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自星星的孩子不孤单

2021-11-23董以良

放学后 2021年21期
关键词:父女俩自闭症星星

到今年8 月,我进入媒体行业正好2 年。作为一名教育记者,每一次采访和报道,都让我对教育 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我也记录了不少温暖感人的人和事,印象最深刻的,是茶陵县界首镇一对 农村父女老师和一群特殊孩子的故事。

世界上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对比同龄的小伙伴,他们有些沉默寡言,很难与旁人进行交流,就如同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世界,独自闪烁,人们称呼他们为“来自星星的孩子”。

当学生们在学校读书上课时,这些“星星的孩子”又在接受怎样的教育?带着这样的疑惑,2020年7 月,我来到茶陵县界首镇中心学校,采访了多年为当地残疾学生送教上门的一对父女老师:陈二文和陈艳辉。

为了让住址偏远的残障儿童享受教育,茶陵县为他们安排了专门的送教上门老师。陈艳辉就是当地送教队伍中最早开始、坚持最久的一位。2016 年9 月,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她“临时受命”,负责当地6 名残疾儿童的送教工作,一送便是近5 年。

“孩子家里远,山里汽车进不去,她学会了骑摩托;为了不耽误学校正常教学,她利用课间和周末加班加点;寒暑假期间,怀孕之时,她都风雨无阻走在送教路上。”采访时,父亲陈二文提起女儿眼含泪光。心疼加上感动,2018 年9 月父亲也加入了送教队伍。

“给这些孩子上课,都教些什么? 他们真的能懂吗?送教之后他们能有多大的改变?”采访当天,父女俩刚好有送教安排,面对我的发问,陈艳辉提议让我加入他们的送教队伍,自己寻找答案。

吃过午饭,我坐上了父女俩的摩托车。入夏的天气十分炎热,午后的太阳像巴掌打在脸上般火辣辣,3 人挤在一起,都是满头大汗。陈艳辉笑着说,她就是这样晒黑的,肤色和常年下田种地的农民无异。

到了约定的送教时间,家住火星村的秋秋一早就等候在門边,远远见到陈艳辉的身影,她激动地跑出院子, 一边挥手嘴里一边嗫嚅着“老师好”。面对陌生的我,她也没有想象中的胆怯。

“很多自闭症儿童伴有智力障碍、精神障碍,教学难度很大,秋秋就是这类特殊的学生。曾经的她胆小内向, 从来不和别人交流,甚至很少下床,连吃饭也是坐在床上。”一开始送教,陈艳辉也面临难题。第一次见面,无论怎么劝说,秋秋都不回话,也不下床, 凭借陈艳辉多年的送教经验,用强硬的态度和她说话,硬拉下床,肯定行不通。于是,陈艳辉尝试坐在床上,拉着秋秋的手亲切介绍自己。“刚开始,她还是有点害怕,但交流之后,感受到善意的她没有抗拒我的靠近。”

陈艳辉根据秋秋的情况制定了专门的送教方案,首先是打开孩子的内心。每次见到秋秋,陈艳辉会亲切地摸头、拥抱,变着花样夸奖秋秋:“变漂亮了,衣服比上周更干净;懂事了,会主动帮妈妈做家务了……”1 个月后,秋秋便从一个不出门、不下床的孩子, 变成了一个拿凳子给客人坐,会扫地、倒垃圾的“小大人”。

感受到秋秋的变化,陈艳辉进一步调整教学方案,尝试通过讲故事、画画的方式教她生活常识和简单的文化知识。自闭症的孩子专注度不高,接受程度不强,认一个字至少要个把星期。陈艳辉便手把手,一次次毫不厌烦地引导。“孩子的每一次变化,都让我有着说不出的幸福感。”

5 年的送教时光,改变的不只是秋秋一人。当日下午,跟随父女俩的摩托车,我在花甲村见到了接受了 3 年送教,如今已在当地村小一年级就读的学生小婷。她坐着特殊的课桌椅, 认字握笔都非常吃力,但她会语气坚定地说“:我想读书。”

“送教送的不只是爱心,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陈艳辉如是说。我从这两位老师身上看到的也不仅仅是知识和爱心的传递,更重要的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陪伴与付出。这份温暖,让“来自星星的孩子”不再孤单。

(文/董以良)

董以良:《科教新报》、新湖南湘学频道记者,从事教育新闻采编工作2 年。参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湖南教育扶贫报告”大型融媒报道、“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等众多策划报道,作品曾获湖南新闻奖一等奖。

猜你喜欢

父女俩自闭症星星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关爱自闭症群体要从消除误解开始
被忽略的1000万自闭人士
雨中“伞”(大家拍世界)
On Syntactical Features of John F. Kennedy’s Inaugural Speech
串星星
星星洗澡
来自星星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