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警予:旧社会的清道夫 新思想的传播者

2021-11-24谭敏陈杨李然

民族大家庭 2021年6期
关键词:蔡和森妇女思想

文/谭敏 陈杨 李然

1928年5月1日,在这个属于全世界工人阶级劳动者的节日里,被关押在国民党武汉卫戍司令部的向警予早早起床,她神情自若,从容地走向武汉余记里空坪刑场。尽管这一天反动分子宣布全城戒严,很多店铺被迫关门,一路上警察和宪兵高度戒备,但是老百姓们还是从四面八方涌来,送别革命志士向警予。

面对沿途的群众,向警予高唱《国际歌》,并用激昂的声音表达自己的心声。残暴的敌人对她拳打脚踢,将石子塞进她的口中,用皮带勒住她的双颊。但她始终高昂头颅,用力吐出口中的石子,奋力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沿途群众无不为之动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向警予在广大群众面前展示了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这位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先锋慷慨就义,年仅33岁。

“一个肩膀担女权,一个肩膀担民权”

向警予原名向俊贤,土家族,1895年9月出生于湖南省溆浦县一个商人家庭。在青少年时代,她就深受爱国民主思想影响,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追求真理,并立志要做“旧社会的‘清道夫’”。

向警予自幼便是一个不拘泥于封建礼教和世俗之见的女子,在思想先进的父兄的影响下,向警予从小便有忧国忧民意识。8岁时,向警予在思想开明的父亲支持下入校读书,开溆浦县女性读书之先河。她学习努力,成绩优秀,崇拜花木兰式的女英雄。向警予的大哥向先钺曾留学日本,深受民主主义思想熏陶,是湘西同盟会的负责人之一。在他的影响下,向警予开始阅读《民报》《新民丛报》等进步报刊,爱国思想渐渐形成。

1912年,向俊贤由湘西到长沙,先后在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周南女校读书,改名向警予,对封建势力保持高度警惕和反抗。在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开学典礼上,向警予作为学生代表发言:“我们读书,应是为了准备改造社会的工具,为我们女子的解放,为了我们民族的振兴。”向警予考入周南女校的这一年是她革命生涯中极其重要的一年,她不仅在学校汲取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增强了爱国主义信念,而且还结识了蔡和森、毛泽东,这为她后来走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埋下了种子。

在先进思想的洗礼下,向警予的思想逐渐成熟,此时的她心中萌发了“男女平等”“女性解放”等先进思想,她发自肺腑地想为深受不平等对待、地位低下、处于水深火热的妇女们呐喊,将她们从黑暗中解救出来。

“为花季少女解开裹脚布,为广大妇女争取参政权,为底层娼妓寻求独立人格,谁说我辈不女权?”

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中国妇女深受封建礼法束缚,始终恪守着“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的落后观念,这种思想导致妇女们不敢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向警予首次提出了用教育解放妇女的主张,她抱着“铸造适应于现时社会之人”的理想回到家乡,创办了溆浦女校。办学之初,向警予还和好友吴家瑛去有学龄女孩子的人家,一家一户地去给家长们做工作,劝说他们送女孩子上学,同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家长们摒弃女孩“裹脚”的陋习,解放女性的双足。

在校期间,向警予向学生们介绍新知识、传授新思想,她号召学生们提倡科学民主、反对封建迷信和专制。

1918年4月,毛泽东、蔡和森在湖南发起成立新民学会,以“革新学识,砥砺品行”为宗旨。向警予得到消息,很想出去干一番“真事业”。1919年“五四”运动的风暴席卷全国,向警予立即响应,带领学校师生上街游行,在各商店向市民宣传,开展抵制洋货的斗争。在蔡畅组建的留法勤工俭学会的邀请下,向警予于同年秋离开溆浦,前往长沙,并如愿加入新民学会。

