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体医融合对社区居民的健康促进影响路径研究
——以柳州红桥社区为例
2021-11-24金宁,王伟
金 宁,王 伟
前言
2019年底武汉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 19)[1]自武汉开始疫情席卷中国,中国各大省市均出现大面积人员感染情况,虽然在举国上下众志成城的抗疫战争中,疫情已经在2020年初得到了基本遏制与缓解,但是新冠疫情患者依然面临许多出院后的难题。体医融合是能有效连接医疗机构和健身机构的一剂良方。在我国,体医融合发展起步较晚,相关理论研究尚有不足,本文将结合新冠疫情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就体医融合如何在疫情期间提升居民健康素质进行展开论述,以及对体医融合对局面健康产生影响的相关路径做出理论补充。
1 体医融合的模式
1.1 体育俱乐部模式
依托于体育俱乐部开展体医融合模式。如英国、德国都是体育俱乐部数量较多的国家。前者大约是15.1万个,英格兰体育人口调查2010年到2011年的数据显示,英国平均每个体育俱乐部拥有的会员数量能达到224人,大约占据了总人口的23.3%,数量相当可观。[2]且每个俱乐部都配备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以保证健康运动服务的合理、科学展开。而后者德国的体育俱乐部在2012年就已经达到9万多个,会员数占比超过全国公民数量的30%。[3]体育俱乐部的发展与时俱进,部分配备了各种先进的医疗康复器材甚至专业医师,进一步提升了体育俱乐部提升居民健康水平的能力。
1.2 医院健康指导中心模式
依托医院的健康指导中心开展的体医融合模式。具体案例如我国北太平庄医院展开的相关医疗康复辅助项目。该项目依托于该医院的健康体制监测指导中心展开,主要为康复病人提供后续的一系列检查、诊断、复查、辅助治疗等医疗健康服务,并且将这些服务全部集中在医院健康指导中心完成,形成一条龙式的服务模式。[4]该项目的主要受众包括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受众群广泛,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并且凭借医院本身的强大医学专家等医疗资源,在运动医学、康复医学等方面有着极强的专业优势,不仅可以满足患者日常治疗药物开给需求,还可以满足其他康复患者类似饮食指导、运动建议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
1.3 社区体质监测中心模式
依托社区体质检测中心开展的体医融合模式。具体案例如我国上海徐家汇康健社区通过体医融合的方式为居民展开疾病诊断、提供运动建议等方式指导居民运动健身。[5]改方式主要依托的也是体质检测中心的有关数据。类似的还有如合肥庐阳区社区采用的PPP模式,以政府购买促进与第三方运营机构的合作,该机构能帮助监测社区居民的体质健康信息,同时筛选出罹患三高疾病风险较大的居民群体,并针对他们平日的生活习惯制定相应的运动方案进行疾病预防与干预,同时利用社区微信群等展开线上健身运动指导。
2 红桥社区概况
2.1 社区周边体医融合发展现状
红桥社区周边的体医融合相关机构主要有两个。一是依托于柳州市工人医院的柳州市运动损伤康复医疗中心。该医疗中心成立于2017年12月5日,是柳州市体育局引入柳州的首家以体医融合为理念的运动康复机构,其主要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柳州市运动员和健身人员,还包括普通居民。该中心设立有特需病区、创伤病区、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等多个科室,能满足各类创伤后辅助康复治疗的需求。二是依托于柳州市中医院的医疗保障科。该科室自建立建成以来,就对柳州市发展体育事业做出过突出贡献。2019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四届运动会在百色市召开,柳州市代表队在中医院医疗保障组的全程指导辅助下,取得了历届区运会以来的最好成绩,为柳州市全面落实全民健身战略,积极推动公民健康素质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比赛期间,医疗保障科主要采用了针灸理疗的服务为运动员做好赛前赛后的肌肉准备与放松,同时对多名伤病运动员进行有效治疗。
2.2 社区新冠肺炎疫情情况
由于柳州所处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并非处于疫情中心,且由于往返武汉的劳工人员人数较少,所以整体疫情不算特别严重。自武汉新冠疫情爆发至2020年1月22日,柳州才出现1例确诊病例,自此连续多天每日新增确诊病例1例。1月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决定于2020年1月24日23时其启动重大突发卫生公共事件Ⅰ级响应。此后,截止至2月14日,柳州整体累计确诊病例为24例,此后再无新增。其中红桥社区所在的柳南区累计确诊病例为4例。从2月4日起,柳州陆陆续续有病患康复出院,截止至3月15日,柳州累计确诊的24例病患均治愈出院,其中最小的病患仅2岁,且包括1例重症出院的情况。
3 疫情期间体医融合对红桥社区居民健康促进的影响
3.1 辅助患者治疗
