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播学视角下国际竞技武术赛事的理性分析

2021-11-23代梧佑

武术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武术比赛技击套路

王 杰 代梧佑

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200082

1 前言

武术作为中国特殊的文化标志,在“一带一路”背景的影响下,其逐渐被其他国家接纳,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标志,并在国际化进程中对国家形象的塑造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通过对国际竞技武术比赛的现状进行分析思考,需要重新审视中国竞技武术的国际化传播的着力点,解决中国武术怎样传播,以及传播了什么等问题,从而改善国际竞技武术传播效果。

2 国际竞技武术比赛的传播问题

2.1 雷同化:竞赛套路缺乏创新性

竞技武术套路作为中国武术项目的其中一个分支,其项目多种多样,文化内涵丰富。 竞技武术比赛本应以多样性、新颖性为主,但是纵观当今国内外竞技武术套路比赛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在创编竞赛套路的过程中,教练员和运动员缺乏勇于创新和敢于挑战的精神,运动员在个人能力舒适的范围内将套路进行简单的整合,从而形成了传统、保守的竞赛套路,从而造成竞赛场上看其一就知其他,观众的审美疲劳就此产生。此外, 在竞赛规则的影响下,大部分教练员为了使运动员能够稳定地取得好成绩,选择分值高、失误率低的连接动作,导致其在难度动作上选择雷同,创新难度缺乏,致使套路没有创新性,观赏性不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保守的竞赛套路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的需求,从而逐渐失去观看武术比赛的热情。

2.2 体操化:套路编排缺乏科学性

竞技武术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步兴起的,[1]由于其受到了近代西方体育思想的影响造成其过分体操化、西方化。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的是关于竞技武术概念的界定,如竞技武术是以套路和散打为两大活动内容,以教练员和运动员为活动主体,本着‘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依照竞赛规则,以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为根本目的的现代竞技体育运动项目。[2]又如竞技武术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集体的运动能力,争取优异运动成绩而进行的运动训练和竞赛,目前主要包括套路、散手、太极推手三个方面内容。[3]通过对竞技武术概念分析发现竞技武术套路指定动作的创编理念是引导武术向“高、难、美、新”的方向发展, 弱化了传统文化底蕴,忽略了武术精神的传播,同时也忽略了运动员的可持续发展,如旋风脚高速旋转720度再迅速急停站稳,动作之间衔接与运动规律和人体生理机能相违背,给运动员带来很多不必要的身体损伤,不利于运动员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为运动员退役后的生活造成极大的负担 。

2.3 表演化:竞技武术套路技击性弱化

武术初期的技术形态同源同构与原始时代狩猎、战争中的实用技术,它的本质属性是技击术。[4]竞技武术套路是在传统武术套路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其本质属性也应是技击性,但是从其发展和历届大大小小的竞技武术比赛来看,具有技击含义的技术动作越来越少,更不用说动作的用法。武术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历史环境息息相关,原始社会时期为了生存,激发了武术的技击性,随着社会发展进步,武术的技击功能不断弱化,其健身功能、表演功能、娱乐功能不断被挖掘。因此,武术功能的不断完善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需求推动的结果,但是与其本质功能技击性并不矛盾。在当今社会,一些运动员为了追求创新、博人眼球,将武术动作与舞蹈、体操相结合,导致套路动作的技击含义愈来愈少,表演化愈演愈烈,偏离了技击这个核心。如果不把传统武术作为竞技武术套路的基础,作为其发展的立足点,那么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受到制约,发展空间得被压缩。

2.4 分散性:系统性管理运作模式有待完善

纵观国内外武术比赛,无论是国内锦标赛还是世界性武术比赛,都存在一个盈利难的问题, 在现场观看武术比赛的观众少,电视电台对武术比赛的转播更少,这主要与武术自身因素有关,武术套路竞赛很精彩,运动员在赛场上全力角逐,观众在场下一知半解、云里雾里,当比赛结果与观众预期产生较大差异,不明白运动员是如何取得比赛的胜利,不理解裁判员是如何评判,将大大降低观众观看热情,从而导致观赏武术比赛的观众越来越少,武术赛事门票卖不出去,武术赛事盈利性较差。其次国际武术推广和传播力度不够,没有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大众传媒技术的手段进行武术赛事的传播活动,[5]没有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广泛的关注,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受限。最后是举办的武术赛事质量不高,武术产业化发展环境还未形成,武术赛事赞助商匮乏。目前,国际武术赛事无形资产开发大多为分散型经营,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武术赛事无形资产运作模式和具有较高市场价值的无形资产体系。由于国际武术赛事无形资产开发价值不高,各类武术赛事引不起企业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导致武术赛事利用其无形资产开发时缺乏竞争力。

