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讨

2021-11-23霍德才李艳杰乔光波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3期
关键词:合作项目产学研教学资源

文/霍德才 李艳杰 乔光波

高校毕业生是经济发展中最具创业潜力的群体,各高校要更新观念,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产学研事业快速、健康地发展。高校致力于培养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以鼓励他们通过自主创业来实现就业,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了适应当前形势,为更好地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探索,产学研教学模式将成为一项重要的实践教学内容。

一、产学研合作的概念与内涵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产学研合作从本质上来讲是将科研技术作为一种商品,这种商品的供给方是高校或科研机构,它的需求方是企业,而产学研合作则是保证这类商品有序流动,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用的一种方式[1]。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与高校(或科研机构)为实现自身利益,以人才建设、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为目标的一种合作方式。产学研合作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以实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落脚点。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高校(或科研机构)可以实现自身教学和科研技术的进步,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实现生产技术的革新,从而促进生产力的转化效率。产学研合作的成果最终要接受市场的检验,以评估其最终的合作效果[2]。

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企业所承担的角色是合作成果转化的主体,其中合作成果既包括科研成果的转换,也包括人力资源的转换。企业作为合作成果的转换贯穿产学研合作的全过程,为高校科研机构提供成果转化的生产力以及转换平台。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担任的角色是教育、培训与研发主体。在人力资源的生产、培训等方面居于主导核心地位,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协同发展,共同促进合作成果和技术创新发展。

二、产学研合作的实施维度

关于高校与企业之间“产学合作”的实施维度,主要可以从五个方面展开。具体包括合作举办专业、合作共建教学资源、合作培养人才、合作促进就业以及合作开展科研工作等。

(一)合作举办专业

合作举办专业是产学研合作的第一种方式。通过引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或高级技术人员参与到学校专业设置中,使专业更贴合企业需要。合作举办的专业,既要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符合企业实际需要,更要能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校企合作举办专业,有利于实现学校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的发展要求。与此同时,将企业引入学生专业设置工作,可以促进学校的教学体制改革,推动学校创新发展[3]。

(二)合作共建教学资源

合作共建教学资源是产学研合作的第二种方式,合作共建教学资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包括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共同编制实验指导书、课程实践大纲等。校企共建教学资源是丰富学校教学内容,完善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加学生实训机会,拓宽学生实训空间与场所,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除此之外,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教学资源,可以提升企业在学校教学工作的参与程度,使学校的专业办学更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为企业提供生产技术上的支持和创新[4]。

(三)合作培养人才

合作培养人才是产学研合作的第三种方式。合作培养人才的相关措施包括:引入企业人才培养方法,结合企业培养方式,增强学生应用型能力建设;邀请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引入企业高层管理者或高级技术人员作为专家走进学生课堂,为学生授课,以及为学生开设专业讲座,丰富学生课堂内容;建设“双师”型队伍,鼓励企业人员参与到学校教学,指导学生实习实训,鼓励学校教师进入企业参观学习,增强教师实践操作能力。

(四)合作促进就业

校企合作促进就业是产学研合作的第四种方式。实现就业是产学研合作的最终成果之一,对于学校而言,实现就业关系到学校的毕业生去向与就业质量;对于学生而言,关系到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对于企业而言,关系到企业人力资源的储备和发展。提高就业率可以取得多方共赢的效果。实现校企合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包括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成立企业冠名班,通过签订与企业的实习合同,优先考虑合作院校毕业生就业,校企合作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比赛等特色活动。引入企业直接参与大学生就业工作,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了人力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五)合作开展科研工作

合作开展科研工作是产学研合作的第五种方式。具体包括校企共同搭建科研平台,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共同申报横向课题等工作。产学研合作的最终目的是提升社会的科技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在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应加大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加对科研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5]。

三、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思路

通过对产学研合作的相关概念以及实施维度的具体分析,本文从产学研合作的开展基础、合作动力、根本途径以及核心思想等四个方面,对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思路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的基础

协同创新是我国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政策重点,《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同时指出“高等教育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产学研合作的内涵是学校依靠社会力量去发展壮大,最终实现回报社会的双向循环。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模式由最初的“企业配合”到“校企合作”再到“校企一体化”,是一个逐渐递进、逐渐加深的过程。合作内容也是由单一链条式到交互网络式的变革。但是,这种合作模式的递进基础,还必须依赖于不断的技术创新[6]。

(二)内外结合: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

产学研得以深入合作的动力来源于参与各方的内在需求。从经济学角度而言,产学研之间产生合作的动机是利益,而内在利益博弈使产学研各方主动推进合作进程。对于高校而言,这种利益更多的是一种如社会声誉的隐形利益。对于企业而言,其需要的是通过合作带来技术创新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满足了其对于优质人力资源的需求。从外部因素来说,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动力一部分来源于市场经济的竞争压力。企业若想长足发展,就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因此,技术创新就成为企业生存的必需武器。一部分外部动力来源于当地政府的促进和推动,政府干预对实现产学研合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项目适切:产学研合作的重要途径

要使产学研合作实现效用最大化,就需要找到切实可行的合作项目,充分发挥合作各方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势依托型或优势互补型的合作模式。在选择合作项目时,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每个合作项目都应具备实用性,要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有效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其次,每个合作项目都应符合合作各方的特点。对高校来说,合作项目应贴合学校办学特色,符合学校价值取向。对企业而言,合作项目应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最后,选择合作项目应具有长期发展的目光。企业由于自身的营利属性,在选择项目时,容易受到市场驱动的作用,存在短视性的弊端。高校要把握发展方向,与企业共同协商,充分利用各方优势,选择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合作项目[7]。

(四)正和博弈:产学研合作的核心思想

正和博弈是指参与博弈各方的利益都有所提高,或者至少没有受到损害。正和博弈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双赢”或“多赢”。产学研合作的各方,只有保持正和博弈,才可以保证长期可持续的合作。产学研合作的成功,关键是要找准合作的共赢点,利益倾斜势必会影响另一方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因此,在合作过程中,需要强化沟通协调,增强各方的主人翁的意识,使合作项目成为各参与方利益的共同体。找准付出与回报的均衡点,实现共赢发展。

猜你喜欢

合作项目产学研教学资源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我校成功入选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首批试点院校
中俄核能合作项目核岛主设备安装正式开启
进博会江苏签订55个合作项目 总规模近50亿美元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