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及成本控制

2021-11-23闫洪昌

商品与质量 2021年16期
关键词:拆模通病工序

闫洪昌

沂水县鲁碧混凝土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405

针对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施工单位应当始终秉持“防患于未然”的态度,提前分析和查找导致混凝土出现病害与质量缺陷的主要原因,并制订科学、精准、高效的防治方案,将由混凝土质量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点。与此同时,在成本控制方面,应当减少或避免由人为主观因素造成的浪费现象,并对混凝土施工全过程实施精细化管理,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

1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1.1 混凝土裂缝

现浇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混凝土在拌合之前,配合比例严重失衡;第二,拆模时间过早,或者拆模过程中并未采取同步养护措施;第三,在混凝土养护阶段,洒水养护频率较低。为了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发生几率,工程技术人员应当严重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并对混凝土坍落度等性能指标进行时时检测。在混凝土浇注与振捣施工中,应当遵循“分层浇注、分层振捣”的原则,保证每一层混凝土的密实度满足标准要求。在拆模阶段,为了防止裂缝的产生,需要同时进行养护洒水作业,每拆除一块模板,需要利用草袋或者苫布将混凝土表面覆盖。在混凝土养护阶段,应当合理安排洒水次数,工程技术人员需要随时测量混凝土的内外温度,根据温度值与湿润状态,确定洒水次数与时间,通常情况下,白天的洒水次数保证每两小时一次,夜间的洒水次数至少在两次以上,同时,结合混凝土的强度值,养护时间应当至少在14天以上[1]。

1.2 混凝土柱、墙烂根

混凝土柱、墙产生烂根的主要原因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施工前,未对柱、墙底部的垃圾、混凝土残渣等杂物进行清理;第二,在振捣过程中出现漏浆或者跑浆现象;第三,在处理施工缝时出现空隙。针对这一质量通病,在施工开始之前,施工单位应当组织施工人员对混凝土浇注部位的杂物进行集中彻底清理。在浇注与振捣过程中,应当分层捣实,避免出现离析现象。在处理施工缝时,首先应对施工缝隙进行浇水湿润,然后浇注一层厚度为5cm-10cm的水泥砂浆,最后再进行浇注作业。

1.3 混凝土麻面、蜂窝、露筋与缺棱断角

产生这些病害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支设模板之前,模板表面并未经过冲洗清理,或者模板表面并未涂刷脱模剂;第二,在拌合混凝土前,混凝土配合比严重失衡,或者在浇注过程中,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过高;第三,在混凝土振捣工序,振捣棒与模板及钢筋频繁接触或者振捣器移动距离过大。为了预防这些病害的发生,工程技术人员应当遵照施工方案要求,严重控制好混凝土配合比,在模板支设前,需要对模板表面进行冲洗清理,并均匀涂刷一层脱模剂。在浇注混凝土时,混凝土的垂直下落高度应当控制在2m以下,并严禁现场施工人员踩踏钢筋。在混凝土振捣阶段,如果选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器的移动距离应当小于作用半径的1.5倍,同时,避免振捣棒接触钢筋与模板。

2 混凝土施工成本控制措施

2.1 严控人力资源投入成本

人力资源是混凝土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关键要素,在施工开始之前,施工单位应当制订精准的人力资源投入计划,结合每一道施工工序,编制施工定额,并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工时,人力资源部门每个月按照实际完成的混凝土工程量来确定工时,再计算出准确的工时费用,来核定现场施工人员的岗位工资,进而实现成本节约最大化目标。

2.2 混凝土拌合与浇注成本控制措施

配制混凝土需要水泥、碎石、粗砂、中砂等原材料,在混凝土拌合前,材料管理人员应当进一步加大对原材料采购、出库、使用过程的控制力度,以降低原材料的损耗量。在拌合混凝土时,尽量避免混凝土熟料的浪费现象,并及时对多余的熟料进行回收处理,将原材料与混凝土熟料的损耗率控制在0.5%以内。在混凝土材料的运输阶段,为了避免混凝土发生散落现象,运输人员应对混凝土采取苫盖措施。而混凝土浇注作为成本控制的一道重要工序,现场管理人员应当从模板制作、安装、混凝土振捣以及养护作业为控制核心,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施工成本[2]。在模板制作阶段,无论施工单位选用木模板还是钢模板,都需要严格控制模板制作材料 的使用量,将主材的损耗量控制在最低点。在模板安装工序,采用的安装器具与材料,其损耗量也有所不同,比如在安装悬臂模板时,需要用到爬升锥、高强螺杆、高强螺柱等,在安装施工开始之前,技术人员应当制订一个统一的定额标准,并采取量化控制措施,避免浪费现象的发生。在混凝土振捣阶段,为了确保施工工期,振捣时需要避免漏振和超振现象的发生,否则将产生大量的维修处理费用。结合现场施工经验,混凝土浇筑工序中,各种材料、器具、零件的损耗量应当严格控制在3%以下。当混凝土浇注与振捣工序结束后,为了提高混凝土强度,应当及时对混凝土进行养护作业,施工人员应当进一步加大现场巡视频次,如果发混凝土表面出现干裂现象或者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值超出标准范围,施工人员需要及时进行补水处理,以防止产生额外的修补费用[3]。另外,应当严格控制浇水养护次数与养护时间,以免出现过度养护的情况,导致养护成本增加。当混凝土强度满足标准要求后,应当及时进行拆模施工,为了保证拆除后的模板能够重复使用,减少模板制作费用,施工人员应当轻拿轻放,严格按照拆模顺序进行,以防止模板变形。

3 结语

综上,混凝土工程在建筑施工全过程始终占据着主导位置,因此,施工单位应当从混凝土施工源头抓起,将质量管理与成本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一道施工工序当中。同时,工程技术人员应当做好施工技术、质量、安全交底工作,使现场人员在明确具体操作流程的前提下,助力施工单位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指标,进而建造出更多的优质工程与精品工程。

猜你喜欢

拆模通病工序
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
建筑给排水施工如何预防一些常见通病
建筑施工质量通病的预防与治理
基于B/S 架构的钻井全工序定额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
探讨自来水管道工程施工的通病与防治
浅谈SDS脱硫技术在炼焦工序中的运用
建筑工程高大模板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盖世神功是青春期美丽的通病
建模与拆模:华杰课堂改革的一个剖面
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