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风险点及应对措施
2021-11-23郭鑫钢
郭鑫钢
邹平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 山东滨州 256200
抽样工作是完成监督抽检工作的基础,其工作质量对监督检验结果至关重要,但是抽样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原因影响抽检的有效性。
1 抽样工作风险点
抽样工作是完成监督抽检工作的基础,其工作质量对监督检验结果至关重要,但是抽样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原因影响抽检的有效性。
1.1 抽样程序的风险
根据《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的规定,抽样工作应当遵守“双随机”原则,即随机选取抽样对象、随机确定抽样人员。抽样时应向被抽样单位出示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告知书和任务委托书,并不得提前通知被抽样单位。在实际抽样工作中,因目前并无明文规定,如何随机确定被抽样单位、如何随机确定抽样品种、如何随机确定抽样批次均由抽样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任务要求确定。为提高抽样工作效率,抽样人员可能会凭主观意愿在某一被抽样单位随意抽取样品。此外,为节约成本,抽样人员可能有意选取价格低的样品。以上行为可能会影响食品抽检的代表性。近几年因食品安全抽检力度大,大部分生产经营者对抽样工作习以为常,抽样人员可能只是向被抽样单位出示身份证明文件、说明来意,未主动出示任务委托书和抽样检验告知书。忽略这一流程直接抽样,导致此次抽检工作无效[1-2]。
1.2 确定被抽样单位的风险
被抽样单位的选择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①抽样要求被抽样单位为证照齐全的合法经营单位,“证”即生产/经营许可证或“三小”备案证,“照”即营业执照。但因食品经营门槛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监管人员少、监管对象多等原因,部分经营店在未取得相应许可证或许可证已过期的情况下开展经营活动,造成有有效证照的反复抽,没有有效证照的不能抽。②人情因素影响被抽样单位的选择,“没关系”的多抽或反复抽,“有关系”的不抽或少抽。③“三小”场所抽样配合度不高,可抽样的样品少,大型超市、连锁商超等配合度高、样品齐全可能会被反复抽检。以上因素都可能会降低问题发现率,也可能影响所抽检样品的科学性和代表性。
1.3 抽样过程中的风险
抽样方法、样品规格、抽取样品数量、抽样单填写、运输条件等对样品的有效性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1.3.1 抽样方法适用不当
抽样方法的依据是《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实施细则》将食品分为了34个大类,每一个大类下分了若干细类。因生产工艺、保存条件及检验项目的不同,不同品种的食品有不同的抽样方法。某些检验项目对包装容器及采样方式有特殊要求,在分装抽取大包装食品时,如果抽取需要检验过氧化值和酸价的食用植物油时,没有将样品装满分装的容器使容器中有较多空气,可能会出现样品被氧化而影响检验结果的情况。散装食品、食用农产品等样品采集时是否充分混匀对检验结果至关重要。对于散装样品,应在采样前对容器内的食品进行充分混合,然后从不同部位采集并混合成一份样品,再将样品分为检验样和备样,避免样品不均匀导致的检验结果不准确[3]。
1.3.2 样品选取不满足要求
对于预包装食品,抽样时应采集相同批次的样品。一些管理不太规范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可能存在同一箱产品内有不同批次产品的情况,抽样时如果不对每件样品认真仔细核对,抽取的样品可能出现混批。抽样数量需要满足检验项目的要求,抽样人员应熟悉《实施细则》和检验项目,结合对应的检验方法要求取样,取样量及封样量应同时满足初检和复检要求。以上情况若不满足,抽取的样品就会成为无效样品,导致样品作废或检验报告撤销[4]。
1.3.3 抽样文书填写不规范
抽样文书是直观反映抽样过程规范与否的重要凭证,一旦出现错误或纰漏,会成为不合格企业为自己辩解的依据。多字、少字、错字是抽样单常见错误,此外样品名称是否体现产品的真实属性和唯一性(如口味),生产者名称和生产者地址、被抽样单位名称和被抽样单位地址是否填写准确等都可能影响后期监管部门对问题产品的核查处置,甚至可能影响公告、企业抽检数据统计等。
1.3.4 样品运输过程中的风险
在食品抽样中,样品储存条件有常温、冷藏、冷冻、避光等,若运输储存设备不满足要求,会造成样品的储存条件不符合要求,导致样品在抽取后发生质量变化,造成检测结果不真实、不准确甚至无法检验,最终该次样品会成为无效样品。
2 降低和消除风险的对策建议
2.1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抽样流程
在暂无国家相关标准的情况下,各抽样单位可以针对不同品种和不同环节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的随机抽样方法,利用简单随机或函数随机等方法选择抽样人员,减少确定被抽样单位和品种选取过程中的主观意愿干扰,保持抽样工作一致性。将制度和规范细化到抽样流程中的每一步,保证抽样工作的可操作性、规范性和合规性。
2.2 重视抽样培训,提升人员水平
重视抽样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提升抽样专业水平是抽样工作的根本保证。在抽样工作开展前,对抽样人员进行抽检方案、抽检计划、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抽样规范和纪律要求培训,将统一组织学习和人员自学相结合,做好培训记录,考核培训效果,使抽样人员充分了解并熟练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抽样检验知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业人员。制定考核检查机制,加强抽样过程规范性、合规性监督。在抽样过程中对抽样文书、单据等进行双重核对,确保抽样文书的准确性。重视抽样过程中影像资料的采集和保存,内部不定期开展自查,对抽样文书、样品信息的准确性和影像、文书等资料的完整性等进行检查。抽样人员还应提高自己的责任心和沟通协调能力,做到廉洁自律。强烈的责任心可以降低抽样过程的出错率,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避免抽样过程中不必要的矛盾和麻烦,在遇到恩惠和诱惑时廉洁自律能使自身在抽样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确保抽样工作的顺利开展[5]。
2.3 完善抽样设备,保证运输条件
规范使用符合要求的抽样设备进行抽样将降低因储存和运输不当对样品带来的影响和风险。配备无菌采样工具箱等采样设备,对有无菌采样要求的样品科学规范采样,保证无菌采样的有效性;配备样品转运箱、冷藏车、车载冰箱等样品运输工具,对有冷藏、冷冻等特殊储运条件的样品进行储存运输,确保从抽检到进入实验室的过程中样品的完整、可靠。
3 结语
只有不断完善抽样程序,持续健全抽样制度,科学提高抽样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并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有效提升抽样工作质量,使抽检工作有一个良好完美的开端,让检验工作和后续核查处置工作能科学顺利的开展,使抽检工作成为发现问题食品的有力武器,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