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大学生就业困境与新方向

2021-11-23李炜程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3期
关键词:毕业生新冠肺炎

文/李炜程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如今中国的疫情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国内疫情防控仍有薄弱环节,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如何有效地做好后疫情时期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据有关数据显示,2021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达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江苏省2021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超过60万人,总量再创新高,就业压力有增无减,毕业生规模处于历史高位。

疫情防控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35次提及“就业”。怎样在应对疫情影响的基础上,保障就业、稳定就业,同时扩大就业、促进就业,已经成为当前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全球宏观经济层面

疫情对我国和世界社会发展带来新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其对世界经济贸易增长产生严重冲击,全球人员、商品、技术等要素流动放慢,国际贸易、供应链波动等下行预期增加,短期内企业的生产与社会公众的需求都极度萎缩,生产、需求、资金、投资这几大链条都面临着断裂的风险,保就业、稳就业压力进一步凸显[1]。

(二)企业经营层面

由于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活动放缓,大量订单无法按时完成,制造产业链受到了严重创伤,企业的正常经营计划被打断,且仍需支付房租、贷款利息等固定费用支出,对体量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微民营企业而言无疑是沉重的负担,甚至要承担因资金链的断裂而难以为继、破产倒闭的风险。中小微企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在此环境之下,导致其招聘需求和意愿下降,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大学生的求职机会[2]。

(三)就业供需双方层面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各地开始实施严格的交通管制,尽管防疫工作逐渐平稳,各地开始有序复工、复产,但部分地区的出行管制仍未完全解除,这对大学生求职和用人单位的招聘都产生了极大地影响。部分用人单位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仍然采取线上招聘,线下招聘渠道尚未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正常运作状态。传统的大型招聘会模式无法进行,更多的用人单位转而通过线上“云”宣讲、“云”招聘的方式,使求职中的大学生缺少了与用人单位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一方面,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表达能力等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另一方面,毕业生对企业的运营和企业环境等情况也缺乏全面的了解,无形中造成了用人单位招聘难和毕业生找工作难的矛盾现象。

(四)大学生个人层面

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极大影响的同时,对大学生的心理也造成了重大影响。一方面,作为一个社会突发的公共危机,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公众的应激反应。大众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个人成长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大学生可能会一时间难以适应。由于情绪的调整滞后,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慌、焦躁、和畏惧等心理表现,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主动寻求机会和积极准备求职的意愿。另一方面,大学生缺少自我认知和对岗位的认知,求职缺少明确的职业规划,求职期望偏高。受疫情影响,部分企业招聘岗位减少,求职人数增加,应聘方式改变,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焦虑情绪。

与此同时,高校复学延期,一方面,部分理工科类毕业生由于专业的要求,缺乏仪器设备,无法掌握毕业论文中所需要的实验数据,导致毕业论文进度缓慢。另一方面,毕业论文缺少导师的当面指导,毕业答辩也由传统的线下答辩改为线上答辩,毕业生在应对这些新形势的同时还要兼顾毕业与就业两方面,无形中心理压力越发增大。

二、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大学生就业应对策略

(一)国家出台政策保障就业

疫情暴发初期,为强化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竞争力,提高他们与企业岗位的匹配度,政府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引导,试图提升就业成效。在这场促就业的大战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以及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国务院就疫情影响下的就业保障工作,对加快恢复和稳定就业提出了指示精神,鼓励私营或民营企业扩大就业,对中小微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将给予补贴。教育部从方式和渠道上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提出了指导思路,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提升就业竞争力,拓展就业创业思路,在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同时,增加升学深造的机会,引导大学生参军入伍来拓宽就业渠道。此外,教育部还出台了相关政策,通过扩大专升本及研究生的招生规模等措施,试图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对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二)高校多措并举促进就业

1.压实责任,加强领导和组织保障

将就业工作列入校院两级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校院两级“一把手”亲自协调、亲自部署、亲自推进,确保就业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同时强化就业工作的督促检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逐步完善就业考评机制,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并与评优评先挂钩。

