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面向孩子的北京郭守敬纪念馆

2021-11-23佟怡天

父母必读 2021年5期
关键词:展厅纪念馆博物馆

佟怡天

『冷门小馆』经过精心设计,也能成为孩子们热衷的打卡地。让我们跟随北京郭守敬纪念馆专门为孩子设计的参观游览方式,体会用心的博物馆教育是怎么做的吧!

位于北京什刹海西海北岸的郭守敬纪念馆,曾经一度少有人识,年均参观人数不过3万,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冷门小馆”。2018年底以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造,这座博物馆不仅以全新的面貌重新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更是创新性地引入了社会化运营模式,由耳朵里的博物馆专业团队开展日常开放接待、教育活动、展览、宣传、志愿者组织等业务领域工作,成效显著。

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点是,我们充分发挥了自身在博物馆教育领域的优势,为孩子和亲子家庭提供不同层面、不同深度的参观和参与体验,使得这个“冷门小馆”及其所展示的冷门主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孩子了解大运河与北京水系的必到之处。

参观

参观,是孩子进入博物馆体验的基本环节,也是走进博物馆后,在他心目中对博物馆留下良好印象的第一步。因此,我们在北京郭守敬纪念馆的展览设计、互动项目、展览解读和参观辅助材料等方面都下了不少功夫,从孩子关心的话题角度出发,提供层层递进的参观体验,从而让孩子愿意走进展厅,走近展览,获得知识与思考。

儿童视角的展览设计

在纪念馆改造提升之初,我们就将孩子参观的需求列入重点考量范围,首先,在展品、展柜、触摸屏、文字展板的高度设置上,充分考虑到了孩子的身高比例与视线范围,这样很多重要的展览信息也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孩子的视野。其次,展览中的部分文字,是站在观众,特别是孩子的角度上进行过一定的加工改造的。例如,第一展厅“世界名人郭守敬”中,沿时间轴叙事,文字讲述了元代伟大科学家在天文、水利、工程、算学等诸多领域取得成就的人生“高光时刻”。但是如果只是单纯地列上历史年份、史实,难免令人感觉冷漠、晦涩,所以我们是这样写的:

15岁时,郭守敬用竹片仿制浑仪模型;

21岁时,郭守敬还是一名学生,就在治水方面为自己的家乡邢台做出很大贡献;

……

文字表达的变化,让冷冰冰的历史“雕像”瞬间成为鲜活的“人物”,缩短的不仅是观众与郭守敬的距离,更弥合了观众与纪念馆之间的鸿沟。

通过游戏方式掌握知识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很多孩子不喜欢相对嚴肃的博物馆。考虑到这点,我们在纪念馆的展览中特别融入了不少游戏环节,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孩子参观的兴趣,也引导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原本具有较高难度的水系知识。比如,通惠河24闸的通行原理,如果只是用平面展示,孩子很难理解,但是在互动触摸屏游戏中,孩子就能看明白,玩明白。在参观结束时,孩子可以参与电子互动答题,我们把题目设置得生动、幽默,很多孩子都特别喜欢这个环节。

亲子同行听展览

参观博物馆,不仅仅是孩子自己的事,随行父母的参与尤为重要。纪念馆4个主题展厅中一共设置了近20个公益语言导览二维码,父母通过微信扫码,即可免费收听本展区的主要内容,建议和孩子一起看,一起听,而且最好还一起就话题进行讨论,增进亲子间的对话。

目前,我们正在策划开发专门面向孩子的更加生动的语音导览,想用孩子的语言向孩子们更好地讲述郭守敬与大运河的故事。

满足深度需求的学习单

观看、互动、听讲解……在此之外,也有不少具有更深度需求的“小博物馆迷”,希望进一步了解展厅中的内容与知识,希望沿线索在展厅中“探秘”。因此,我们设计了一套以青少年为对象的学习单,通过开放式的问题设置和提示,陪伴孩子们的参观全程。这份学习单不仅在视觉上轻松活泼,趣味十足,更在内容设计上下足了功夫。以展厅为框架,以郭守敬与北京城为线索,以贴近青少年生活的问题设置为辅助,在没有“唯一”答案的追问中,引导孩子进入更加开阔、发散的思考之地。

参与

北京郭守敬纪念馆更注重引导孩子进入更深度层面的博物馆体验—参与。即便是疫情期间,我们也推陈出新,以直播、线上打卡等方式,和孩子们“云”上互动。

馆长接待日

作为地方性的小微博物馆,吸引孩子走进纪念馆,甚至是多次来馆,是我们的目标之一。因此,教育活动成为这座小馆的日常。由馆长亲自为孩子们讲解展厅的馆长接待日活动就是我们精心策划的教育活动之一,也是纪念馆三大公益品牌活动之一,很受欢迎。后来,我们又把这个活动延展为“今天我来当馆长”的主题体验活动,孩子可以在这个活动中体验观众登记、观众调查、展览策划、展品维护等纪念馆工作的不同维度,拥有一份特别的职业体验。

抓住每一个属于孩子的日子

儿童节、寒假、暑假……在这些属于孩子的日子里,纪念馆也会大开脑洞,引导孩子来到纪念馆,参与到各色的活动中。儿童节的时候,我们设计的跳房子、丢沙包等游戏,让很多父母都找回了童年记忆,大小同玩,不亦乐乎。而且,我们设计的不只是简单的跳房子游戏,而是融入了郭守敬的各项科学成就关键词,更好地体现了纪念馆的内容主题。

暑假里,孩子在馆里的时间相对充裕,我们曾邀请孩子们换上装束,在这里上演一场别开生面的京剧展演,也举办过能一直热闹到傍晚的跳蚤市场。2020年7月,疫情让大家暂时无法来馆,纪念馆又推出了“每天一刻钟,打卡大运河”的新玩法,每天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在微信群中分享一项主题知识,同时布置一项关于造船、修桥、寻找厨房中的运河美味的打卡任务……孩子在与父母的合作中,不仅学习了知识,也增进了亲子关系。2021年春节期间,我们把这项活动再次升级,以“我来啦!大运河”为主题,邀请到运河沿线10多家博物馆共同参与,辐射家庭超过3000组、微博话题阅读超过5700万,效果特别好。

纪念馆还先后推出“探究小达人的夏日三部曲”“帝都的半径—什刹三海水系行走体验”等活动,把孩子的视野从馆内扩展到周边的西海湿地公园、万宁桥、澄清上闸、传统胡同、名人故居等,为孩子们提供别具一格的历史文化体验。

一些有热情、有意愿为公众提供公益服务的孩子,也有机会以志愿者的身份,在经过培训后,于纪念馆内为大家提供讲解服务,讲述郭守敬的科学人生与他对北京水系和大运河贯通的贡献,体会为他人付出的乐趣,也锻炼自我、提高自我。

吸引孩子走进博物馆,理应受到博物馆人的特别重视。让孩子在博物馆里愉快地获取知识,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汲取成长的能量,更是博物馆教育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猜你喜欢

展厅纪念馆博物馆
印象·老舍纪念馆
渡江战役纪念馆里听故事
百年·百馆
参观海军纪念馆
博物馆
烟草产品展厅设计
党史展厅设计
党史展厅设计
烟草产品展厅设计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