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化作战中指挥控制理论与技术发展运用综述*
2021-11-23李洪峰闵凡雨潘垣丞
李洪峰 闵凡雨 潘垣丞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 合肥 230031)
1 引言
着眼打赢未来战争的军事需求,探索无人化战争时代的制胜关键,研究无人化作战中指挥控制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及运用,对于我军打赢未来战争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未来战场将是运用诸军兵种一体化作战力量,实施信息主导、精打要害、联合制胜、智能决策、自主对抗的无人化、智能化体系作战。研究未来无人化作战能够引领现代战场的胜关键的方向,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指挥控制理论与技术在无人化作战中的应用,重点对无人化作战中典型作战样式的指挥与控制进行研究分析,并总结了我军无人化作战指挥与控制发展的前景。
2 国内外无人化作战指挥控制理论与技术的发展现状
2.1 国内外无人化作战指挥控制理论发展现状
指挥控制理论是信息化时代军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条件下战场指挥的关键,揭示了现代战场的基本特点和客观规律。无人化作战中的指挥控制的核心作用更加突出,更加强调时效性、精准性、层次性。无人化作战指挥控制理论应立足于研究信息技术对指挥控制过程、军队指挥方式、军队指挥体系和军队指挥组织结构等的影响。
2015年俄军率先展开分布式、智能化集群作战,使用战斗机器人攻克了“伊斯兰国”占据的545.5高地。俄罗斯已经制定了一系列规划,计划到2025年将无人化作战系统的装备比例提高到30%。
美军推出的第三次抵消战略,意图通过技术优势,打造颠覆性功能的武器和新的指挥信息系统,构建智能化作战体系。在信息化战争中形成的以“网络中心战”为核心的信息时代指挥控制理论体系,为美军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军队信息化转型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
美军开启了无人化作战指挥控制理论研究的新篇章,其指挥方式的变革以及信息系统的建设对我军指挥控制的建设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与美国相比,我国的无人化作战力量发展还比较缓慢,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国也将人工智能上升到战略高度。虽然在现阶段智能化作战平台上取得了一些进步,如彩虹、翼龙系列无人机的研发。但由于我国人才流失严重,技术发展起步较晚,在理论研究、技术成果、实战应用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
2.2 国内外无人化作战指挥控制技术发展现状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未来战场将会呈现一个多要素、快节奏、流程更复杂的作战指挥控制体系,但指挥与控制的核心要素仍然是人,人依然在指挥控制的最末端进行最终决策。
美军第三次抵消战略首次将指挥决策的优先级置于武器装备之上,其战略眼光值得我们高度重视。无人化作战指挥控制将利用智能化技术进行战场态势感知和战场决策,大幅提高作战指挥的效率,真正实现精确指挥和高效指挥,是夺取战场主动权,打赢无人化战争的关键环节。
我军无人化作战指挥控制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在技术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战技术融合与应用还有较长的路。目前我军无人化作战指挥控制理论的发展水平还不能有效支撑信息系统的建设及作战运用,但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必须加快无人化作战指挥控制理论的研究,建设更加高效的指挥控制系统。
进入智能化时代,作战节奏不断加快,指挥决策的速度与质量将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负,因此,其重要性更加凸显。指挥控制系统是信息化战争最核心的支撑系统,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决策等多个环节,充分运用不断成熟的军事技术,优化无人化作战指挥控制信息系统,针对当前的5G移动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运用数据处理技术、智能化技术形成指挥控制的决策预案,供指挥员进行作战决策。
3 典型无人化作战样式中指挥与控制理论与技术的应用
理论先行,技战融合,加速推进军事无人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夺取战场主动权,就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无人化作战指挥控制理论与技术的作用发挥效果。
3.1 无人化蜂群作战中指挥与控制理论与技术的应用
随着战争形态加速向智能化演进,无人化集群作战将成为未来作战的重要形式。人工智能、大数据、5G通信、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使得具有抗毁性强、成本低、作战效费比高等优势的无人化集群,可实施广域分布式多点多向突击作战。
美军曾103架“灰山鹑”微型无人机,展示无人机集群协同作战能力。蜂群作战的核心支撑就是共享一个分布式大脑,同时与多个地面站通信,一旦其通信链被干扰或控制系统被入侵反控制,无人机集群极可能全军覆没。由此可见,集群作战具有明显的作战优势,但对于技术过度依赖的缺陷也不容忽视。
