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力营销服务创新
2021-11-23周颖胡广信
周颖 胡广信
国网青阳县供电公司 安徽青阳 242800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推广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等一些清洁资源逐渐进入民用领域。再加上清洁能源技术的进一步成熟,该技术将成为未来电力资源的主要竞争对手。然而,目前的电力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实现了电力生产调度自动化,但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仍属于粗放型发展模式。在电力营销方面,目前还没有建立科学合理、对市场反应敏感的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为了提高电力企业的竞争力,满足电力企业对电力营销科学管理的需要,电力企业需要做好电力营销信息化工作,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企业长远发展[1]。
1 现阶段的电力市场特点
现如今人们对电力产品的需求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这也使得许多的电力产品发展速度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需要加强对电力产品的研发效率,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供电企业之间的权利义务。同时由于我国发展较快,导致了许多地区对于电量的需求最为普遍的就是供过于求,因此许多的电力用户需要更加优良的高品质电力服务,对于供电企业而言,这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在供电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电力优质服务方面的重视,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服务模式与制度,还需要对企业员工进行素质与教育培养工作,从而建设起一个具有高素质的电力服务队伍,这样更加有利于促进电力营销的快速发展。
2 供电企业的营销管理情况分析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大多电力企业也存在服务意识缺乏的情形,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我观念提升,技术人员在开展工作时,没有合理的管理方案,导致技术人员工作效率低,工作质量也不稳定,这些都对供电企业的客户带来不便,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2]。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大多数供电企业都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没有明确且具体的工作指导,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很难满足企业的需求,而企业也无法为员工提供相应的反馈,在工作中常常形成闭塞的状态,此外,还有部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常常显得消极,对工作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影响到各个环节的工作开展,从而限制了供电企业的发展。除了工作人员的问题,电力管理营销的流程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例如电费缴纳这一环节,作为电力营销管理中的重点环节,电费缴纳影响到供电企业的营业额度和运营利润,若是在这个环节中出现运营不良或是其他问题,则会对电力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针对这一点,现目前大多数电力企业都没有做出有效的规避措施。
3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力营销服务创新措施
3.1 线上营销系统
“互联网+电力营销”管理中构建完善的线上营销系统是比较重要的工作内容。很多电力企业在互联网发展初期曾经尝试过构建线上营销渠道,但是官方网站的营销内容比较单一,很多营销内容展示与线上办理并不能完全顺利对接,影响了办事效率。进行“互联网+电力营销”管理首先应该完善线上营销的系统,无论是与互联网公司进行合作,开设线上分销渠道,或者建立自主的线上办理流程都应当注意系统的完善性,通过用户调研以及电力公司业务的具体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和规划,保证系统实际操作中功能的可靠性,确保互线上营销系统能满足用户的需要。在这方面,国家电网在电商营销方面根据各种要求和特点的不同,进行了网上商城的建设,对各项电力产品以及电力业务进行推广和宣传,组建了优质且相对完整的线上营销系统。
3.2 优化人力资源的分配和管理模式
在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清晰、全面地认识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工作。首先,明确企业发展方向,采用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管理员工。例如,精细化管理使每个员工各司其职,有利于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另外,通过引入精细化管理方式,特别是现代企业绩效管理方式,能够极大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人人都有事,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可以推动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其次,明确具体岗位的职责,引入绩效管理管理方法,以消除工作中的“纠结”因素,改变不利局面,不断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促进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有序进行[3]。
3.3 践行环保理念
将高品质服务作为电力市场发展的基础,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需要做到理念的合力转换,使电力行业的员工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确保整体质量得到有效提升,确保企业的信誉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还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管理模式,将以上这些问题落实到实际过程中,将优质服务提供给用户,这样可以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4]。除此之外,需要对电力消费市场合理扩增,将电网的建设作为发展的前提,确保供电过程的稳定性,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电能。结合我国当下的环保观念,做好电力的调整工作,这样才更加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4 结语
目前,我国电力营销信息化发展尚不成熟,但电力营销信息化带来的优势显而易见,电力营销信息化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大数据的时代背景,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探索和建立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进而实现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这是增强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电力企业长足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