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策略分析

2021-11-24韩晶晶

法制博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法律大学生

韩晶晶

(西安思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18)

当代大学生缺乏相应的社会阅历,对信息的辨别能力较为薄弱,通过近几年新闻媒体的报道的相关事件可以看出,当下高校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应有的法律知识,其法律素养与其本身的高等学历人才素养不相匹配,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从社会层面上来讲,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认识程度不够,缺乏必要的社会宣传,使得学生的法律观念仍然停留着书本上,没有实际的社会性概念。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下,信息传播形式呈现了很大的变化。针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内容,也增加了新的教育与宣传形式,通过下文来逐步地进行阐述。

一、大学生法律知识的获取形式

(一)相关课程学习

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知识的获取,主要是通过高校设置的思想政治课程来实现的。在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中,有法律部分的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会引申一些其他的法律知识,来增加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虽然教材中对相关行业法律知识内容没有涉及,但是专业教师也会在课堂教学中引用一些法律知识。另外,学生在进行职业技能考试的培训中,也会学习行业相关法律[1]。这些都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及专业学习来实现的,对学生的印象较为深刻,但是许多法律内容学生是不会轻易接触到的。

(二)图书、报刊等课外读物

高校具有丰富的图书资源,高校的图书馆是信息中心。一些学生习惯于通过课外读物以及自身的求知心理,在图书馆通过书籍、报刊等工具,来学习法律知识,提升法律意识。通过书籍和报刊对法律知识的获取,会更加的系统性和专业性[2]。但是,由于缺乏专业人员的咨询和讲解,对于复杂的法律条文没有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也缺乏实际应用的能力。

(三)电视、网络等新媒体

电视和网络等新媒体的普及,对于信息的传播来说有很大的优势。同时,也成为当下学生了解和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形式。首先,学生在电视、网络进行视听娱乐中,可以了解和学习法律知识,比如一些刑侦、犯罪为主题的影视剧,涉及许多法律知识。这类的影视剧对高校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尽管有些影视剧过于暴力和血腥,但是其法律知识的展示大都是比较专业和准确的。另外就是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主动搜索相关法律内容,这样的信息更加方便和实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在遇到法律方面的问题,首先会想到通过网络搜索来获取法律知识[3]。网络上除了会显示问题的专业解答之外,还会推送相关律师事务所的广告信息,成为学生和公民寻求法律援助的主要方式。

二、大学生普及法律的重要性

(一)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在依法治国的理念下,社会公民自觉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主要目的。大学生虽然还没有离开校园,但是从法律上已经成为一名社会公民,是完全受到现行法律约束的独立个人。因此,对于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和法律意识的培养,是符合公民素质的要求的,同时也是我国进行依法治国的基础。

(二)职业素养的要求

大学生除了作为普通公民之外,在未来的专业技术或者管理岗位中,有着职业所要求的责任和义务。而遵守行业规范和相关法律,是对从业者最基本的要求。尤其是处在特殊岗位的人员,比如掌握着巨大的资金支配权力、担任国家和政府的重要职务、负责重大的项目安全管理等工作,对于其个人的职业素养有很高的要求。而在高校的教育阶段,加强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熟悉,培养法律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4]。

(三)课程教学要求

高校的课程教学要以时代性的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以及社会实际需求的应用人才。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对于人才的需求有了明显的提高。过去传统单一的专业技术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社会及行业的需求,而有综合能力及职业素养的人才,才能够有效地服务于社会、推动行业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在这样的人才需求条件下,高校的课程教学必须要进行相应的转变。而法律意识的培养,也要引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才能有效地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互联网环境下学生法律意识宣传策略

(一)建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

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与宣传,不能简单地停留着社会环境中,要发挥出高校教学的优势,建立系统化的法律教学内容。高校思政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与帮助。尤其是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内容的补给,比如情感纠纷、就业保障、金融诈骗等相关法律知识,专业课教师还应该在学生的专业课程中引入行业法律知识和相关内容,提升学生的职业法律意识。总之,通过系统化的课程教学,能够使学生对法律知识有更加深刻地了解和认知,并且建立系统化的法律知识体系。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建立法治精神,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学会使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互联网多种形式的引入

在信息技术逐渐提升的网络大背景下,互联网已经深入高校的教育领域,创新了教学手法,摆脱了传统的课堂面对面式的教学模式,而先进的互联网应用于教学中,也成为当下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宣传和培养中,要充分地利用互联网这种有效的形式,将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充分向学生进行渗透。对于学生来说,互联网是学习和了解法律知识的有效手段,也逐渐地习惯并且可以灵活的应用。教师所能够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健康的学习法律知识[5]。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质的法律学习和法律咨询的网站,或者是某些权威法律人士的讲座和教学视频。另外,教师也可以推荐本校或者其他院校的公开课,使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自觉的学习法律知识。

(三)开展多种线上校园主题活动

随着计算机设备的广泛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下学生学习和娱乐的重要工具。高校除了教学工作之外,还可以开展法治教育主题活动,在校园互联网广泛应用的基础上,线上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得到更多学生的参与,同时影响范围也最广。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普及方面,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法律知识竞赛,通过网络来进行报名参加,使学生都能够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另外,也可以开展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征文、演讲等活动,鼓励学生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依法治国的内涵。总之,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的线上主题活动,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能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广泛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与之伴随产生的法律风险防范就尤为重要,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层面共同来引导,三位一体形成合力,共同构建和谐的法治环境。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法律大学生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大学生之歌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