未来无人化集群作战将是基本的作战形态,大规模兵力集结对抗的传统作统模式将被无人化联合作战取代,甚至发展到最后,无人化作战将升级到智能化战争的高级阶段。
3.2 无人化精确打击作战中指挥与控制理论与技术的应用
随着作战理念的转变,通过进行精确打击,定点清除目标,实现战场效益最大化成为当下作战样式转变的巨大推动力。无人化精确打击作战往往是战术级行动起到战略级效果,跨越战略、战役、战术多个层级。
在精确打击作战过程中,无人化装备因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和隐蔽性,能够对战场目标进行实时跟踪监控,动态更新情报信息,能够较长时间在敌作战区域进行活动,确保了无人化作战平台不间断地传送给指挥系统准确详实的情报信息,综合运用指挥系统将战场复杂的信息分析整理并实时做出战场决策,从而实现准确地引导指示目标,进行精确火力打击。
2020年1月伊朗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被美军察打一体“MQ-9”死神“无人机“斩首”,显露出远程指挥控制进行无人化精确打击作战在强大作战体系支撑下的杀伤威力。这次行动是一场情报搜集和精确定位技术结合的无人化作战,无人机直接进行定点打击,战术行动起到了“外科式手术”的效果。
3.3 无人化自主协同作战中指挥与控制理论与技术的应用
目前,世界上多个国家致力于研究人工智能,尤其是美俄两国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走在了世界前列。美国陆军为“黑鹰”直升机打造有人一无人编队协同能力,并研发下一步自主协同作战技术,无人协同系统作战效率将远远超过有人协同作战系统。无人自主协同就是能够感知并适应周围环境,并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智能飞行、自主协同、自主决策。
未来智能化作战的本质特征就是自主性。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智能化作战平台能够自主感知战场环境,进行目标的侦察、跟踪、监视,对目标信息进行数据传输、处理、分析,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能够实现作战任务与战场环境相适应,从而形成决策建议供指挥员最后决策或自助决策。
无人化自主协同作战就是作战平台能够实现自主协同,从而实现系统自主决策,平台自主协同,大大提高作战效率。从初级阶段的有人无人作战协同到智能化时代的无人化自主协同,智能化作战是网络信息体系的对抗,更是多种样式的作战平台的对抗。
4 我军无人化作战指挥控制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4.1 我军无人化指挥控制发展的理论支撑
倡导军事理论先行。研究未来无人化作战的指挥控制理论,对于未来无人化作战指挥信息系统的建设与作战运用意义深远。我军军事发展能够做到理论先行,加快我军军事理论研究与创新发展,提高智库建设水平,紧跟世界潮流甚至引领理论发展,为推动军事力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优化指挥控制结构。军改之后,部队编制体制进行了调整,组织形态进行了优化,新时代下的军事斗争就要合理编配各军兵种作战力量,科学运筹,实现作战运用最优化。构建适应我军作战指挥的扁平、耦合性的体系结构,基于体系结构形成更加小型、动态分布、生存能力更强的指挥机构,更好地适应未来作战指挥联通度增强,指挥跨度增大,递阶度减少的特征。
构建新型指挥控制体系。加快建设我军无人化作战指挥控制体系应立足于提升指挥员的素质,运用先进的指挥手段,研发技术性能优越的装备。加快人员军事素质培养,掌握新作战理论、作战系统、作战武器的运用,紧贴实战进行演练,创新战法,最大限度发挥人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
4.2 我军无人化指挥控制发展的技术支持
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提供高效的指挥控制辅助决策。平台无人、系统有人的作战模式将更加凸显智能化技术的地位。从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类脑的特征,能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形成最优化的决策方案供指挥员进行最后的作战决策。
智能化信息融合共享为指挥决策提供重要支撑,指挥信息系统能够将获得的战场信息进行分类整合、识别筛选,通过将获得的态势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态势图、图表文字等能够直观感受的情报信息,为作战决策提供支撑。
北斗导航定位技术提供更精确的战场感知态势。随着我国卫星侦察探测能力的不断增强,北斗系统不断完善,实时情报侦察、监视、预警信息被纳入无缝、无形的战场信息网络,构建出高中低有衔接、远中近全程覆盖的全维战场态势图,北斗信息系统作为网络信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全天候、全时空、不间断获得战场态势信息,感应战场态势变化。
5G通信与量子通信技术解决了指挥控制的通信需求。高分辨率的雷达和传感器能够对战场情况进行详实的记录,无人飞艇、无人机的通信中继功能确保了信息传输的实时准确,5G通信大大提高传输速率,指挥控制不再受限于带宽和时延的问题,量子通信技术的密钥方式确保了更强抗干扰能力,传输信息更加准确。
5 结语
随着无人化战争时代的来临,建设无人化作战指挥与控制体系,创新发展应用指挥控制理论与技术,推动无人化作战力量建设与发展迫在眉睫。我们要着眼未来战场需求,加快研发现代化条件下的作战指挥控制系统和新型作战平台,实现人与武器的有机结合,赢得未来无人化战场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