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路径探索

2021-11-24

活力 2021年8期
关键词:党员工作

屈 欣

(兰州大学,兰州 730000)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以其丰富的信息和快速的分析定位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对人们的影响无处不在。大数据给社会政策、经济、文化带来巨大变化,也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要想进一步提高高校党务工作质量,与时俱进,就需要运用大数据技术。

一、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党建创新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强化党建工作时效性

大数据的主要特点是高速,即数据的使用、分析和收集速度快。传统的信息处理方法不能对复杂的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影响了决策的准确性。大数据动态管理技术促进了高校党组织的形成,形成了多种数据网络行为。它是由高校党建活动和党建行为产生的,应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为高校党建决策提供依据,确保高校党建工作的快速推进。此外,要利用大数据掌握党建工作现状,合理规范工作部署,有针对性地实施工作计划,提高党建工作质量。

(二)有助于提升党建工作整体性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要实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理念。高校党建工作往往是按照多层次的规章制度和以往的经验进行的,没有有效的反馈渠道和方法来充分把握高校数据信息资源,大数据可以有效促进高校党建数据的共享、整合、开发和有效利用,准确、全面、客观地反馈高校党建工作的总体情况和发展趋势。

(三)有助于优化党建工作针对性

目标定位是大数据的特点和优势之一。在大数据时代,它有着独特的管理模式、思维方式、准确的方法和预测能力,帮助管理者预测趋势,提高决策能力。高校党员具有流动性强、多方面的特点,党员思想认识不足、行为管理局限,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有效改善现状。利用大数据捕捉党员的行为和思想,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提高党员数据的真实性,为高校党建提供技术支持。在师生评价和消费信息收集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种数据的分析,加深对党员经济需求和家庭状况的了解,为党员提供帮助。

(四)有助于提高党建工作创新性

大数据具有不同的属性。对数据结构进行分类后,数据主要分为非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结构化数据三类。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这些数据有所增加。其中,占比最大的是非结构化数据,增长最快。高校党建工作也面临着创新,大数据的特点符合党建创新的要求。特别是近年来,新浪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平台应运而生,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传播渠道。同时,由于网络媒体信息的多样性对党员更具吸引力,近年来,大数据利用网络技术对大量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和处理,为高校党建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目前高校党建工作的现状

(一)高校党建方式较为落后

在大数据发展的背景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媒体获得更有效、更全面的学习信息,可以从视频、图像资源中获取学习资源。通过对信息发展趋势的了解,各部门应认识到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有很大的不同,高校教职工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新媒体的发展,创新党建的方法和思路,实现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的有效结合。若不能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则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过于简单,党建工作不理想。

(二)大数据下党建人才短缺

大数据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是高校党建有效创新和利用大数据的基础。目前,数据技术已与国际标准接轨,在数据传输深度、数据库规模、学习水平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然而,中国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水平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有很大不同,近年来,大数据在党建中的应用一直停留在利用互联网的阶段,在高校大数据的使用过程中,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备份是一个难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专业人才的缺乏,这导致高校党建工作存在问题,阻碍了高校党建工作的改革。

(三)缺乏基于大数据的党建思路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党建的信息结构,积极测试党建数据库的结构。党建平台之间形成网络,推动党建创新改革。然而,从大数据的角度来看,高校党建创新面临着意识形态缺失的问题。首先,大数据的党务工作只是附带性的,限制了党员的管理和教育。虽然在推进高校党建工作中促进高等教育进步发展的理念是一致的,但在推进高校“两个班”建设过程中却没有得到贯彻落实。其次,高校党建人员的思维方式长期滞后,对高校党建工作中大数据的创新和利用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大数据党建体系不完善

目前,一些高校的工作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的要求,主要有三个问题。第一,由于高校缺乏规划,党群结构数据有限,数据类型和规模不能满足大数据的需求。第二,数据管理平台相对分散。在管理系统的实施中,高校强调实行分级管理,各部门根据自身业务需要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导致数据共享不足,数据孤岛现象严重。第三,缺乏制度保障。大数据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它的应用包括数据保护和数据安全,然而,就部分高校的数据管理而言,相关制度还不完善,导致高校党建改革缺乏系统管理。

三、运用大数据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要求高校始终利用大数据,使党员在党的建设中占据主导地位。高校党建工作要同地方党员紧密联系,充分体现党员的领导地位和意志。与传统的随机抽样不同,大数据更加强调所有数据,只有分析数据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实际需求,才能准确把握高校党建工作,更好地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服务,使党员始终得到党组织的关注和帮助。

(二)可预见性原则

大数据技术将数学算法应用于数据的挖掘、采集和分析,使动态数据分析方法取代传统的静态采样方法,从而建立动态的信息数据库。掌握和分析党员的兴趣、思想、行为、习惯,并与高校党建目标有机结合,开展更加突出的教育、制约和指导工作。处理一些偏颇问题,有助于加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智能化预警、过程管理和危机管理。

四、运用大数据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强化高校党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结合先进信息管理软件的配置和使用,高校应注意不断加强党务工作人员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力。一是高校要利用基础技术专家培养党的大数据人才。解决大数据应用处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加强党建办公系统设备的应用能力。二是建设信息化的师生队伍,让更多的党员和积极分子参与高校党建创新,使高校党组织能够及时、准确、广泛地掌握党员的数据和信息,为党员提供信息。三是高校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二)完善党建制度

高校党组织工作要把大数据党建创新作为主要工程,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组的作用。要注重队伍建设,协调组织,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第一,高校要建立领导联席会议制度,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建立一个由学校党政干部领导,学校学术、行政、后勤人员组成的大数据党建指导小组。第二,高校要建立大数据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从资金、平台、政策等方面加强党建人才培养,制订合理的团队建设计划,培养懂党建、能运用大数据技术创新党建的人才。

(三)强调理念,建立有效实用的信息平台

高校大数据党建离不开统一的信息平台,这是实现高校大数据党建的重要因素。在高校大数据党建平台背景下,各党建部门之间的数据采集标准和格式、数据的处理和使用相互依赖,导致大量冗余的统计数据,无法成功合并数据并处理大量数据。要建立统一的高校党建工作平台,使各部门都能利用这个平台开展工作。党员干部可以在平台上交流信息、发布学习要求、下载学习资料,这对党员在平台上学习是非常实用的,可以推进党的监督检查和部门统计工作。一方面,平台建设过程中引入大数据可以为党的建设提供最新的工作方向;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进而覆盖其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今后的党建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四)改进技术,推进平台安全体系建设

高校大数据群建设平台为学生、教师和基层党组织提供了极大帮助。搭建平台安全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党的建设的特殊性,党员必须在国家安全体系条件下工作和学习,这对我们党的建设平台的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一,在平台设计早期阶段,高校应该优先考虑平台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第二,为平台的日常维护设置高质量的防火墙,保证平台的安全。第三,严格控制管理人员的进入许可,对每一位管理人员进行全面审查,制定可行的应急预案。

结 语

高校党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是高校党建工作机制的核心。要有效、及时地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党员的情况,将机制建设、制度建设和大数据结合起来,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和科学性。在高校中,党员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大数据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真正建设一支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思想先进的党员队伍,为高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猜你喜欢

党员工作
我是党员向我看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倔”楼长是个老党员
党员之家
不工作,爽飞了?
党员标准是什么?
做合格党员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