2.拓宽渠道,开拓高端就业市场

高校要加大对政策性岗位的信息搜集和推送,持续做好“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的政策宣传,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推进毕业生参军入伍;举办线上线下融合、校际校地联合、学校学院联动、学科专业交叉等类型多样的招聘会,拓宽校园招聘主渠道。引导毕业生到新兴产业就业创业,支持学生灵活就业。

3.点面结合,提升就业指导服务质量

运行好就业创业网、就业“微信订阅号”“就业微信服务号”“就业抖音号”,以“一网三号”为依托,将就业招聘信息进行系统记录,避免信息碎片化。同时开展就业创业榜样教育和朋辈教育,提升关注度和影响力;定期组织毕业班辅导员沙龙,联合专业化机构开展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培训和就业信息系统使用辅导,提升辅导员数据分析和归纳能力,保持就业工作队伍基本稳定,增强对就业指导人员和毕业班辅导员的关心激励,在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绩效分配等方面优先考虑。健全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深入落实“一生一策”,实现毕业教育动心、就业指导入心、就业服务暖心、就业跟踪贴心。常态化开展简历修改制作、面试技巧培训。开通就业门诊,开展就业问题专项咨询和个性化指导,实施就业困难群体“一对一”精准帮扶。加强就业服务助理队伍建设,开展就业委员培训,建立地域性学生就业社团,为地方人才工作站提供精准服务。

(三)毕业生提升就业竞争力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高校毕业生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在公共危机暴发时,要有直面危机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信心,积极调适自己的心态,避免恐惧、焦躁的心理;其次,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全方面衡量,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适时调整自己的期望,选择合适自己的岗位;此外,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毕业生应该拓展就业思维,改变择业观念,积极投身基层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对于新兴行业,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各项职业技能,着重发掘自身的潜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三、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大学生就业新方向

疫情暴发以来,各行各业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一定的影响,有的行业可能会加速落寞直至淘汰,其行业中的传统岗位,比如银行柜台人员、收银员则容易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与之相反,有的行业有可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成为热点行业,比如人工智能、心理咨询、线上教育等,让大学生有了更多的就业选择,就业方式更加灵活,开辟了更宽更广的就业渠道,新兴职业不断涌现。

第一,数字化运营方向。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活动,冲击了产业链,很多零售业企业在面临巨大的挑战时纷纷向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运营催生了多样化的岗位,突破了原有的地区、岗位的限制,为疫情常态化期间的毕业生们开辟了更多就业空间。

第二,企业云服务方向。基于居家隔离进行线上办公的需要,钉钉、企业微信、飞书等,背靠互联网巨头的数据和能力优势迅速崛起。除此以外,在线会议、企业云盘的需求也催生了多个领域互联网产品的诞生与繁荣,除了以BAT为首的大型公司,很多创业型企业也在布局相关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企业云服务方向对人才的需求喷薄而出。

第三,远程医疗行业方向。疫情暴发初期,丁香医生通过医疗信息网络,整合了全国的实时疫情信息,让大家认识了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医疗产业新形态。人们开始接受网上问诊,大大缓解了线下门诊的压力,让医护人员们可以集中精力更好地应对新冠肺炎的防治。虽然当前疫情已经好转,但远程医疗给百姓带来的看病买药的便利服务将会持续,预计未来会得到长远的发展,毕业生们理应转变就业观念,抓住新机遇灵活就业。

第四,在线教育行业方向。在疫情暴发之后,传统的学校线下教育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线上课外辅导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作业帮、猿辅导等在线教育公司顺势脱颖而出,好未来、学而思、网易有道等传统培训机构也开始拓展在线教育新业务,由此引发的在线教育的新浪潮,给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就业空间和机会。

四、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深、范围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稳就业压力依旧较大,相信通过政府、高校、企业和学生的通力合作,定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的不利影响,取得疫情防控与毕业生就业的双胜利。

猜你喜欢

毕业生新冠肺炎
9岁的高中毕业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新冠疫苗怎么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认识肺炎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