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古诗词里的“隐藏剧情”
2021-11-23莲间鲤
莲间鲤/文
你知道吗?有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古诗词,除了字面上体现出的意思,还暗含着一些“隐藏剧情”,只要你对诗人和诗词的背景足够了解,就能解锁一个不一样的诗词世界。
·代号十九!老白的神秘约饭对象究竟是谁?
“刘十九,刘十九,约饭吗?我是白二十二,over。”
“白二十二,白二十二,我正和刘二十八吟诗呢,约起来!over。”
服了服了,你们大唐文人圈真是画风清奇,约个饭硬是约出了谍战的氛围,这是对暗号呢还是打哑谜呢?
饭局发起人——白二十二表示:这么搞的确太没有诗意了,且看我用诗的语言重新表达一番: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看到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大家就明白了,敢情白二十二就是著名的大诗人白居易呀。
那么,标题里被约饭的对象刘十九又是何方神圣呢?
这还得从古代的一个传统说起。古人喜欢用排行作为代称,这排行还不是按自己家的,而是按整个家族的大排行来论。白居易在家族中排行第二十二,所以又名白二十二。这首诗里的刘十九,则是白居易的一个朋友:洛阳富商刘禹铜,他在家族中排行第十九。
看到刘禹铜这名字是不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没错,著名诗人刘禹锡和他是一家子。不知道为什么,老刘家到了他们这一辈上,起名字特别“金属风”……又是铜又是锡的,打眼一看还真不好区分。
不过白居易就没有这种烦恼,锡铜要分清,代号来帮忙啊!刘禹锡在家族里排行第二十八,白居易写过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就是送给刘禹锡的。
懂了,代号二十八的是诗友,代号十九的是饭友,安排得明明白白,老白,不愧是你!
·治愈系+正能量:陆游诗里这位“客串嘉宾”不简单!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代表作之一,诗风磅礴悲壮,表达了诗人古稀之年仍未消减的报国豪情。
姑且不谈这首诗本身的艺术成就,光是这份情绪管理的能力就足够让人佩服了。
众所周知,陆游这辈子过得特别郁闷:生逢乱世,仕途不顺,晚年贫病交加,一生壮志未酬。这么一个人再碰上一个风雨大作的晚上,居然能一扫悲愁,写出如此激扬励志的诗句,不由得让人好奇:诗人到底是如何保持乐观心态的?这首诗又是在怎样的氛围下创作出来的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必只有诗里的“客串嘉宾”最懂。
你问我客串嘉宾在哪儿?那就要说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另一个版本了。其实,诗共有两首,是同一天写成,另外一首画风是这样的: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没想到吧!原来,这么豪迈悲壮的爱国诗,是陆游抱着猫写成的。
外面风大雨大,他宅在家里,烤着溪柴烧的小火,裹着暖暖的毛毡,和小猫做伴,想想就是一幅温馨中带点萌趣的画面。说起来,陆游可是个资深猫奴,他家的猫有名有姓的至少有三只:小於菟,粉鼻,雪儿。他给猫写的诗有十余首,比给妻子写的还多。
猫咪的陪伴为陆游带来许多乐趣,也为他带来精神上的慰藉。它们既是他诗句里的“客串嘉宾”,也是治愈他人生困苦的特殊伙伴。
总而言之一句话:爱国,也爱猫,都是真爱!
·古代诗坛也有“雨神”?揭秘“千首湿人”和雨的不解之缘
晚唐诗人里有这么一位,说名字你不一定熟悉,但说起他的名句,总有一句你听过。
比如“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又比如“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再比如“薄烟杨柳路,微雨杏花村”……
细心的人可能已经发现了,怎么这位诗人写诗句句离不开一个“雨”字呢?
是的,这就是他作品最大的特色:降雨量丰沛,含水率超高。
不光水和雨这两种意象频频出镜,凡是跟水分有关的,比如云、雪、海、浪,也都是他的挚爱常用字。总之,一读起他的作品,就有一股湿润的气息扑面而来。
正因如此,这位诗人得了个外号:千首湿人。可以说,他是名副其实的“诗坛雨神”。
他,就是晚唐诗人许浑。他的诗歌描写雨、水之景极多,且专攻律诗,开创了自己的拗律风格“丁卯句法”,所以后人常常拿他和杜甫相比,评价说“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
让我们一起衷心地对许老师赞一句:好诗!好湿!
·一条肥鳜鱼竟能红遍诗坛几百年?第一个送它上热搜的原来是……
美食绝对是古诗词里的一大流行题材。有一条肥鳜鱼,就在唐宋各大诗词高手的作品里频频亮相,热度甚至能保持几百年不减,这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个把鳜鱼送上热搜的是唐朝诗人张志和,他写了一首特别棒的作品《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意境,有山有水有美味,真是把快乐的隐居生活写绝了。从这儿以后,鳜鱼就成了众位诗人青睐的对象,张志和这首词也被频频化用,其中不乏许多名家之作。
提到好吃的,肯定少不了美食家苏轼了,更别说这位还是个著名的吃鱼爱好者,他在《浣溪沙》里直接把这首词来了个扩写:“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苏轼一带头,他的门生黄庭坚也对鳜鱼产生了兴趣,马上写了一首《鹧鸪天》:“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底是无波处,一日风波十二时。”
一场“鳜鱼热”就这样流行了起来。晁冲之写过“鳜鱼吹起桃花浪”,贺铸写过“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严参写过“淡烟秋水,鲈鳜初肥”,周密写过“六桥春浪暖。涨桃雨、鳜初肥”……
从唐朝一直到南宋,这条肥鳜鱼在诗词界整整红了两个世纪。虽然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演绎,但其中最经典、最常用的表达形式,如鳜鱼与桃花的“组合感”、鳜鱼与田园风格的绝配,追根溯源,都还是要感谢张志和的那首《渔歌子》,老话说得好:经典的才是永恒的!
像这样的“隐藏剧情”还有很多很多。相隔千百年,循着诗人留下的线索,去逐一解密,就像与古人隔空对话一样,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过程。想要收获更多惊喜,就去努力发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