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特点与展望
——基于中国知网2019—2020 年文献分析
2021-11-24巴曾锐
文/巴曾锐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力军,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研究,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特点分析
2019 年1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其中明确指出了民族团结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就教育的内容、原则、要求等给予了详尽阐述,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指明了方向、划出了重点,极大地推进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回顾两年来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新发展,有许多值得总结的新特点。
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主题更加突出。两年来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成果,最大的特点就是研究主题更加突出,特别是以“五个认同”为主题的相关研究。这样的变化,既充分体现出《纲要》中“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筑牢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的要求,又还原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
纵观古今中外,爱国从来就不是抽象的泛议,而是有着非常具体和明确的现实对象和情感态度。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就给出了明确答案:“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爱国主义的本质决定着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与“五个认同”有着内容上的同构和教育目的的一致性。突出对“五个认同”教育的研究,说明研究者的研究思路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既有效地避免了一般性的笼统泛议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又使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更为全面、完整,能更好地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提供基础服务。
能够及时关注和回应社会热点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爱国主义教育是具体的、现实的。”说明了爱国主义教育不能是一成不变,而应是与时俱进,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具有活力,真正做到影响人、感动人、转变人、引领人。
在2020 年初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斗中,全国各地倾力援助湖北和武汉的“抗疫”战斗,其中就有许多少数民族同胞的感人事迹,如新疆籍企业家雪开热提·肉苏力得知寒假有部分高校大学生留汉,就发动公司员工向中南民族大学等15 所院校捐赠近百万元的食品;在武汉开拉面馆的回族业主黄麟父子,每天免费为驰援武汉抗疫的医护人员送上300 份爱心餐。中国人民所表现出的这种“大爱无疆”的无私奉献,极大地彰显着全国各族人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传统和强烈的家国情怀,其中蕴含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和民族团结的正能量。
有研究者便以“抗疫”为契机,开展特殊环境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提出高校应善于抓住和利用抗疫前线英雄人物和典型事例,以及那些甘冒风险、不图回报、默默付出的众多一线志愿者的感人故事,将学习抗疫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积极传播抗疫斗争中所展示出的正能量,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起感人的模范榜样,激发他们的爱国、实干、奉献精神,鼓励他们积极投身到生动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这些研究成果充分表现出了研究者的学术态度和责任感。
关注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具体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是备受学界关注。
有研究者从增强中华民族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角度,思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该如何更好地体现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研究认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生力军,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宝贵人才资源。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意识,决定着他们对民族大家庭、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决定着他们的国家意识和爱国主义意识。
但由于家庭宗教信仰、本民族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影响,在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中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和价值观的偏差,极易受到非主流思潮的影响和侵蚀,若不能得到及时引导和纠正,将会影响到他们的价值观形成和健康成长。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应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知、认同情况,分析他们的思想现状及所受到的各类影响因素,发挥思政课的政治引领和思想影响作用,将中华民族认同教育内容有机地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之中,引导和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正确认识、思考中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端正国家观和民族观,夯实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积极践行者。
研究的选题更加具体且更富针对性。以往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选题,许多是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整体入手开展研究,而以某一个具体民族的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成果较少。在这两年的文献成果中,有研究者将关注点转向更加具体的研究对象和有针对性的问题。
比如有研究者就选择以彝族大学生群体为研究样本,开展对彝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其研究结果使我们对彝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和教育现状有了更为全面地了解。
还有研究者从家长的受教育背景、个人所接受的传统价值观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等三个维度切入,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培育的影响因素,考察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影响因素及教育实践,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更为具体的对策参考。
另有研究者则深入考察了新疆地区高校“民汉合宿”环境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情况。文章认为,以往新疆的一些高校采用的是“民汉分宿”的宿舍分配方式,一间宿舍内差不多都是同一民族的学生,不利于同学间的学习和情感交流。而“民汉合宿”环境下,同一间学生宿舍内生活着不同民族的同学,极大地增强了各民族大学生间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机会,搭建起了各民族同学间交流交往交融的有益平台,使学生宿舍成为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微基地、大窗口。
诸如此类的研究,使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成果更为具体、更具可行性。
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存在的不足
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所以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也一直备受专家们的关注。回顾两年间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出现了许多富有见地的研究成果。但客观地讲,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地方。
一是研究视角有待进一步扩宽。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既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又是一个紧随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的话题。爱国主义的主旋律是永恒不变的,但需要不断地充实能够体现时代特征的新内容、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否则就会脱离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爱国主义教育原本就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纲要》中明确地规定了八个方面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性。但在近两年的研究成果中,依然有一些研究者仍保持原有的研究习惯和节奏,总是关注那些较为容易把握的宏观研究选题,选择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共性问题,作一些笼统地泛议,缺乏对个性问题的具体探讨。对当前的热点问题,诸如对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话题的研究,又都是围绕着意义、价值、必要性、路径等一些宏观的面上问题,缺少较为深入地方法探究,尤其缺少对一些具体人群对象的个性特点认识和分析,研究成果缺少针对性。
