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基因 追寻先辈足迹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红色院史寻访录
2021-11-24董宝华郝金刚
□ 董宝华 肖 伟 陈 颖 郝金刚
今天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是国内知名的百年名院,积淀深厚,声誉卓著。也许很多人还不了解,山东省立医院是在济南解放后,由我党领导的华东国际和平医院接收并发展壮大起来的。山东省立医院的文化气质里,天然具有浓厚的红色基因和革命传统。为传承革命精神,凝聚和激励医院广大干部职工坚守为民初心,办好人民满意的医院,医院派出寻访组,循着先辈的足迹追寻这段红色历史。
南下江西
通过多方努力查找历史资料,寻访组厘清了华东国际和平医院的演进脉络,并迅速形成了寻访路线。光荣的起点,就是英雄城——南昌。
寻访组来到位于南昌市西湖区友竹路7 号的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资料显示,1937 年10 月,新四军筹备处成立,在军长叶挺的动员下,沈其震出任新四军军医处处长,负责筹组军医处。1938 年2 月,正式宣布军医处成立,任命宫乃泉为医政科长,齐仲桓为保健科长,并成立了新四军第一个门诊部。在陈列馆,寻访组发现了与军医处相关的一系列重要历史资料。
找到了军医处,但是军部门诊部在哪里?经向陈列馆馆长请教,寻访组得到一个重要线索——筷子巷。高低错落的旧民居深处,曾经存在军部门诊部,当年一边承担军部机关的医疗保障,一边动员招收医疗人才参加新四军。
挺进安徽
史料记载,1938 年2 月,中共中央和新四军军部决定,将八省十几个地区坚持三年游击战的红军游击队集结到皖南歙县岩寺集中,改编为新四军。4 月中旬,军部自南昌移到岩寺集中和点验,因病号较多,利用祠堂办起了一个50 张床位的休养所。黄山市徽州区岩寺后街荫山巷7 号,就是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我们查到了军部军医处处长、副处长、医务主任、总务科长以及医生的详单。纪念馆有叶挺军长派军医为当地群众治病的铜像,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军医处在建立军民融洽的鱼水关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纪念馆展出的众多图片中,我们发现了唯一一张反映军医处的照片——“新四军女医务工作者”,五位女军医手拿白色隔离衣面对镜头,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遥想在当年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军医们能有如此乐观阳光的精神面貌,着实令人动容。
在岩寺所获不多的寻访组迅速赶往下一站,太平小河口。
1938 年夏,新四军军部移驻安徽泾县云岭镇,在云岭镇南堡村徐家祠堂设立了前方医院,在太平县小河口翟家大院、祠堂两地设立了后方医院,这是在军部门诊部和休养所基础上最早建立起来的医院。皖南三年中,前后方医院收治住院病人6000 多名。美国进步作家史沫特莱、加拿大援华医疗队护士简·尤恩都到过这里,并留下了详细的记录。1939 年3 月,周恩来同志到小河口医院,慰问伤病员,并给医务人员作了鼓舞人心的讲话。
由于历史上行政区划的归并,已经无法确切定位小河口,寻访组来到泾县云岭新四军史料陈列馆。来到展厅,眼前突然豁然开朗,终于找到了想找的东西,包括苦苦寻觅而不得的“小河口医院”。在这里,我们找到了新四军军医处组织序列表,从军医处到卫生队的负责人名单都有。有军医处沈其震、宫乃泉、崔义田等领导同志的工作照片,也有小河口医院的外景以及病房、化验室内部情况照片,还有医院开展手术、为战士种牛痘、做X 线检查、上解剖课等的珍贵照片。交流中得知,真正的小河口村已经在上世纪50 年代修水库时,被整体淹没在水下了。今天,只有那些照片成为这段历史的证明。
离开陈列馆,寻访组来到南陵县三里镇吕山村土塘组。热情的村民大哥告诉我们,当年新四军军部就驻扎在这里,由于缺水,不足一月就转移了。军部医院等旧址也在后来的旧村改造过程中拆掉了,只有在旧址上重建的一座军部小楼供人瞻仰。
转战江苏
告别安徽之后,寻访组旋即来到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的黄花塘和千棵柳。
