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时代的幸福
2021-11-24仇士鹏
□仇士鹏
在以前,谁能想到,现在返乡坐着高铁,一路眯着眼睛小睡就能到家了呢?
上个世纪,摩托车是回家的标配。尤其是春运时,浩浩荡荡的摩托车大军是时代一道不可忽视的风景线,绵延了几百公里的公路。每辆车上都背着硕大的包裹,锅碗瓢盆、被褥衣物被绳子捆在后座上,这就是这些异乡人的全部家当。老婆和孩子挤在空隙之中,前胸贴后背,挤得浑身难受,却不发一声。偶有几声哭闹,很快就被寒风甩得远远。
在冬天,骑摩托车不出两小时,就必须要停车,活动僵硬麻木的身体,用姜水暖化郁结在腿脚的寒气,恢复精力,让身体保持足够的反应能力。虽然很多人都不管不顾,一口气地翻山越岭,甚至连夜间都在赶路,但父亲不敢。在他的摩托车里,常年都有一张我们家的全家福,它是一缕烛火,既给手心带来了温暖,也让父亲倍加小心,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肩膀上承担着什么。倘若运气不好,碰上刮风下雨天,不仅头盔上满是蒙蒙的雨滴,不见路况,而且负重的车辆一旦打滑,对身心都是巨大的挑战。此时,他会果断地下车,抽一根烟,迟一点再回家。这也是我们的叮嘱。目睹了太多车祸后支离破碎的家庭,我们宁愿他用速度去换安全。
在我上大学后,回家选择坐大巴。虽然安全性有了保证,但却失去了自主性和准时性。逢年过节一定要提前出发去检票,不然就要在候车厅沉闷的空气和汹涌的人海里挤来挤去,像一只老鼠,在墙角挤出一条缝,拽着沉重的箱子大汗涔涔地往前走,生怕赶不上发车。出发前是不能喝水的,哪怕嘴唇已经干裂了,也只能抿一口。这个时候,厕所门口的队伍比买票的队伍还长,哪怕提前一小时去厕所,排完队可能车已经快走了。更何况,如果水喝多了,一旦堵在路上,就只能抱着殊死搏斗的心情去忍受膀胱的煎熬了。
大巴最大的弊端就是堵车。高速公路上,车辆一旦玩起了“成语接龙”,就连绵不绝。时常一觉醒来,发现车停了,以为到终点了,却只是第一个服务站。上大学的第一个国庆节,我怀着侥幸心理买了当天的票,结果原本只是三个小时的车程,硬是拖长到了10个小时,再加上换乘公交的时间,真可谓晨兴而行,戴月而归。载满了人的车就像体力不支的老人,到了快要退休的年纪,已经扛不动乘客了,走走停停,时不时就要停下来大声喘息。
和大巴相比,高铁就轻快多了,两者的差距就像大哥大和智能手机一样。坐大巴车很容易晕车,车内还时常弥漫着难闻的气味,而高铁不仅空间宽松,内含厕所,可以肆无忌惮地喝水,而且速度快,走在专门的轨道上,不虞堵车。
第一次坐高铁,是去周围的城市出差。因为车票可以报销,所以我买了高铁票,却没想到它和大巴车的车票价格居然相差无几。没想到,这么大块头、高科技的高铁,能够这么亲民。这就是新时代的恩泽吧,我备感惊喜。
上车后,我习惯性地戴上耳机,准备刷一部电影,看了半小时多,感觉没兴趣,正准备另找一部时,动车发出提示音,竟然已经到了!在高铁缓缓降速,直至停止的时间里,我把高铁票握在手中,不住地感叹,然后干净利落地舍弃了与大巴车的缘分。
据说,飞机的特价机票也很便宜。只是一向恐高的我,还不敢尝试背离地面的引力。不过,即使看不到万里高空上的云海,能够从高铁的车窗里看到原野、山林和湖泊,也足以慰藉千里归乡的双眼了。
我一直认为,在交通上浪费的时间是生命最不必的损失。进入高铁时代后,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将进一步缩短,舟车劳顿这个成语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出行的便捷,带来的是更加紧密的经济共同体、更快捷的资源、人口的流动和更完善的循环发展,像是一条条支流汇入九洲的水系,带来的是所有水域的水位共同努力地上涨。而最终,人民就会像站台上翘首以盼的乘客,等待鸣笛声声的幸福生活缓缓驶入车站,然后登车、坐稳,惬意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