二是政策性的解读较多,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创新的关注不够。从两年间的研究成果看,许多是对一些会议(讲话)精神的诠释和解读,以及该如何将相关精神融入到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之中的一些成果。这类研究对于正确认识和贯彻相关精神,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必须加以重视和研究。但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不应仅限于此,还应关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创新研究,特别是有必要开展相应的实证研究。比如有一些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研究文章,研究对象好像已经具体到了新疆地区,但实际上还是比较笼统。因为在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这个群体中,虽然都来自新疆,但他们之间还存在着不同民族间、城市与乡村间、牧区与农业区间甚至南疆与北疆间的学生差异,而对这些问题的实证性研究很少。缺少实调的研究结果,必然缺乏相应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三是缺少“大思政”理念下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性研究。爱国主义教育原本应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全方位地体现在高校管理和教育各方面,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中,体现出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思政”培育理念。然而在这两年的研究成果中,有关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课外活动等相结合的研究,大都是讲应该将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与其它教育形式(主题)相结合,而对该怎样结合、结合的机制与方法等具体问题,却没有作进一步地深入探讨,没有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显得有些空乏。另一方面,现有的成果大多都是对一些话题的孤立研究,没有将这些问题置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环境中,运用“大思政”的理念去思考该如何将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效融入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相关研究缺乏应有的系统性。
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展望
总结2019 年至2020 年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特点与不足,结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相关要求,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大致发展趋势。
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依然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才能成功抵御各种思潮对大学生的侵蚀、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最终取得伟大胜利。在这一伟大征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支撑各族人民不懈努力的不竭动力,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将一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方方面面。
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对不断改进和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起着不可或缺的基础作用,将伴随着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而成为一个永恒的研究主题。特别是应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差异性研究,为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提供智力帮助。
共性与个性、整体与局部(个体)始终是相对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不仅表现出与大学生群体的个性差异,而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内部,还存在着不同民族学生之间、同一民族而不同区域学生之间、同一区域而不同民族学生之间、边疆与内地学生之间、南北方学生之间以及学生本身的个体差异,等等,这些都属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内容,需要学界的共同关注,特别是需要多学科合力关注研究。关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差异性研究,不是为了培育差异性,而是通过对差异性的认识达到因人施教,使教育更具针对性,最终成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的时代新人。
进一步加强对《纲要》落实情况的研究。《纲要》第4 条中明确提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要始终不渝坚持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民族团结,……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纲要》的要求就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工作方向,如何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落实好《纲要》中提出的目标要求,将会是今后一个时期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重点之一,就是加强对《纲要》落实情况的研究。应根据《纲要》中的任务要求,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需求,研究国内外形势和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各类因素,做到有的放矢,有效抵御和防范各种不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潮侵蚀,净化网上网下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要研究如何更好地将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等教育内容和教育主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政治可靠的有生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以建党100 周年为契机,认真总结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经验。“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90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写下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我们党凝聚全民族爱国力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经验。中国共产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经验,为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不断创新提供了宝贵的财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现阶段,面对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斗争和伟大梦想的新要求,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应以建党100 周年为契机,认真总结和研究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对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知识分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的系列重要论述,以及高校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实践,准确揭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教育讲话的深刻内涵,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使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能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行之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培养出政治可靠、能力强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进一步拓展研究视野,不断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质量。正如《纲要》所指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选取,必须体现出与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的原则,这方面的教育内容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五个认同”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以及中国共产党党史教育、新中国史教育、改革开放史教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等就有着教育内容上交织和重叠,如何在保证突出各个教育主题和重点的基础上,搭建起主题突出、系统完整、有序严谨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体系。否则就会出现各类主题教育各行其是、内容重复,甚至还会出现内容讲解上的差异,不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开展。
除了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关注外,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还应关注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与方法、教育实践载体、教育氛围营造、教育队伍建设、机制保障、组织领导等诸多环节的研究,这些都是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的客观因素,都需要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为之提供建议和选择。
总之,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视野决定着研究的广度,也影响着研究的深度,最终影响着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质量,甚至还会影响到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效果。因此,只有不断扩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视野,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质量,为进一步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提供智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