史料记载,皖南事变发生后,新四军军部撤离云岭。中共中央军委于1941 年1 月20 日宣布在江苏盐城泰山庙重建新四军军部。此后,因抗日形势需要,新四军军部又分别移驻黄花塘(1943年1月10日—1945年2月28日)、千棵柳(1945年2月28日—1945 年9 月19 日)、淮阴(1945 年9月21 日—1945 年10 月28 日)和临沂(1945年10月28日—1947年1月21 日)。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吟诵着毛主席这首《采桑子· 重阳》,寻访组来到盱眙县黄花塘镇黄花塘村,这里有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纪念馆设有卫生工作专区,图片和实物展品十分丰富。寻访组找到了黄花塘时期的军部供卫部以及职能科室的负责人名单,供卫部领导与罗生特医生的合影以及军部医院使用过的手术器械、输液器械、消毒器皿和医用手电筒。
1945 年2 月28 日,新四军军部从黄花塘移驻千棵柳。4 月10 日,迁至淮南津浦路西的大赵庄,24 日再度移驻千棵柳。在此期间,新四军军部指挥所属各部发起局部反攻,并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当年军部医院就设在今天的黄花塘镇五里村姚庄组。
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新四军军部变迁》一文记载:淮阴(今淮安市淮阴区)由新四军三师于1945 年9月6 日解放并设立清江市。新四军军部自9月21日至10月28日驻扎在此。由于驻扎时间很短,可查的留存资料中难以发现有关军部医院的情况。
寻访前,我们专门拜访了新四军老战士、山东省立医院老主任季海萍老人。据她回忆,当时军部医院驻扎在教会的一所很大的红房子医院里。这成为寻访组得到的唯一线索。循着线索指引的方向,寻访组找了很多当地人询问,得知现在的淮安市中医院所在地原是美国长老会办的仁慈医院旧址,但无人知道是否就是那所红房子医院。苦于没有直接证据,寻访组决定到苏皖边区政府纪念馆去探访一下,找到了华中军区在仁慈医院(原水渡口址)设立华中医务学校的记载,这说明仁慈医院当时确实与新四军有着密切联系。接着又查阅了美国长老会在中国所办医院的情况。资料显示,1945 年新四军解放淮阴后,新四军第三师野战医院就设在仁慈医院,但没有提及新四军军部医院。为确定地址,我们向季老求助。就在寻访组踏上北上盐城的火车之前,回信来了:“季老说在水渡口!”这几个字让寻访组的同志们心里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资料显示,在移驻黄花塘之前,新四军军部在盐城地区。但是由于指挥抗日斗争的需要,军部具体驻扎地变动非常频繁。军部于同年7 月11 日撤出盐城,先后移驻左家庄(今江苏省建湖县建湖镇)、刘家舍(今江苏省阜宁县南部)、陈集以及邻近的侉周庄(今江苏省阜宁县阜城镇西南)、单家港(今江苏省阜宁县阜城镇西北),两次驻扎停翅港(今江苏省阜宁县阜城镇西南)。在此情况下,军部医院是固定驻扎在一处,还是跟随调动呢?我们奔赴泰山庙军部旧址寻找答案。
位于盐城市亭湖区的新四军泰山庙军部旧址是一组三殿两厢的庙宇式建筑,展厅里有详细的图片资料和实物反映重建军部后的新四军作战、生产以及发展历程。在这里,得知当年的军部医院并未跟随军部驻扎盐城,而是驻在阜宁县,旧址已经拆掉,无从寻访了。在这里,意外发现了崔义田同志的回忆文章《新四军的卫生工作》。崔义田是新四军军部医院最早的八名医生之一,他的文章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我们如获至宝地采集下来。
※ ※ ※
在返回济南的列车上,看着窗外农田绿树向后飞快地奔去,我们的思绪也不断萦绕闪回。7 天,3000 公里,17 个寻访点,每一处的情形都历历在目,寻访组把新四军军部医院自1938年至1945年大体的发展脉络基本梳理清楚了。军部医院后来又经历了在山东的发展壮大,1946 年12月,新四军卫生部直属医院改名为“华东国际和平医院”。直至1948 年9 月24 日,济南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济南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卫生部部长方春望,率华东军区卫生部直属医院百余人进驻济南,接管了山东省立医院。1948 年11 月19 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命令,医院被正式命名为“山东省立医院”“华东国际和平医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清醒剂。重拾一段历史,让我们穿越时空,看清来时的征途,坚定足下的方向。初心永守,使命担当,激励后人,继承发扬。一路上,铿锵的《新四军军歌》不断回响在耳畔:“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的殊勋……前进,前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