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退让道路红线间距控制及规划管控
2021-11-24古丽江灭依尔哈孜
古丽江·灭依尔哈孜
塔城地区托里县自然资源局 新疆塔城 834500
我国的城市规划管理实践中,建筑退让道路红线间距控制是十分重要的技术环节,大多以刚性约束的形式将必要的退让间距明确在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及详细规划之中,以指导具体建筑设计和建设工作的开展。在规划管理上,退让控制的基础是市政设施预留、防灾、道路扩建等必要的工程性需求,但退让区域承载的实际作用不仅仅是满足工程建设这么单纯,作为街道的组成部分,沿街建筑如何退让道路红线受到街道整体功能组织和空间控制要求的约束,反之也对街道空间塑造以及功能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建筑退让道路红线方式的规划管理不应局限于技术规定的狭义层面,将关注点收缩在具体沿街建筑与道路红线之间的窄小空间内,而是应放大视野,建筑退让包括建筑整体后退及分段后退等不同退让方式。对这些退让方式进行总结和梳理,有利于从更加整体的视角认识退让控制的内涵和作用,以便为未来的规划设计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1 建筑退距标准面临的问题
1.1 公私利益冲突,市政功能落实难
从土地使用权属关系来看,沿街地块产权与市政用地一般以道路红线划分,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空间属于沿街地块产权。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空间划分为绿带和景观带,其中绿带应作为市政管廊带,道路红线宽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通行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所需的道路宽度;第二部分为铺设地下、地上工程管线和城市公共设施所需增加的宽度;第三部分为种植行道树所需的宽度。目前,市政工程管线突破道路红线宽度敷设,用地出让条件若未能明确绿带作为市政管廊带功能要求,则道路市政管廊设施建设协调困难。
1.2 建筑退界空间停车降低了街道开放空间质量
退让空间中的景观带可安排用地项目的地下室、管线、步行道、坐椅、雕塑、喷水池、灯杆、旗杆、指示牌、围墙、门卫等构筑物和建筑小品等功能,但是珠海市目前可见的沿街景观带空间使用功能一般为停车以城市次干路为例,多层建筑退让道路红线15m,从空间上使用功能上恰恰可以划分为6m的停车位,4m的车行通道,3-5m的慢行空间。在停车紧张的时候还可以形成两排停车位,俨然一停车场,人车混行,安全隐患大,且行车对地面铺装损毁严重,沿街品质差。
退界空间与道路慢行消极隔离,影响商业活力由于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空间开发权和管理权均属于地块开发商,而沿街地块一般分属于不同的开发主体,每一个地块开发主体对沿街商业定位、沿街环境品质建设能力不同,造成一条街道的沿街环境参差不齐。政府部门缺乏这一空间的规划管控与建设实施管控,退界空间规划设计完全取决于地块开发主体的意图,部分地块开发主体对退界空间与道路空间一体化设计施工取得良好效果,但更多地块开发主体采用的是绿化隔离或者高差隔离两个空间,这造成了商业店铺前慢行与道路慢行无法有效互通,严重影响了商业街活力。
2 建筑退让道路红线间距控制方法
2.1 刚性退让
刚性退让是指对建筑整体从道路红线向后退让形成最小退让间距刚性要求的退让方式,以保障市政管线接驳、防灾救灾、防止噪音干扰、预留步行交通集散、进行景观营造等基本功能。我国一般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的退让管理大多采用的是刚性退让。国外部分城市规划设计实践中也会采用类似的方式,如多伦多的街景研究中提出部分街道的最小退让宽度控制在3.8m。
2.2 侧向关联弹性退让
侧向关联弹性退让是一种与刚性退让相对应的弹性退让方式,规划控制并不提出建筑后退的特定间距数值,而是形成区间范围。这种退让管理方式的目的是取得沿街建筑空间布局的相对整齐,既保障了街景的协调,也具有一定灵活性。
2.3 正向关联弹性退让
正向关联弹性退让是指不以道路红线为参照,而是依据建筑与道路红线内其他空间要素的关系,提出退让间距的方法。这种方法与刚性退让方式的差别在于建筑退让依据的主要是建筑与道路中线或边线等其他要素的特定间距数值,相比之下,建筑与道路红线的间距关系则是相对弹性的。
2.5 底层界面退让
水平方向的分层退让包括底层界面退让和上段分段退让两个部分。在底层界面退让部分,主要是指建筑形成连续底商界面的情况下,为了提供防风避雨的建筑遮挡、更加舒适的步行环境而进行底层界面缩进的退让方式,其作用与建设雨蓬或骑楼类似,但建筑前出或退缩的手法不同,如日本东京的樱新町以及横滨的元町大街等。
2.6 上段分段退让
上段分段退让是指依据通风、采光及街道比例等城市设计原因,建筑上段形成阶梯状分段退让的形式。上段分段退让与刚性退让中的三维因素控制方式不完全一致,这是因为三维因素控制包括多种形式,一是依据沿街建筑的高度,要求建筑整体后退或高层建筑的塔楼部分整体后退,二是要求建筑分层后退,而上段分段退让则是特指阶梯状逐层后退的收分关系。
2.7 纵向分段退让
纵向分段退让是指沿街建筑纵向形成不同的区段和层次,分别控制退让间距及形式的退让方式。在纵向部分,如果沿街建筑按照建筑高度进行后退,或者只控制退让间距不控制贴线要求,一旦彼此之间缺乏联系与统一的规划管理,部分建筑随意扩大退让间距,可能出现“锯齿状”空间形态,同样会影响街道空间的严整形象,因此,特别是在重要的街道、商业街区和城市中心区,沿街建筑的贴线率受到重视。从国外案例来看,也有实践强调对这一内容进行明确控制,如多伦多的街景研究中提出,重要大街的街墙是指最低10.5m或三层高的建筑形成贴线率达到75%的连续界面,同时剩下的25%界面最多退让5m,退让空间应作为建筑入口、市场或咖啡座功能等指引要求。
3 结语
建筑退距多少合理其实并无标准答案,各城市根据自身的需求不同采用不同的退距。建筑退距还与区域、日照、环境与噪音污染等有关,所以建筑退距还有待每个城市的具体实践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