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CP”后学生心理健康干预
——以体育课为手段

2021-11-24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心理健康心理

梁 奎

1 引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NCP”)以其快传播性、易传染性、高死亡率等特点席卷全国各地,对我国经济、文化、生活、生命等各方面都造成了很大危害和影响,这是一场灾难。在“NCP”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经常处于应激状态,会引发烦躁、恐慌、焦虑等问题。而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其心智发育尚未成熟,伴随着心理敏感、易被影响、易冲动的特点,对“NCP”的应激反应更为激烈,所带来的心理问题也更为严重,如心理恐慌会变成恐惧,紧张会变成焦虑、抑郁。同时,因为抑郁、恐惧、强迫焦虑、疑病、神经衰弱是常见的负性情绪,他们是密切关系的几种精神病理状态[1],所以后期学生出现强迫焦虑、疑病甚至神经衰弱的可能性非常大。比如:自己有没有进入危险场所、有没有接触隐性传播者、身体里有没有已经携带病毒了,发病了怎么办、被隔离了怎么办、传染给爸爸妈妈怎么办等等,越想越焦虑;开学后,在担心自己携带病毒传染给同学、老师的同时,更担心别人可能携带病毒传染给自己,对所有人都存在怀疑的态度,所以不愿与人接触和交流,更觉得自己在学校时刻危险,缺乏安全感、归属感,从而排斥学校甚至厌恶学习。为避免此等现象发生,学校一定要重视“NCP”心理问题,要提前准备预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尽早干预。而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此种情况下更应承担其“心理健康”这一维度目标的责任和义务,教会并引导学生科学的运动。因为,运动对改善个体情绪状态、增强认知功能、完善个性特征、消除心理障碍等多方面的效果得到了研究者地证实[2]

2 体育运动针对“NCP”心理问题的干预机制

运动主要通过提供社会支持、提高锻炼体验以及带来一系列的生理改变,来减轻抑郁焦虑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缓解认知功能衰退[3]。

2.1 缓解恐慌和焦虑

首先,科学的体育运动可以增强人体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而对于“NCP”在还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个体的抵抗力是对抗病毒的最有效的办法。所以,科学的体育运动是可以间接性地抵抗“NCP”。其次,体育运动大多是将游戏、竞赛和娱乐融为一体,其形式是丰富多样的、规则是要严格遵守的、参与主体是讲究配合的,这就要求参与人注意力要集中、态度要积极,从而可以分散对恐慌事件的关注,减缓焦虑情绪。最后,通过运动时的发力、得分时呼喊、胜利时的庆祝,可以将烦躁、压力等负性情绪发泄出来,增强自信心,提升自我效能感,促进心理健康。

2.2 调节烦闷和抑郁

从生理学角度来讲,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活动,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健康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重要条件。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提高人的运动系统,还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和激素调节系统。比如在体育运动中,交感-肾上腺系统被激活时,中枢及外周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受其影响,肾上腺髓质分泌更多的儿茶酚胺进入血液,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升高。儿茶酚胺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4],其中多巴胺是一种神经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用来传送兴奋、开心、愉悦情绪,同时,多巴胺在医学上也是用来治疗抑郁的。

2.3 摒除疑病和排斥心理

由于体育运动的集体性和公开性,在体育运动中的人际交往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促成人与人的融洽关系,团结协作。体育运动中,在规则的管理、场地的约束下,参与者必须无私地、配合地运动。这种情况下,增加了人与人间的接触和交流,提供了配合互动的机会,使得学生在为共同的目标,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信任,合作的每一个成员都更大程度地感受到自尊和被其他成员所接纳的喜悦,克服了封闭保守、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心理,有效促进了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提高了学生的社交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对策与建议

3.1 引导学生正视“NCP”

理性情绪疗法之父艾利斯提出,应激事件是中性的,并不直接引起心理障碍,而个体根据自己内在的认知系统,做出的非理性想象和解释,才是导致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5]。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智能教学手段和大量文字资料信息等进行反复大量直观的讲解和教育,使学生知道“NCP”传播途径、发病机制,了解预防和治疗知识,让学生做到不轻视,不夸大,不恐慌,不盲目。同时,强调机体免疫力、抵抗力对“NCP”的预防和抵抗作用,结合体育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特性,鼓励学生更多地、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

3.2 丰富课堂内容和形式

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除了根据课程大纲来安排以外,还可以针对“NCP”带来的心理问题安排教学内容,比如游戏类体育运动、配合类体育运动,以此增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分散消极注意力、减缓恐慌和焦虑。体育课的组织形式,是相较于其他科目课堂最主要的特征之一。为了能够对“NCP”心理问题带来更有效的干预,体育教师可以多采用合作式的学与练,减少传统式的“跟我学”“跟我做”“听我的”等方式。比如:在一节体能训练课中,体育老师可以用画报、夹板或平板电脑等方式安排好训练动作库,然后将学生分组并选取组长。学生先组内讨论确定要练习的动作,然后分配给组员,组员拉开适当距离围成一个圆圈同时开始自己的动作,以时间或个数为限。组内每个人完成自己的动作以后,改为下一个人的动作,依次循环下去。组长负责间歇时间和维持循环顺序。这样,化单人训练称多人合作训练,不仅保证了身体训练效果,在心理上也有更多的干预效果。据研究表明,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尤其是缓解了学生对人焦虑和自责倾向等方面的不良情绪[6]。

3.3 组织有趣的小集体性体育游戏和竞赛

体育课堂一直都是提倡培养学生学练兴趣、提倡快乐体育。课堂的轻松和愉快使得每个学生情绪受到感染,更容易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首先,老师的教态和蔼可亲,语言简明幽默,肢体语言略带夸张,既要引发学生的学练兴趣,又要调动课堂气氛;其次,将运动锻炼合作化、课堂内容游戏化、竞技比赛娱乐化。这方面可以向一些娱乐综艺节目学习,将体育活动和游戏、比赛、娱乐结合在一起,比如某综艺节目的奔跑撕名牌,完全可以在体育课中展现,还有无线电定向越野、低矮篮球框灌篮游戏等等。最后,让学生“痛”并快乐着。虽然这一阶段重视课堂的娱乐性,但也不能放松体质锻炼,要让学生学得“乐”、练得“乐”、玩得“乐”、痛得“乐”,有效地将身体锻炼和心理健康干预相结合,给学生以健康的体质和阳光的心理。在体育活动课、大课间,体育教师及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集体性运动和竞赛。比如班级之间的跳大绳接龙比赛、拔河比赛、篮球、足球、排球等团体项目,这不仅能够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也能够增加班集体凝聚力和团结性、提升学生之间的信任和尊重,使得学生对班级乃至学校有归属感、安全感。有助于对“NCP”心理问题的干预

4 结束语

“NCP”中、后,给学生带来的恐惧、强迫焦虑、抑郁、疑病、神经衰弱等心理问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其危害不容忽视。除了家长、学校要格外重视以外,体育教师更要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点和优势,合理地、科学地针对学生“NCP”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同时也呼吁社会大众正视体育课和体育运动给身体健康带来的正面效应,并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体育运动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呆呆和朵朵(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