了“灌输”一词,在动机和概念的理论化方面,都和“灌输论”相差甚远。在向无产阶级传播科学理论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他们不仅明确提出了“灌输”概念,也从多角度阐述了灌输论的基本思想。但纵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明确提及“灌输论”的场合较少,只是散见于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和信件中。诸如,工人阶级不能自发产生科学理论,要主动从外界灌输到工人内部,这样的正面使用也只出现过两次,并且都没有加以具体论述。所以,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明确提出了“灌输”一词,也有明确的目标,但他们并没有提炼出“灌输”的特定含义,也并未对其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考茨基对“灌输论”亦作出过重要贡献,列宁称赞说,“考茨基说得十分正确:社会民主党是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的结合”⑥列宁.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84.。但考茨基也没有对其系统化、理论化,最终堕落为机会主义者的事实,又让他的“灌输”的动机充满机会主义倾向,这就与理论的先进性自相矛盾。

而列宁早在1894年的《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一文中,就已经明确提出“灌输”一词,并初步阐述了这一理论。列宁指出,我国社会主义者,应该进而把马克思主义观点“这个理论通俗化,把它灌输给工人,应该帮助工人领会它并制定一个最适合我国条件的组织形式,以便传播社会民主主义并把工人团结为一支政治力量”①列宁.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84.。俄国民主党人的任务就是尽快让工人阶级明白自己的地位和历史使命,要在工人阶级中建立坚强的革命组织,使工人阶级团结起来完成历史使命。为了完成上述目的,社会民主党人要充分将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国情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通俗化和大众化,以便更好地传播到工人阶级使得他们能够理解。由此可见,列宁已经明确提出了俄国社会民主党人士要主动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通俗化和大众化地传播给工人阶级,以提高工人阶级的自觉性和组织性。在随后的《俄国社会民主党人的任务》中,列宁明确提出了“没有革命理论就没有革命运动”的著名论断。列宁指出俄国社会民主党人的任务应该是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传播给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然后通过这些先进分子在和工人阶级中其他成员的生活过程中将理论灌输给他们。在《怎么办?》一书中,列宁结合了俄国革命的具体情况,使其在系统化中走向成熟。列宁既批判了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的新的“批评”派这一机会主义的一个新的变种,“把资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因素灌输到社会主义运动中来的自由”②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的行为,也提出了“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③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6.的著名论点。这就系统阐述了“灌输”的缘由、内涵和策略。列宁指出,经济派主张的自发论只能导致工人阶级形成工联主义,科学的革命理论只能通过外界灌输,任何对科学理论的轻视都会助长资产阶级思想。

综上所述,列宁的灌输理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相关概念的系统化、理论化,是对考茨基相关思想的借鉴和进一步发展,是根据俄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对先进的理论如何灌输到无产阶级中去的系统思考,而形成的科学的系统体系。

二、关于列宁“灌输论”是否过时的争论

关于列宁“灌输论”的争论还包括对其实践上是否过时的争论。特别是随着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中西方两大阵营经济、政治、文化不断交融和碰撞,这一争论尤为激烈。国内学术界的争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持否定态度。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随着时代的变化,列宁“灌输论”已经失去其当代价值。这在于列宁“灌输论”提出的时期是俄国革命时期,当时俄国资产阶级思想占据统治地位,俄国工人生活在资本主义压迫之中,根本没有时间和条件提高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因此列宁提出社会民主党人要主动将科学的革命思想灌输到工人内部去,使得他们认清他们的苦难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认清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以提高工人的思想觉悟和斗争精神,这是完全正确的。但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已经有了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拥有了可以通过自己的理性分析选择出自己认为的好思想的能力。因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灌输论”已经不合时宜。如有学者在文中写道:“列宁的灌输论在当时是完全正确的,但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下,人民的思想趋于多元化,人民拥有自我辩识的能力,因此现在谈灌输论就不合时宜了。”①杨新宇.关于理论灌输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6(01):45-46.也有学者将灌输和教育教学中的“填鸭式”满堂灌等同起来。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灌输”的本质是强制将社会发展需要的观念和思想灌输给受教育者,完全忽视了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当下主张加强素质教育,是充分肯定了受教育者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表现,“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显然与之相背。所以,“灌输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单方面灌输道德概念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帮助受教育者了解了一些道德知识,但产生的弊端更多”②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08.。

