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职机械专业校企合作的思考

2021-11-23乔军

商品与质量 2021年33期
关键词:机械校企技能

乔军

济宁技师学院 山东济宁 272000

校企合作是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相融合、对接的一个过程。通过将学校与企业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运用,充分发挥各自的价值作用,实现优势互助、互补,从而使学校和企业实现双边受益。一方面,真实的理论与实践情景,能使学生在情境中夯实理论知识,熟练技能应用,丰富实践经验,快速发展成为当下企业所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学校所带来的新思想和新知识,能使企业员工快速提升专业素养和能力,更好的创造岗位工作价值。

1 中职机械专业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指的是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相融合、对接的一个过程。通过将学校与企业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运用,创设真实的理论与实践情景,促进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应用水平,发展成为当下企业所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对于中职机械专业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弥补实践能力薄弱、缺乏实践经验等不足。比如大多数中职机械专业教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技能和工作经验,只能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灌输[1]。但校企进行合作,教师将有更多了解岗位和实践历练的机会。通过全面认识企业文化,深入企业生产线工作,将所学技能转化成教学知识,能有效促进学生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同理,学生也可以在此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实用知识和技能。对于企业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弥补理论水平低,专业人才匮乏等不足。比如大多机械企业一线工人缺乏理论知识,虽然能独立处理实践中的问题,但不能推动生产创新。但校企进行合作,中职学校可以带来更多的理论知识,让一线工人快速成长,从而为企业创新与发展提供助力。同时学生在适应企业环境后,可以在毕业后选择在企业发展,能成为企业的储备人才。

2 中职机械专业校企合作的具体策略

2.1 推动课程改革,为合作奠定基础

校企合作不能流于表面形式,只有保证合作的持续性,才能使学校和企业受益。基于此,中职机械专业应结合企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需求,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制定有针对性、实用性的人才培养策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无论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机械知识本身过于呆板、枯燥,学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更不用说记忆、理解、运用知识。再加上教学计划不明确,课程安排不合理,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等,导致学生学习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中职机械专业要立足于校企合作,以企业需求为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推动课程改革。首先,除了进行基础理论教学外,还要注重开发校本课程。通过结合当下企业产品制作方法,工作中所使用的新技术等设计课程内容,并加大理论和实践同步指导力度,实现理论课与实践课的互补。其次,中职机械专业既要能针对现行的教学范围进行合理性的拓展,又能依据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制定教学内容。通过开设能满足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的“小课”,与大课教学遥相呼应,以此促进学生提升专业水平[2]。

2.2 增强合作关系,实现校企文化融合

现阶段,很多地方企业与中职学校的合作并不深入,且也不重视如何加强合作关系。尤其是在现行的校企合作机制下,中职学校与企业的文化发展相互背离,进一步突出和加剧校企合作中出现的矛盾问题。因此,需要找寻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加强中职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实现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才能为学生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和发展素质能力奠定基础。机械专业的实践性较强,需要中职学校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环境。而拥有完整、系统的生产线的机械企业无疑是最佳合作目标。但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格格不入,势必会造成人才培养方向出现偏差,学生缺乏上岗能力,而且也容易出现不遵守规章制度的情况,甚至会对生产产品造成影响。因此,在学生实践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将学校文化向企业文化偏移。通过深入了解企业发展方向,明确企业在生产中所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以及本着出谋划策的态度,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夯实技能,并能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一来,既能迎合企业的发展需要,又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2.3 加大合作深度,促进校企同步发展

对于中职机械专业来说,师资力量直接会作用在学生的学习成果上。如果不能壮大师资力量,打造强力的教师团队,势必会限制机械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因此,中职学校需要与地方企业拓展合作范围,推进合作深度,以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首先,学校可以利用假期组织教师去企业深造学习。一方面,深入学习企业文化、工作方法、岗位技能,不断增进自身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与企业一线工人进行交流,传授相对应的理论知识,在促进一线工人提升素质和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其次,学校要重视机械专业建设。通过邀请企业相关人员参与专业课程设计工作,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促进学生学到新知识、新技术。同时也应加大资金投入,聘请企业优秀的工作人员来校任教,进一步充实师资建设。

2.4 建立“师徒”制度,进行精细化评价

为了提升校企合作的价值效用,培育更多的创新型、实用型人才,可以在实习过程中建立“师徒”制度。通过采用“一对一”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进行相互监督与评价,构建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局面。比如在具体实训中,企业员工可以做学生的师傅,带领学生熟悉工作环境,并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指导。同时着重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思想素质等。而学生不仅是徒弟,也是监督者。可以对企业员工的工作意识、技能水平、职业素养等进行打分,帮助企业更加深入地了解员工。由此一来,可以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效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帮教、传技、提思想、树作风,能够促进员工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3 结语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而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力。为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中职学校必须要推动课程改革,融合企业文化,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才能为学生学习知识和实践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机械校企技能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调试机械臂
劳动技能up up!
简单机械
拼技能,享丰收
按摩机械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