柳州市中医医院医疗保障科与其他科室通力配合,共同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救治的专家组,并且针对柳州疫情发病特点、柳州本地的气候情况及柳州疫情病人平时的体质状况等,在该通力协作下,柳州疫情期间共24名肺炎患者均得到治愈出院,其中,红桥社区所属的柳南区受到感染的3名肺炎病患也得到了全面良好的治愈。
在与其他科室的配合攻坚工作中,柳州市中医医院医疗保障科依据中国康复医学会2020年2月4日发布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吸康复指导意见(第一版)》完成了有关治疗工作,发挥了辅助治疗的重要作用。市中医医院医疗保障科针对病患展开了积极的呼吸康复治疗,包括呼吸控制训练、体位管理、咳嗽排痰训练等等,为辅助患者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3.2 科普抗疫知识
柳州市中医院的医疗保障科还结合自身中医理论的特性对市民朋友进行了相关抗疫知识的科普。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疫情治疗可以通过中药、针灸、按摩、艾灸、火罐等方式结合进行,这些治疗在传统中医理论中具有排出“邪气”的相关功效。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市中医院医疗保障科对此进行了改良后研制出了一系列相关抗疫方法和小知识,并通过中医院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了推广传播,其中抗疫方法如中药烟熏法、防流感香囊等,其他相关小知识包括疫情期间如何饮食、运动、调理心情等。这些宣传和科普对于柳州市红桥社区的居民而言,不仅是给了他们切实有效的预防方案,也是给社区居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使他们远离谣言,科学防疫。
3.3 推广科学锻炼
柳州市运动损伤康复医疗中心和柳州市中医院的医疗保障科结合国家有关医疗机构给出的防治方案,给柳州市市民录制推广了相应的健身操、太极拳等科学锻炼的视频。由于疫情期间居民多为居家隔离,因此诸如跑步、跳绳、游泳等锻炼方法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康复中心和医疗保障科考虑到类似困难,转而从室内运动入手,特别是中医院的医疗保障科,引入了华佗五禽戏的传统医学保健理论,有针对性地为视频录制了有关科学健身的教学视频,进一步推广了科学锻炼的方式方法。
4 完善体医融合机制的相关建议
4.1 完善体医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疫情期间,体医融合尽管在柳州市红桥社区抗疫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进一步提升了居民的健康水平,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响应较为缓慢,相关治疗推广人手不够等,这些都揭示了目前体医融合相关人才高度匮乏的现状。针对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建立健全体医融合人才的培养体系,各个高等院校应率先设置相关专业,完善培养方案,扩大招生规模,从而提供充足的后备资源,另一个方法是对现存的医生进行一定的转型,他们本就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可以进行相应的培训学习,补充有关康复治疗、健康管理等其他方面的知识,从而进一步扩充人才市场规模。当然在扩大体医融合人才基数的情况下,也需要靠严格的标准认定体系对从业人员的资质进行一定筛选和认定,从而保障相关从业人员的质量水平。
4.2 高度重视运动处方库的建立健全
疫情期间暴露出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红桥社区居民各类人群、病史、生活习性参差不齐,导致相关康复治疗机构无法差异化地对不同类别的居民给出相应的更有针对性的建议。由此说明了进一步建立健全运动处方库的迫切需求。运动处方库是指针对不同人群、环境和身体状况建立的处方库的合集,其包括青少年、妇女、老年人,特别是各类慢性病人等特殊群体的各类精准个性化运动处方。处方库的建立健全是体医融合的关键纽带,其上连接具有医学理论的各类医师,下连接接触居民更了解其平时生活状况的康复机构和健身机构,能发挥1+1>2的关键作用。
4.3 大力提高社区体医融合的建设水平
通过对于疫情期间相关体医融合促进居民健康水平提升路径的论述不难看出,在此次疫情中,红桥社区体医融合主要依托的平台仍然是周围的医疗机构,而社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并不是非常大。由此暴露的相关问题是,社区体医融合的建设需要进一步被完善。体医融合的三类模式中,目前较为完善的是医院健康指导中心模式,而俱乐部模式由于我国缺乏一定的健身市场,且俱乐部对于市场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依赖度较高,难以短期内通过政府力量建立健全,缺乏一定可信性,因此应当着重在第三种社区体质监测中心模式上进行改进,将社区作为体医融合的重要落脚点,鼓励通过社区进行相关健身知识技能传授、相关健康科学知识普及等,从而提升广大社区居民的健身效果。这需要社区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同时也应当完善社区居民体质监测、评估管理等配套措施,从而构建长效健康促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