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行业双重预防机制研究与应用进展
2021-11-24易阳
易阳
抚顺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 辽宁抚顺 113001
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做好事前管理工作,把安全工作由被动局面转向主动,防患于未然,将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有效控制重大事故及零打碎敲的事故发生。同时,规范了职工的不规范行为,将安全隐患从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转变,从事故隐患整改向事故隐患预防转变,是一种较为科学的安全风险管控机制。
1 基本概念
危险源: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健康损害和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危险源的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一般来讲危害程度大或损失大的危险源危险性大。
风险:广义的风险指发生不幸事件的概率。是指事件产生了人们所不希望的后果的可能性。风险是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故后果的组合。组合的值越大风险越大,引起的后果越严重。隐患: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隐患的实质是对危险源管控措施失效,风险大的就形成了重大隐患[1]。
风险依托于危险源存在。隐患是因风险点危险源的管控措施失效而造成的潜在危险,这种危险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没有危险源,风险就不存在。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采用“风险分级管控”的办法来管控不同等级风险;采用“事故隐患排查”方法来查堵各种漏洞,防止风险管控措施的失效[2]。
2 如何运行双重预防机制
运行方式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一是落实风险辨识内容。首先要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工作责任体系,
建立并落实双重预防机制工作制度,明确双重预防工作的范围、对应方法,双重预防计划、执行的管控工作流程;其次要针对重大危险因素编制年度风险辨识评估和相对应的管控措施,并明确需要编制专项风险辨识评估的范围;最后对年度风险辨识及专项风险辨识评估后编制的管控措施进行检查落实,并对排查过程中发现的隐患问题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进行整改。二是对隐患问题进行分类及闭环管理。安全管理人员日常的隐患排查及安全生产标准化检查发现的隐患问题及时汇总,并由专人将隐患按专业和“D=L×E×C法”进行风险等级分类后,落实责任单位及责任人,明确整改方案和整改日期,最后按照风险等级从大到小的顺序,不断跟进督促整改,直至闭环。
3 双重预防机制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部分干部、职工对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目的性和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因此执行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存在被动、应付、畏难情绪,在机制建设中有时对风险和隐患区分不清,造成概念混淆,在实施中会走弯路、甚至错路[3]。
3.2 风险管控不到位
部分人员对开展风险管控感到茫然,有的对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区分不清,导致风险管控的实施效果差,在新设备投入使用时、作业方式发生变化后,不能动态修订安全风险管控项点。
3.3 隐患排查流于表面
部分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中不能深入内部去发现、分析潜在的隐患,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要求,每天的排查往往在走过场。
3.4 隐患排查未能全覆盖
往往只对关键作业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忽略了环境、设备、人员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导致隐患治理措施制定不合理,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
4 双重预防机制体系建设的思考
4.1 强化培训,提高认识
加强职工安全培训,让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深入人心。组织全员学习安全风险的基本知识,正确运用方法,不断强化安全意识,让每个员工对本岗位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再识别、再认知,使安全辨识变成职工再教育的重要抓手,通过安全风险辨识工作的做实做细,提高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水平。
4.2 全员参与,分级负责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于引导全体职工共同参与。必须发动各级人员参与其中,提高全员安全风险意识。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从作业人员到管理者都要参与风险辨识、管控以及隐患排查治理,让职工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一线职工成为双重预防机制运作中的主要执行者,推动隐患排查治理责任的落实。
4.3 结合实际,梳理流程
充分结合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的实际,以岗位为基本单元开展风险辨识,强化风险与隐患之间的关联度,对风险管控措施失效的情况进行分析、梳理,形成安全隐患问题库,将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进行有机融合,进一步激发员工参与隐患排查的主动性,有效提升企业隐患的治理水平。
4.4 落实考核,持续改进
要把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责任落到实处,同时严肃内部管理考核。应建立起监督检查机制,定期评估检查机制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纠偏和调整,适时更新安全风险项点和两个管控清单,持续改进和优化双重预防机制体系,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推进干部管理的规范化、职工作业标准化。
5 结语
通过双重预防机制工作的实施,使道路运输企业的每一名职工均能明确所在岗位的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方法,明确各作业岗位的安全要求,增强每一名职工有效防范风险、确保安全的工作能力,形成“凡事有人管,都是安全员”的安全管理局面,进而推动道路运输生产安全发展、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