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水管网分区供水技术研究
2021-11-23李星翰陈瑶
李星翰 陈瑶
1.重庆市东部水务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重庆 400000;2.青海省水利水电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重庆 400000
供水管网是“城市的生命线”,不但影响着城市的正常生产、生活,还对供水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现今供水企业愈发重视对供水管网管理的技术研究。城市供水管网分区供水技术是为减少管网漏损,优化城市水资源配置而采取的一种科学手段,从而有效提升供水收益,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生产条件。基于此,开展城市供水管网分区供水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与现实意义。
1 国内供水企业发展现状
对城市供水系统中的漏损量进行直接反应的重要指标为供水产销差,指的是用供水总量减去有效供水量的差额与供水总量之间的差异,获得的值越大,经济效益就越低[1]。由于我国地域跨度较大,因此在处于不同地区时,城市管网的供水产销差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意味着目前我国许多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较低。基于此,运用城市供水管网分区供水技术优化城市管网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然而我国对这一技术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需要更多的实践摸索,以探究合适的应用策略,以提升技术应用的整体效果,助力城市供水企业的发展。
2 影响供水管网分区的主要因素
2.1 经济漏损水平
经济漏损水平指的是供水管网获取最大经济效益时的漏损水平[2]。对于供水企业而言,城市供水管网的经济漏损水平是实施供水管网分区供水技术的关键,根据供水企业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网分区方案。因此经济漏损水平对供水管网分区具有重要影响,起着决定性作用。
2.2 供水管网高程
如果在供水区域内公式管网的高程变化明显,会加大管理的难度,甚至于产生例如水质与水力等安全隐患。基于此,在应用城市供水管网分区供水技术时,需要结合供水管网高程分布规律,做好相应的统筹、规划工作。
2.3 水质条件
在进行城市供水管网分区供水时,往往需要关闭区域边界的阀门,长此以往,会使得管网末梢处水质变从而影响到整个管网的水质。因此在应用城市管网分区供水技术是,需要采取相应的定期管道冲洗方式,提升供水水质。
3 城市供水管网分区供水技术应用方案的确定策略
3.1 根据管网漏损水平确定平均压力点
在城市供水管网建设过程中应用公式管网分区供水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控制管网的漏损,因此在确定管网分区供水技术的应用方案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管网的漏损水平。最小夜间流量法是计算管网渗漏水平的有效方式,在计算过程中,关键是需要确定管网平均压力节点,计算出来的管网平均压力节点是与管网的加权平均值相近的[3]。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城市管网建设的实际情况,并联合地区的水质与地域情况,合理选择管网平均压力节点。目前确定管网平均压力节点的方法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结合管网所有节点压力流量的观测数据,并通过计算其加权平均值,选择压力最接近平均值的点;第二种是结合管网所有节点高程流量的观测数据,并通过计算其加权平均值,选择高程最接近平均值的点。
3.2 确定压力分布均衡性减少管理漏损
为了方便之后的城市管网供水管理,有效减小管理漏损率,需要进行相应的合理管控,以掌握节点压力的变化情况。对管网压力分布均衡性的计算主要是通过对管网平均压力进行计算分析表示。在对供水管网压力分布均衡性进行确定时,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区域用户的数量以及管网的长度,借助对用户数以及管线长度的计算,得出相应的结果,并且每一段区域的计算结果都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按照工作经验进行校对总结。其次,还需要对现场施工情况进行一定的管控,在明确压力分布均衡性之后,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确定是否需要安装全新的管道或者是阀门,这些都需要有效的施工环节进行辅助,如若不具备合适的条件,则需要对分区规划方案进行一定的调整。
3.3 遵循经济性原则确定分区供水费用
在应用城市管网分区供水技术时,必须要遵循经济性原则,从而制定最为科学适宜的城市管网分区供水技术应用方案[4]。因此在技术应用之前,需要对管网的实际供水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分析,结合管网施工的难易程度、装表条件满足度以及供水效果等因素综合考虑。其中水表仪器的购置费用、安装费用以及后期维护费用等都是构成城市管网分区供水技术应用开销的主体费用,需要采取例如年等额资金回收方法等有效方式进行分析研究,从而选取最佳的城市管网分区供水技术应用方案。此外,在管网独立建立之后,还需要运用零压测试检测其独立性,以保证城市管网的应用有效性,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的城市供水管网铺设时间较长,存在一定漏损问题,因此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对城市供水管网的建设也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可以说城市建设离不开供水系统,完善供水管网又能够美化城市,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城市供水管网分区供水技术的应用,能够对城市管网的漏损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并减小供水产销差,进而进一步完善城市供水系统,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