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舞蹈竞赛套路编排研究现状评述
2021-11-24吕梦瑶刘伶燕
吕梦瑶,刘伶燕
体育舞蹈作为一项将体育、舞蹈、音乐融为一体,并具有休闲娱乐、健身健美、提升审美以及提高个人修养的功能的竞技性体育运动,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得到了迅速地发展。竞技比赛方面,中国选手逐渐在国际赛事上崭露头角,双人舞比赛中,拉丁舞与标准舞均有选手进入各组别半决赛,部分组别已经顺利进入决赛;队列舞这种团体项目在我国虽发展较晚,但第一次派出代表队参加拉丁队列舞比赛就取得第五名的良好成绩。当前,中国虽已在赛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始终与德国、俄罗斯等优秀队伍存在一定的差距,而竞赛套路的编排是在竞赛中取得良好成绩的基础,好的编排可以展示出选手的长处并隐藏其不足,编排的各因素、各层次都会对其成绩造成重要影响。本文对体育舞蹈竞赛套路编排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为我国体育舞蹈竞赛套路的编排与研究提供参考。
1 国外体育舞蹈竞赛套路编排研究现状
笔者通过Springer、Google学术等途径,以“Choreography”“Dancesport”等作为关键词进行全文检索,整理后发现国外关于体育舞蹈编排的研究虽数量不多,但较国内研究思路更为宽广。
国外体育舞蹈竞赛套路编排不局限于对于规则以及录像的分析而是与计算机、哲学、神经学等学科结合,参考其他美学运动例如体操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更有学者从认知学的角度对体育舞蹈的编排进行研究或是对体育舞蹈编排进行计算机模型构建,但模型真正应用到实际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能否与舞者的技术能力特点相匹配等,但将编舞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研究仍是一大突破。国外对于体育舞蹈团体项目竞赛套路编排的研究仍存在缺失,其研究多集中于对体育舞蹈双人套路编排或是舞蹈编排。
2 国内体育舞蹈竞赛套路编排研究现状
2.1 拉丁舞竞赛套路编排研究现状
2.1.1 拉丁舞队列舞竞赛套路编排研究现状
笔者将拉丁舞队列舞、拉丁队列舞、拉丁舞队列舞编排、拉丁舞队列舞创编等词作为关键词,于中国知网、万方、读秀以及维普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发现有关拉丁舞队列舞编排的文献极为缺乏,尚属空白,并有部分学者将团体舞与队列舞混淆。因此,笔者收集并整理了与拉丁舞队列舞相关性较高的拉丁舞团体舞竞赛套路编排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
国内很多学者对于拉丁舞团体舞竞赛套路编排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编排特征、原则以及构成要素三个方面,主要使用录像分析法结合数理统计法,对所要研究的影像资料进行研究,多将整套竞赛套路划分为开始、中间、结束三大部分,大多数学者利用问卷调查法选取结构、队形、动作技术、音乐、空间作为创编的构成要素,也有部分学者提及主题、服饰、舞蹈风格等,另外还有少数学者构建拉丁舞团体舞编排的模型。虽然其他学者在拉丁舞团体舞编排的研究范围较广,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部分学者将团体舞与队列舞混淆,且多数研究较为主观。构成要素的选取虽经过了专家的问卷筛选,但缺少与竞赛评分细则的结合,缺乏对其竞赛规则的系统分析,数据的量化分析也只是停留在对视频中动作等要素变化数量的分析,缺乏与比赛成绩的对比分析。
2.1.2 拉丁舞双人竞赛套路编排研究现状
编排是决定竞赛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好的编排可以展示出选手的长处并隐藏其不足,对选手取得优秀成绩起到促进作用。国内学者对与拉丁舞双人竞赛套路编排的研究一般选取拉丁舞五个舞种中的一个进行研究,主要使用录像分析法针对编排的原则、特征规律以及构成要素进行研究,多数学者认为拉丁舞双人竞赛套路编排因遵循科学性、个性化、同一性、创新性的基本原则,其主要编排要素包括动作、时间、空间、节奏、双人配合技术五大要素以及情感、个人风格、服装造型、方向、规则等次要要素,国内选手在编排时应多选用自编动作,增加旋转动作数量,提升动作难度,加强引带,提高双人配合能力,切分音乐节奏。虽有研究将规则纳入编排要素之中,并对评分规则进行了罗列,但是缺少评分规则对体育舞蹈编排影响的具体分析以及对中国选手自身特点的研究以及中外对比研究,一味地模仿追求国外优秀选手的套路编排可能会适得其反,国外优秀的套路编排并不一定适合中国选手自身特点。
2.2 标准舞竞赛套路编排研究现状
国内有关标准舞竞赛套路编排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各舞种的编排趋势以及优秀选手竞赛套路的分析,其中对于标准舞团体舞的研究多选取队形、动作、音乐、空间、结构作为主要的构成要素,认为标准舞团体舞发展趋势为音乐多变化、服饰队形多样化、动作多变化、空间运用整体化,主题鲜明化;而对于标准舞双人竞赛套路的研究则依据标准舞自身身体位置以及动作移动大的特点主要选取步伐类型、步伐运行方式、舞伴身体位置关系、造型类动作运用、音乐时值处理方式和场地运用作为其编排的构成要素进行研究,突出了标准舞自身的特点。但有关标准舞编排的研究多出现研究对象选择不恰当,量化分析不够深入等问题。体育舞蹈竞赛主要由三个系统(协会)举办,分别为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WDSF)、黑池以及世界舞蹈理事会(WDC),不同系统的赛事的竞赛规则存在差异,例如WDSF下设赛事强调速度、力量等偏向体育的素质能力,而WDC下设赛事则更强调选手的动作线条、情感渲染等偏向舞蹈的素质能力,因此不同系统的选手在编排套路时由于规则限定会有不同的倾向,在研究时也需要分开进行分析。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国外学者对体育舞蹈竞赛套路编排虽研究较少,但研究思路但较国内研究思路更为宽广,多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
3.1.2 国内学者对体育舞蹈竞赛套路编排有着一定数量的研究,多对其编排特点、原则、规律进行了总结,但常将队列舞与团体舞混淆,且研究方法较为单一,量化不足,数据仅停留在动作频次的层次,缺乏对于规则深入分析以及与成绩的结合分析,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3.2 建议
3.2.1 在进行体育舞蹈竞赛套路编排研究时,应放宽研究思路,与计算机、哲学、神经学等学科结合,参考其他美学运动例如体操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
3.2.2 在进行体育舞蹈竞赛套路编排研究时,可对评分规则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成绩进行研究,询问多方面专家意见,避免研究过于主观。不同系统的选手在编排套路时由于规则限定会有不同的倾向,在研究时也需分开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