另一方面,持肯定态度。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在新时代条件下列宁“灌输论”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更加重要。列宁“灌输论”依然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结束后,中西方意识形态斗争更加激烈,方式也更加隐蔽。此时更加需要“灌输论”来捍卫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有学者指出:“在列宁的著作《怎么办?》中,灌输原理是批判当时俄国经济派提出的自发论而提出的。提到灌输,我们通常理解为灌输者带有强制性,容易和教学方法中的‘填鸭式’混淆。我们应当区分好德育原理和具体方式之间的区别。”③孙喜亭.马克思主义与德育的灌输原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06):1-10.还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不能因为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就放弃马克思主义,放弃将马克思主义灌输给人民。进入21世纪,新的历史时期对灌输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灌输的理念应该不断发展,灌输的方式应该不断创新。发展灌输论的前提是要坚持灌输论,形式发生变化并不代表灌输论就过时了。”④孙来斌.灌输论是指导思想理论教育的科学理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03):28-35.

引发上述争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比如“苏东剧变”带来的影响、西方文化的入侵,但焦点主要集中于经济社会的变化及其带来的主体利益的冲突、观念的革新。“历史的评价既包括人的动机,也包括活动的结果,而且是动机和效果的统一。”⑤陈先达.漫步遐思:哲学随想录[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168.对于“灌输论”是否过时问题的争论,也应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从动机来看,当前“灌输论”的提出仍然是为了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给人民,只不过在效果上,转换为精神文明建设,为推动广大民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所以,“灌输论”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更加重要,更要在坚持“灌输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

首先,理论“灌输”是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提出过这样一个经典论述:“占统治地位的将是越来越抽象的思想,即越来越具有普遍性形式的思想。因为每一个企图取代旧统治阶级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就是说,这在观念上的表达就是: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⑥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这就包含了意识形态本质要求的重要信息,“无论是夺取政权还是掌握政权,都需要在观念上把自己的‘特殊利益’‘说成’是‘普遍利益’或‘共同利益’,从特殊利益的合理性证明推导出阶级统治的合法性;而这一合理性证明的理论表达则是:‘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①陈锡喜.论意识形态的本质、功能、总体性及领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4(01):5-11.。如何“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这就需要统治阶级将本阶级的思想灌输给全体成员。这一点资产阶级也同样认同,如资产阶级学者涂尔干指出:“固然强制接受一些社会发展所必要的思想的确不妥,但这是必要的。因为那些为接受灌输的人与社会所需要的人之间相差甚远,因此如果不按照社会所需的道德和规范去约束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②戚万学.冲突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98.当然,意识形态的阶级性特征决定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灌输呈现出“虚幻性”,遮蔽了资产阶级假仁慈、真剥削,维护其阶级利益的实质。而“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2.,所以,列宁明确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意识形态”。这就可以毫无顾忌地向“社会全体成员”灌输自己所代表群体利益的意识形态,以便更充分地动员“社会全体成员”投入到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理想中。

其次,是以史为鉴汲取“苏东剧变”重要教训的必然要求。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意识形态阵线失守。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发表了秘密报告,掀起了一波反苏反共反社会主义的高潮。赫鲁晓夫主张“全民国家”“全民党”,放弃苏联无产阶级专政职能,放弃“灌输论”。在文学上掀起了一股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邪风,导致大批污蔑苏联共产党和历史的文学作品出现,主流意识形态地位被严重动摇。20世纪80到90年代,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苏共领导人开始背弃共产主义信仰,发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思想上逐渐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主流意识形态阵地拱手让人,“各种攻击、谩骂苏共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文章纷纷出笼,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泛滥”,报纸杂志更是“热衷于宣传西方制度和西方价值观,全盘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历史”④张树华.俄罗斯之路30年:国家变革与制度选择(上)[J].经济导刊,2018(09):54-70.。由此可见,苏共要“灌输”的理论已变质,苏共领导人和广大党员与苏党离心离德,最终一个社会主义大国轰然倒下。对此,邓小平指出:“东欧、苏联的事件从反面教育了我们,坏事变成了好事。问题是我们要善于把坏事变成好事,再把这样的好事变成传统,永远丢不得祖宗,这个祖宗就是马克思主义。”⑤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332.