3 国际竞技武术比赛的传播策略

3.1 以技术传播为先导,注重内在文化传播

武术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人与兽、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是原始人类为了生存而逐渐掌握的一种搏斗技术,[6]因此,技击性是武术的内在本质,也是当今武术传播的重点。但是武术在发展过程中又受到儒家、道家、佛教等各学派的影响,包含了哲学、文化、医学、养生、军事、美学, 体育等多种要素,同时具有技击、健身、观赏、娱乐、教育等多功能价值,它不仅仅是身体动作和各种技法的简单结合,更是一种民族智慧和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一种带有中国浓厚色彩的体育文化。由此可知,武术国际传播具有整体性,其中的每个因素都环环相扣,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整体造成影响。作为武术项目其中一个分支的竞技武术,其传播应以主体为根本,其在追求“高难美新”套路动作的同时,对其技法的含义、运用及内在文化也应全面阐释。武术中蕴含的天人合一的理念、阴阳五行理论、经络学说是中国所特有的体育文化,因此,武术在向世界各国传播时应更加自信,使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武术不仅仅是一项身体活动,也是一种注重内外兼修、形神共养、蕴含哲学思想的拳术。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在以进军奥运为目的的同时需要最大程度保留民族特色,在国际竞技舞台上凸显中华民族体育项目的内涵特点,通过不断深入研究找到适宜竞技武术套路国际化发展的道路,提升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

3.2 注重标准化研究,完善竞赛规则和理论体系

中华武术在国际化传播过程中受到主体、客体、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其中武术传播主体人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武术传播媒介起着桥梁作用,武术文化的价值和功能既是武术国际传播的基础,也是武术国际传播的障碍。中华武术要进入奥运会,要实现国际化,首先要革新制度、管理模式和思维方式,以国际市场为导向,适应世界需要,逐步改革并成功跻身于国际化体育运动的行列。中华武术的国际传播应借鉴跆拳道、空手道、柔道成功传播的经验。[7]其次是竞技武术套路动作编排,应在符合人体生理解剖结构和运动规律的前提下,建立规范化且高标准的规则,每个动作有且只有一个规范标准。如“十字平衡”,要求两腿上下成一条直线且垂直于地面,同时上体与地面平行,达不到此要求者则视为未完成“十字平衡”动作。[8]另外,动作组合要有难度变化,动作组合要有创新意识,不断突破、创造新的难度动作和技术组合。竞技武术作为武术运动对外传播的领头羊,其传播效果直接影响着传统武术、学校武术、社会武术能否顺利在国际上的传播,因此,在对竞技武术的竞赛体制、规则、裁判法和比赛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和改革的同时,应更注重国外武术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培养,提高各国的武术技术水平,将竞技武术竞赛体制全面推向国外。

3.3 尊重文化差异,注重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

在开放包容、互惠互利的今天,国际间的交流更加密切,信息目前世界文化争夺激烈,流失现象严重,这是世界文化优胜劣汰的竞争所出现的现象,世界各国和民族也在想尽各种办法和措施来捍卫本国和民族的优秀文化资源,减少文化流失的程度。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中华武术也在萎缩和流失,甚至许多拳种面临着消亡的危险。保护中华武术,传承中华武术,在世界上传播中华武术,探讨影响中华武术国际传播的相关因素,已迫在眉睫。竞技武术国际传播应尊重文化差异,采取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措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并立足于“全球一体化”的观念,与西方体育观念适当融合,细分传播对象、整合武术形式、构建科学技术理念。同时,借鉴和参照国际通行的办法,对中国武术的内容、形式、竞赛制度和规则加以改造,使其内容简练但又不失中国文化内涵与技击性,使比赛更加精彩、引人入胜, 使裁判评定更加客观,使其受主观影响因素较少。在此基础上武术进入奥运会,抓住奥运会这一国际化渠道,使武术获得展示自我的平台,使竞技武术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播出去。因此,以竞技武术国际传播作为先导,加快入奥进程,发挥竞技武术在引领武术国际传播中的突出作用,快速提高武术的世界影响力,才可使武术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猜你喜欢

武术比赛技击套路
观非洲武术比赛有感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Airbnb上的套路
浅谈武术比赛中竞技太极拳运动的美学特征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眼下有套路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