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2021-11-24王君

经营者 2021年11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评价管理

王君

(淄博市临淄区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山东 淄博 255400)

我国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其发展水平也持续上升,在此宏观的环境之下,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想要在新形势下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企业必须提升内部管理效率与管理水平,通过优化内部控制机制,充分体现出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发展潜力。只有这样,国有企业才能实现规范化的财务管理,才能有效防范风险,创造出更加可观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一、国有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一)有效确保企业经济活动的规范性

通过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开展进行有效监管,确保企业的运作在相关法律规范的范畴内进行,并进一步体现出企业管理活动的规范性与科学性。除此之外,还能强化企业资金在体制内拥有相对的独立支配权,为企业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提供指引。

(二)为资产的安全使用提供有效保障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可以构建起有效的资产安全管控机制,并对企业内部资产和国有资源的划拨进行合理优化配置,切实实现资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为企业日常运作所需财物提供坚实保障。

(三)强化财务数据真实与完整性

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可以理顺企业业务流程,对其实现流程控制、预算控制以及授权审批控制等,并将管控职能完整地贯穿于企业每项经济活动中,实现对决策、决策执行与执行监督的全面监管与控制,为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提供制度保障。同时,高质高效的财务数据也为企业管理者制定决策的有效性、正确性与可行性奠定坚实基础。

(四)增强企业运营管理质效

企业营运管理的质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控制水平。内部控制体系的运作可以将企业各职能部门有机融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整体作用。另外,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在企业营运过程中及时甄别出潜在风险,进一步强化应对与防控风险的能力,为企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现状

(一)内部控制意识不足

一方面,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企业内部认识不足。由于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措施的一种,不能够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而管理效果的显现也是循序渐进的,所以管理者对其重视不够。且在企业管理者看来,内部控制需要设置专人专岗,并且花费大量精力调研与制定相匹配的制度规范与流程,挤占了创造经济效益的时间。另一方面,从被管理部门角度出发,他们认为内部控制的实施约束了自身日常工作的开展,妨碍了办事效率也容易引起部门内部矛盾,因此在配合度与执行上便无法落实到位。此外,尽管部分国有企业已经开展了内部控制,但由于员工对于内控工作的范畴、具体执行以及绩效考核等内容不太了解,相关制度建设也较为薄弱,在实施环节内部控制不可避免地会流于形式,随意性也较大。

(二)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运营风险是危及企业稳定有序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风险控制则能够通过各种管理措施,及时、成功地识别出风险点,并尽可能地将其降低,最大化减少企业的损失。当前风险管理最大的价值在于事前控制,在风险尚未对企业产生影响前将其精准地识别出来,防患于未然。然而,风险控制理念在国有企业发展中尚未达到成熟阶段,若企业缺乏丰富的管理经验与较强的管控意识,则难以为企业的日常营运提供全面保障。加之部分国有企业尚未建立起健全完善的风险控制与风险评估机制,风险控制预案也鲜有建设,导致企业更加偏重于事后控制,而此时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已经难以挽回。

(三)内部控制机制监督与约束力不足

从发挥内部控制职能的角度来看,所设置的关键点与环节越多、采取的控制措施越严谨复杂,内控管理的效果也就越显著,相应的也将付出更高的管理成本。要想通过内控制度的实施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重视执行与落实程度,若缺乏健全的监督制度与制约措施,就容易造成不公正、不廉洁的现象,内部控制的预期目标也将成为空谈。另外,由于部分国有企业中内控管理机制缺乏独立性,导致自我约束、管控与监督职能无法全面发挥,因此企业在风险防控与提质增效方面的目标也难以实现。由此可见,内部控制监督与约束权限的合理分配与有序运作,是提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关键。

三、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

首先,对现有的企业组织结构进行完善。国有企业应该立足于当前社会经济形势,认清行业发展规律与模式,对内构建起科学的岗位分工与落实责任制,为内部控制的实施营造稳定的环境。其中需要重点关注不同部门岗位的职责划分,明确工作职责,便于在后期管理中发现不足能够及时找到责任人进行整改与完善。其次,建立适宜且具操作性的预算控制体系,强化企业运营分析控制。制度构建要与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结合起来,增强制度的合理性与可实施性。在预算编制上要保障其真实性与完整性,并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管与引导。尤其要建立起针对预算绩效的责任机制,采取适当的奖惩措施,激励员工能够积极主动且高效地参与进来。

(二)优化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内部控制管理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不断进行优化与完善就尤为重要。鉴于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已经深刻地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因此更加强调内控管理化解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并根据企业不同发展时期的需求进行调整。组织专业人员编制内部控制操作手册,对内控工作的内容、开展方式进行详细解释,同时制定针对性的内控管理制度并严格参展执行。对于企业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发现的不足,及时整改与完善,并做好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总结,将一系列内控管理信息整理汇总成册,通过不断积累经验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有序高效地开展内部控制工作。

(三)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评价流程

1.确立内部控制方案与规划。准确细致的方案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标准,针对内控活动的评价范围、目的以及阶段性的工作划分等内容进行确立,做好详细的评价方案与规划,保障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

2.将内部控制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的设置,是通过数据化的形式将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实际状况更加直观地表现出来,也便于评价人能够准确地衡量与评估。一方面,要深入到各个职能部门具体工作中,采用能够直接体现与便于量化企业经营状况的指标;另一方面,针对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及时调整评价指标,使得内部评价指标能够更加全面、真实与合理。

3.具体实施评价工作。将评价执行方法下发至各个参与部门与具体评价人,召开专项培训会,指导评价工作的具体执行,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4.评价结果收集与分析。内控评价活动后,收集评价相关信息数据,分析报告中各类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并形成完整的评价报告。

5.评价结果的利用。在企业管理者获取到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后,针对报告指出的问题与建议反馈,找到具体责任部门与人员及时整改。并依照评价激励机制,对取得优异管理成效与管理失责的人员与部门分别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激励与调动作用。

6.效果跟踪与反馈。对于内控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完善后,对于改进结果再次进行跟踪,督促整改工作的充分落实,并且验证与反馈内控评价结果的合理性,使内部控制工作形成完整的闭环。

四、结语

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有序发展,为社会的和谐稳定与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夯实基础,而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就需要不断优化企业管理手段,以持续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来适应企业外部新形势。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也是相互关联渗透的,国有企业应该积极探索适宜自身发展特性的内控体系建设模式,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评价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国有企业党员干部“做人要实”之我见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