再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利益格局的调整,意味着人们的思想趋于多元化。由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所有制结构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所以在经济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出现革新。列宁在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曾充分肯定了私有制存在的必要性和客观性。但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列宁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灌输给广大民众,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指导地位。所以,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并不意味着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多种所有制结构的共同发展虽然可以带来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但在其中必定有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思想上的表现。”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8.从人类社会诞生开始,没有任何一种社会允许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必须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在指导思想上,主张和推行思想观念多元化,就会造成人们精神信仰迷失、思想陷于混乱。所以,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给人民,推动广大民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是当前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任务。新时代,我们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灌输的过程中统筹协调好各方利益,引导各种思想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行。

三、列宁“灌输论”的当代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②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它已深度融入社会和人们的生活。近年来,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为基础的“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③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17.更是应运而生。无论是媒体机构还是个人,都可以在全媒体发声;不仅如此,全媒体通过互联网将每个节点与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一个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每个用户的喜好、价值观等信息在算法推荐场域中更是实现了“集中式”“对轰”,这就为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吸引力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契机。不仅可以利用全媒体传播速度快、承载内容“接地气”的优势,春风化雨式地进行理论“灌输”,而且可以利用全媒体载体多样的优势,优化理论“灌输”的方式方法,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没有顺应全媒体时代发展而出现灌输理念的错位、方式的滞后、内容的“假大空”,导致“灌输论”仍然面临着“过时论”的问题和挑战。基于此,在这样一个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大潮中,理论灌输应该也必须拥抱互联网和全媒体,强化理论灌输的互联网思维,实现理论灌输方式和内容的与时俱进。

首先,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灌输论”。全媒体时代创新理论灌输方式的首要前提是坚守“灌输论”。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实现共产主义和全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和目前民众的思想觉悟水平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一点和列宁时期革命理想与工人阶级思想觉悟水平的差距颇为相似,民众还无法通过自发产生科学理论,无法自发凝结中国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因此,新时代坚持和发展“灌输论”是必要的。另一方面,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网民网络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全媒体似乎在虚拟网络世界助长了网民的“畅所欲言”;加之,西方“普世价值”话语的入侵,出现了是非问题的原则界限模糊、误导性带有某种节奏性的言论增多的情况,网络空间一时“充斥着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暴力”,“鼓吹推翻国家政权,煽动宗教极端主义,宣扬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动,等等”④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8.。所以,理论要占据全媒体时代的网络阵地。如果马克思主义不积极占据这个新阵地,那么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就会占领。

其次,做好青少年的理论“灌输”工作。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用户已经达到了9.04亿人次,从网民年龄结构看10~39岁网民所占比例高达61.6%,从职业结构来看学生网民数量最多达到26.9%。这就是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占据了网民数量的相当一部分。网络生活的便捷性和信息的海量性,使得网络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必争之地。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成为意识形态争夺的主要对象。西方资产阶级不仅借助舆论热点来抨击我国政治制度,否定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且会以一种高超的灌输和渗透手段,一方面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和认同西方的思想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却制造“我”没有进行意识形态灌输和渗透的“假象”。然而事实上一直以“民主”“自由”“人权”标榜自己的西方国家,就从未停止过对内、对外的意识形态灌输。以美国为例,自立国开始,学校就普遍开设了历史、宗教、政治、道德等各类公民教育课,并举行各种节日庆典、建造名人纪念馆(堂、碑)来宣传爱国主义。因此,全媒体时代加强理论“灌输”,强化对青少年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塑造极为重要。

再次,强化理论“灌输”日常生活化。在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信息源。要做好党的理论“灌输”工作,就要创新传播方式,使其更加“接地气”“接网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全媒体传播格局的构建。他多次说过,“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①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18.。他也在多次场合提到了“点赞”“朋友圈”“世界那么大”等网络热词。理论传播只有“接入”人们的生产生活,才能“飞入寻常百姓家”。“接地气”的宣传方式,需要配备“接地气”的网络语言,在全媒体理论“灌输”中善于使用网络语言这门艺术,将呆板枯燥的语言转化为生动、亲切的词句,使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只有贴近群众,才能抓住群众、打动群众、感染群众。贴近群众要扑下身子,深入到群众实践中去,从乡村、学校、小区等小的“切口”入手,深入群众的生产和日常生活,了解群众的喜好。

最后,建设网络良好生态。面对“乌烟瘴气、生态恶化”的网络空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②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9.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③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我们在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网络、移动设备等载体的发展,积极打造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扩大全媒体理论传播生态链的同时,也要加强网络良好生态建设。对于理论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要加强网络治理。一方面,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动态的网络话语预警机制;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舆论监督包括互联网监督机制,引导人民群众理性对待网络言论,对那些危害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违法犯罪分子进行坚决打击,营造出一个和谐有序的网络氛围。

猜你喜欢

灌输恩格斯列宁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灌输”体系的构建
——列宁《怎么办?》“灌输论”的当代阐发
列宁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阐释
德国多种活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有必要的灌输教育
拉美有多少“列宁”?
张添翼:德育应坚持“最少灌输”原则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
纪念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