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方法

2021-11-23李志明

商品与质量 2021年28期
关键词:烟气救援火灾

李志明

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成都市支队高新区大队 四川成都 610000

在地下建筑的消防处理中,搜救人员是作战的核心,灭火工作要围绕“救人第一,科学救援”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控制烟雾是作战的关键,也是掌握火场主动权的有效手段。加强保护是作战的重点。要灵活使用装备,与时俱进,运用科技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高消防部队的作战能力和水平。

1 地下建筑火灾特点

1.1 烟大温度高

地下建筑火灾通常供气不足,升温慢(尤其是固体可燃物),阴燃时间长,烟气量大。此外,由于地下建筑没有窗户,当火灾发生时,烟雾不能像地面建筑一样从破碎的窗户扩散到大气中,而是聚集在建筑中。燃烧的物质会产生各种有毒物质,危及被困人员的生命。另外,当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热烟气很难排出,因此散热缓慢,内部空间温度迅速上升。

1.2 人员疏散困难

地下建筑没有自然光,完全靠人工照明。一旦发生火灾,正常电源被切断,人们的逃生完全依靠应急照明和指示灯。如果没有应急照明,大楼将完全黑暗。楼梯和梯子是地下建筑中被困人员唯一的逃生路线,而地下建筑中被困人员的逃生方向与烟气流动方向相同,因此人们要想逃离危险,必须逃到地面。但是一般来说,烟的扩散速度比人的行走速度要快。

1.3 泄爆能力差

地下建筑基本封闭。如果发生爆炸,很难释放爆炸压力,导致结构和地上建筑物的破坏。

1.4 扑救困难

地下建筑的消防难度比地上建筑大得多,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火场位于地下建筑内部,消防侦察必须深入内部,使得侦察作业难度更大,防护要求高;二是目前还没有解决地下火灾与地面的通信问题,传统的依靠人传递信息的方式速度慢,错误多;第三,进攻方式很少,只能通过出入口进入,尤其是人被困的时候,消防员更难开展工作。

2 做好地下建筑火灾救援工作的探索及思考

2.1 强化地下建筑熟悉和演练

积极开展辖区内地下建筑的熟悉工作,积极开展实战演练。要进一步提高队伍与各类力量的配合和跨区域联动处置能力,积极整合各类资源,认真制定灭火救援联动预案,扎实开展联动实战演练,队伍快速反应和协同作战能力明显增强。根据地下建筑消防和灭火救援工作的需要,要立足快速反应,充分发挥整体协同作用,做好地下建筑消防工作[1-2]。

2.2 尽快调集足够的力量参与战斗,科学指挥

第一,地下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内部温度上升非常快,短时间内很难降低。因此,进入建筑的人员必须采取冷却或隔热措施,以防止高温造成战斗人员混乱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所以要选择素质好,熟悉地下建筑内部条件,有这方面实践经验的内攻人员。第二,要充分估计地下建筑消防难度,客观做好大作战准备。由于这类火灾存在着隐蔽燃烧、烟雾强烈、难以深入内部、处置时间长等不利因素,客观上需要调动更多的人力物力参与扑救和处置,以保证其能够深入内部灭火并随时进行增援。第三,要准确判断地下建筑火灾处置的复杂性,在处置权的功能上更有针对性。为了应对地下建筑火灾,我们需要投入排烟照明、特殊保护、远程通信等特殊设备。,除了常规装备。只有当设备和人员发挥巨大作用时,地下建筑的消防和救援才会成功。第四,克服地下建筑消防通信、组织和指挥的盲目性,严格消防纪律,加强安全管理。需要进一步明确联系方式,保证沟通顺畅,便于指挥员科学决策。在内部人员没有完全疏散到地面的情况下,不能停止供气。在采取封堵灭火措施之前,必须仔细检查进入内部的战斗人员是否安全撤离,被营救人员是否完全获救。地下消防复杂,也是现代消防的难点。在灭火过程中,要采取科学的救援措施和安全防护措施,灵活运用灭火战术,做好地下建筑防火措施,更好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

2.3 最大化排烟效果

快速有效的排烟是地下建筑火灾处置的重要任务,在火灾现场,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多管齐下,开展排烟工作。在初期,地下建筑的固定消防设施应迅速启动。必要时可以组织战斗队内部进攻,可以强制手动降落防火卷帘,防止烟和热无限期向四周扩散。灵活运用机械控烟和排烟手段,改变烟气循环方向,使排烟系统处于火灾区域,形成相对负压的空间环境,控制燃烧和蔓延的范围;在非火灾区域启用送风系统,形成相对正压的空间环境,防止烟气侵入。针对地下建筑结构相对单一的运行环境,可在地下建筑出入口一端设置大流量水枪(一般选择迎风方向的出入口),另一端可采用喷淋水分散烟气。运行中,一方面要特别注意控制泵压,防止内部攻击者的意外伤害;另一方面,应积极观察并加强沟通,防止烟气被迫改变其循环方向并扩散到其他区域,危及相邻位置的人员。

2.4 强化第一出动,强化通讯保障

接到报警后,辖区消防救援队迅速动员责任区内的队站赶赴现场,尽可能发现火灾,进行现场警戒,疏散现场人员。随即启动地下建筑战区灭火救援联动机制,出动增援力量,根据作战组织调动特种作战车辆装备,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救援,成立火场指挥部,组织多个救援队,协调各参与力量配合,共同完成灭火救援任务。建立现场通信指挥中心,建立现场通信指挥网络,确保消防救援指挥部与各路战斗力量、地方政府、公安、急救等救援部门建立并保持有线和无线通信联系,通过各种通信传输设备传输现场图像,接受和传达上级指挥部的命令。

2.5 推动完善社会联动救援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联动救援体系尚未有效构建,现有专业救援队伍缺乏必要的协同训练和实战救援演练。系统松散,横向协调不足,救援秩序混乱,整体效能难以发挥。因此,建立完善的地下建筑事故灭火救援机制势在必行。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有效地处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和社会影响。

3 结语

探索地下建筑消防对策是提高地下建筑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能力和大集群综合作战能力的关键环节。要加强对地下建筑消防的特殊性、艰巨性、危险性和复杂性的研究,掌握地下建筑消防的基本规律,不断探索地下建筑消防的有效对策,真正掌握消防的主动权。

猜你喜欢

烟气救援火灾
固体吸附剂脱除烟气中SOx/NOx的研究进展
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应用与节能环保分析
紧急救援
水泥窑高温高尘SCR烟气脱硝系统的应用
3D打印大救援
柴油机烟气排放状况及减排技术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救援行动
紧急救援
离奇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