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预算管理在制造型企业财务内控中的应用
2021-11-23贾伟东川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贾伟东 川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引言
基于经济体制不断优化与改革的条件下,企业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全面预算管理的实际价值也逐渐凸显出来。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能提升制造型企业的综合效益。但是现有的预算管理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许多挑战。所以,企业需要调整预算管理制度,深化财务内控的核心理念。只有实现财务内控管理与全面预算管理手段的相互融合,才能有效的发挥出资金使用效益,提升整体风险防控能力,降低财务损失,减少生产成本与运营成本消耗,发挥预算考核体系的作用,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为制造型企业的战略发展做出自身的一份贡献。
一、全面预算管理在制造型企业财务内控中的应用意义
(一)实现企业战略管理目标
制造型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基础方向就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并且与企业传统的管理理念相互融合,促进企业的良性竞争,形成良好的管理理念,选择创新性较强的方针。在制造型企业的内部发展过程中,各个部门的工作成果、进度有着紧密的联系。预算管理体制主要就是促进各个部门的沟通与联系,还可以为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提供支持,以便于顺利的推进企业各项生产任务活动开展。
(二)合理利用企业资源
在执行预算管理工作任务之前,要做好成本费用预算管控的工作,结合详细的步骤顺利的实施。在结束了各项工作以后,做好工作效果的评估、调查工作,还需要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出合理的优化与调整工作[1]。在此基础上,以预算管理理念为基础,分析制造型企业的经营类活动开展要求,并且对可使用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加强监督把控力度,创造更高的经济收益。
二、全面预算管理在制造型企业财务内控中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管理模式不严谨
对于大部分制造型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都存在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不完善的情况,许多规章管理制度没有落实到实处。而管理制度无法满足现代化企业的转型发展,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停滞不前[2]。在预算执行的阶段,因为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践行全新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导致企业在生产活动与管理活动中,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此外,预算管理模式不严谨、内控空洞、采用的编制方式不合理,都会提高对预算执行人员的要求,影响预算管理与成本管理工作开展。
(二)单纯压缩成本无法控制成本费用
许多制造型企业为了能降低成本消耗,不注重产品质量保障方面的问题。例如,企业采用降低人工费用消耗、材料费用支出的方式,以此加强成本管控力度,减少经济成本消耗。长此以往,可能出现市场产品价格较低,但是质量无法保障的问题,损害消费者的实际权益。从根源上进行分析,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就是制造型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没有以创新技术作为首要目标,仅仅是减少管理成本与材料成本,反而引发了多个层面的风险问题。若制造企业只是单纯的开展成本压缩工作,没有提出合理化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没有对各项生产活动的项目支出进行预测,就无法保障产品的质量,出现残次品进入市场的情况[3]。若问题严重,还会影响产品实际使用功能,产生较为严重的社会危害现象,制造型企业成本费用不降反增,影响生产项目活动顺利开展。
(三)财务风险管理缺位
在制造型企业的运营发展阶段,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是各项管理活动开展的关键任务。但是,当前许多企业都没有意识到做好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甚至存在风险评估缺位的情况。不仅没有对制造型企业的发展方向、运营过程中蕴藏的风险进行评估,也没有定期开展财务人员的专项培训工作,没有从外部引进测评人员对本单位相关人员提供正确的指导,使得企业各个环节中不断产生风险问题。
三、全面预算管理在制造型企业财务内控中的应用策略
(一)调整优化预算管理模式
对于预算管理工作方向进行分析,需要符合制造型企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在执行预算管理工作制度的时候,要体现出制度的实效性。在现代化的市场环境中,制造型企业会面临行业竞争激烈、经济周转速度较慢等方面的问题,甚至面临企业发展规模与传统管理体制不符的情况。制造型企业需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结合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市场需求等,编制合理的预算执行方案[4]。企业要明确投资方向、转变销售模式,实现商品创新的基础目标。在制定预算管理制度的时候,需要保证其具备可调整性,以便于在后续的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在开展各项管理与生产工作时,都应当分析市场经济需求,并结合自身基本情况进行优化与调整,以此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综合竞争力。
(二)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制造型企业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最关键的环节就是预测可能面临的风险,促进预算管理制度与内控制度的相互融合,避免出现经济效益无法提高的问题,确保整合工作到位与财物安全性。预算管理与财务内控的关系紧密,要想促进后续生产经营活动顺利开展,则需要形成良好的合作与沟通关系,建设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在完善成本管控制度的同时,提出相应的内控机制,确保员工了解、承担基本职责,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此外,还需要做好员工考核评价的工作,落实激励考核制度,结合岗位工作内容,开展科学化的考评工作。及时发现管理中潜藏的问题,不断调整与优化,给予员工相应的福利待遇,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促进成本管理工作顺利的执行。
(三)完善财务成本精细化核算制度,细化成本分析工作
制造型企业对于基层员工、管理层来说,都需要形成精细化的成本管控意识,逐步搭建科学化的预算成本考核分析机制,分析生产工艺流程、关键特点,实现职工的岗位权责、合理划分工作,确保生产成本、管理成本、采购成本监督管控到位,并且对财务支出费用进行分解处理。针对企业各个部门的职工,合理的分解与把控费用支出情况,加强成本管控力度,确保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将真实的财务数据、信息整合在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上,还要向财务部门汇报。财务人员应当以基本法律法规为核心,搭建完善的财务成本精细化核算制度,实现财务数据汇总与分析,以此为建设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提供关键的数据[5]。例如,建设业财融合一体化平台,建设数据库,并且将多个部门的数据汇总到财务分析数据库当中,以此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提供关键的信息,编制相应的预算管理方案,确保硬件设施维护、软件设施维护工作到位。另外,制造型企业需要引入开发软件,发挥销售模块、预算模块、成本管理模块的实际作用,并且将预算编制的数据与信息传递出来,为生产部门、业务部门提供相应的依据,保障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在建设财务成本精细化核算体系的同时,确保预算分析工作到位,凸显出信息化数据平台的实际优势,保障职能部门能获取到关键的数据信息、财务信息等,清晰的了解预算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只有发挥出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优势,传递关键的信息,才能编制科学化的决策计划,促进制造型企业的生产活动顺利开展。
(四)不断改进预算管理目标
制造型企业需要不断改进预算管理目标,确保具体工作细节与基本方针相适应。在与执行工作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开展合理化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市场竞争环境、行业发展风向、市场竞争程度,都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制造型企业需要做好调查分析的工作,适当的调整预算管理目标。在编制长期发展规划的阶段,需要更加关注产品研究与开发的问题,并且加强制造生产环节的把控力度,发挥全面预算管控优势,对投入的资金进行管理。要想应对各个环节中蕴藏的风险,就需要提出足够的风险管理空间[6]。在制定预算管理目标的时候,需要了解目标变更的可能性,做好环境分析的工作。在遵循基本经济规律的同时,分析客观环境,制定合理化的预算管目标。以企业领导层的观念作为基本参考,避免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将监督管理人员、考核人员、全面预算管理计划制定人员等作为活动的主体,将其工作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四、结语
制造型企业做好财务内控管理层面的工作,可能会面临许多层面的风险问题。不单单会影响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与安全性,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财务风险,无法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所以,企业需要结合不同的问题进行探究,合理利用全面预算管理的手段,建设全面预算管理机构,顺利推行企业全面预算,做好内部管控工作,优化企业结构,践行相应规章制度,做好资源集约化分配与管理工作,落实考核激励机制,减少整体成本消耗,创造更高的利益产出,推动制造型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