1919年12月下旬,她与蔡和森、蔡畅兄妹及蔡母葛健豪等同船远渡重洋赴法国留学,决心“求得真理,来改造中国,振兴中华”。

马克思主义像一束光给了向警予一个前所未有的光明,彻底改变了她和中国妇女的未来。党的二大上,她当选为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女中央委员,担任党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开始领导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阐述中国妇女问题,号召广大女性团结起来,为解放自身投入到革命运动中去。1925年,向警予在上海女界国民会议报告中指出:“要一个肩膀担负力争女权的重担,一个肩膀担负力争民权的重担。”

“以身许国,终身不嫁”

20世纪的中国,婚姻处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原生状态,一个家庭的结合通常是毫无感情的男女组合,自由恋爱结婚尚属新潮,并被众多国人不齿。向警予不仅敢于自由选择恋爱,而且勇于接受分手的现实。

湘西镇守副使第五区司令周则范被正在县城任教的向警予深深吸引,于是上门提亲想娶向警予做二房太太。向警予听到此事后只身冲进周公馆表示“以身许国,终身不嫁”,后来便同蔡和森兄妹同船赴法国勤工俭学。在与蔡和森交流的过程中,向警予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无一不异,在交流的过程中,向蔡二人彼此心生情愫。他们二人都反对旧社会父母包办的婚姻,向往因爱情而结合的自愿婚姻,他们对爱情有着最纯粹的憧憬。

向蔡二人在思想交流的碰撞中擦出爱情的火花,不仅冲破了沉重的封建桎梏,还谱写出了革命家爱情的浪漫诗篇。1920年,向蔡二人在蒙达尼顺利结合,并生有一儿一女,后来二人因生活习惯不合分开。但他们二人的爱情被称之为革命楷模,后辈纷纷效仿,民间称他们二人的结合为“向蔡同盟”。

“我决不能离开”

1920年7月,旅法新民学会会员在蒙达尼开会,会上确定新民学会的宗旨为“改造中国与世界”。在会上,向警予讲述了自己思想转变的过程,批评了工读主义、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等错误主张后说:“中国必须像俄国那样,经过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打倒外国侵略者,推翻封建军阀政府,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才是唯一的出路。”在确定新民学会宗旨的第三年,向警予回到上海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此外她建立健全党领导下的妇女运动的各级组织,深入一线指导、带领妇女们上街演讲、宣传和募捐,支持运动深入开展。

1927年3月,向警予从苏联回国,先后被派到武汉市总工会和汉口市委宣传部工作。继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对共产党人大开杀戒,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彻底失败,白色恐怖笼罩武汉,党的工作被迫转入秘密状态。中央考虑将向警予转移到湖南,但向警予认为武汉的工作十分重要,坚持要求留下来斗争。向警予负责湖北省委宣传部的工作,并主编省委机关报《长江》。她把这份报纸作为对敌斗争的重要阵地,撰文深入分析形势,积极宣传党的斗争方针,同时不断揭露敌人的阴谋丑行。随着《长江》影响力的扩大,向警予的处境更加危险,一些同志考虑到向警予目标太大劝她撤离,但她坚定地表示:“大风大浪的时刻,一定要沉着镇定!武汉三镇是我党重要的据点,许多负责同志牺牲了,我一离开的话一时无人支撑,就是说我党在武汉失败,这是对敌人的示弱,我决不能离开!”次年3月,由于叛徒的出卖,向警予在汉口法租界被捕。

身为一个母亲,对于子女,向警予一直深负责任。临刑前,她在监狱中从兜里拿出两个孩子的照片仔细端详,仿佛又在自言自语地与孩子告别。作为一个女性,向警予谋求自由的恋爱、结婚、生育,是与她追求理想、实践革命道路同步完成的,这正是一个伟大的女革命家的可敬之处。这位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的红色湘女,虽然她的肉体在如夏花般灿烂的时节凋零了,但是她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猜你喜欢

蔡和森妇女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一封信发出“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先声
蔡和森:用生命践行立下的誓言
蔡和森:“最后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漳浦县妇联走访慰问“两癌”贫困妇女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一株“灵芝”——一位贫困妇女的脱贫自述
当代妇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