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研究

2021-11-23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章晋

办公室业务 2021年24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载体思政

文/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章晋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的背景下,高校所担负的教育责任和使命更为巨大。为完成国家和社会赋予的育人任务,高校应当以改革创新的精神,重新审视教师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问题。通过找寻二者融合的契合点,坚持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从内容、载体、队伍、技术、方式等方面入手,本着合理、科学的态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系统化构建党建与思政融合工作体系,从而使二者有机融合,发挥出更为显著和丰富的价值效用。

一、高校教师党建与思政工作深度融合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换代,高校党建工作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思想与政治建设依然是党建工作的重点,要被置于重要工作位置。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将政治建设纳入党建工作的整体布局之中,同时强调了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合的重要性和发展办法。由此可以看出,高校教师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必然存在诸多契合点,而且在具体工作中也必然有较多联系,因此高校要立足于时代发展趋势和党中央提出的要求,深入思考和探索教师党建与思政工作的融合方法。基于具体的工作实践,对融合过程进行系统分析,不难看出二者的深度融合可以形成更多的有益资源,这既符合党自身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又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对于高校教育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有助于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如果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过低,势必难以推动高校落实“育人为本”的教学观念,甚至会破坏高校教育教学环境,致使学生产生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失去道德、责任意识等。因此,高校要以思想政治与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为视角,深入思考如何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教师能否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也能用其入党情况来体现。比如在衡量教师队伍素质时,可先调查教师的入党数量、比例、素质,包括教师入党的积极性、党员教师的个人表现以及海外归来的先进教师是否有入党意愿等,从而判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方向。党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科学性,能有效指引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所以要积极开展党性、党章教育,帮助教师树立崇高的思想情操,使党员教师成为教师队伍中的“模范先锋”,进一步带动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

(三)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思想理念。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立德树人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宗旨和责任使命,尤其是国家对高校教育十分重视,要求高校培养出素质高、能力强的综合型专业人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脚点是学生,而且教育目标必然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此目标的基础上,加强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融合,会使更多有益资源介入,高校势必会创造出更多教育“新质”,如此一来,则不仅使党建统领作用有了发挥的空间,而且会赋予思想政治工作全新的生命。此外,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融合,还能促进高校“软环境”的优化,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并将这种教育力量直接作用在学生身上,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更多的心得和启发,在“立德树人”思想的熏陶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努力学习和积极奋斗。

二、高校教师党建与思政工作深度融合的策略

(一)提高融合的科学性、合理性。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与思政的深度融合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融合路径的选择至关重要,一旦未能保证融合的科学性、合理性,势必会使高校教育工作出现偏差,产生极大的负面效果。因此,高校要将内容上的融合作为基本点,将“政治大德”作为开展工作的思想条件,立足于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素质等,对教师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找寻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比如在以往的工作中,教师对于职业的认知不足,也没有注重教育问题,使得自身工作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在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合的视角下,高校应当时刻强调政治理论学习,要求教师将“政治大德”落实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带领教师消除学习上的壁垒,引导他们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这不仅能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教”与“学”的矛盾问题,而且对于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能力至关重要。

(二)促进融合载体走向一体化。高校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无疑是巨大的,如何向更宽、更广、更深的维度发展,必然成为高校首要思考的难题。在解决这一难题时,教师党建与思政工作的融合必将成为高校壮大教育力量的发力点。因此,为实现党建与思政的深度融合,一定要找寻融合所需要的载体,高校只有整合现有的载体,不断开发新载体并不断健全与完善载体运用机制,才能实现工作载体统一化、协同化,从而充分发挥高校政治教育的力量。比如在融合载体过程中,高校不能忽视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问题:一是要加强硬件载体设备体系的建设。充分利用先进人才、教学手段、教育技术等,借助互联网平台大力宣传党的形象,促进教师“双带头人”工程的建设;二是要综合利用融合载体,打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息与氛围。通过发挥各类载体的自身优势,提升理性和感性教育效果,促进高校更快发展。

(三)打造素质高、能力强的师资队伍。21世纪,谁拥有高素质、强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谁就能领跑整个行业,高校也不例外。因此,高校应将打造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育人队伍作为重中之重,以队伍融合为依托,将党建队伍与思政队伍相结合,加强知识、技能、思想、工作等方面的交叉渗透,着力解决二者在实际工作中协同力不足等问题。高校应积极转变工作观念,全面落实党提出的政策方针,结合自身实际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将组织、宣传、教务、人事等职能有机结合,加强对教师思政工作的统筹安排,促使更多的教师接受党性思政教育,提升政治思想觉悟。在此过程中,高校要重新定位和调整培训学习目标,推进教师“一身二任”岗位建设,使教师努力成为高校发展所需要的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综合型人才。

(四)努力创新“互联网+”教育工作平台。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我国已完全进入信息化时代。在人人皆可上网的环境中,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既迎来了机遇,又面临着挑战。因此,为推进高校教师党建与思政工作的深度融合,必须要立足于时代发展趋势,全力构建“互联网+”教育工作平台。首先,高校应顺应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教育环境、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变化,合理利用变革契机,加强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合平台的创新,通过丰富教育形式、内容、方法,加强“党建”和“思政”知识的推送,促使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掌握这些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之中,从而进一步提升工作成效。其次,高校要借助互联网技术找寻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合的突破口,利用更多的共建共享途径,增进全体教师的党性学习热情。成立专门的学习交流平台,加强党建和思政知识的传播,使更多教师在平台交流中找寻优质的业务办法和育人策略,从而提升工作的创造性和实效性。

(五)实现工作方式方法的相互借鉴。高校教师党建与思想政治融合工作,要坚定不移地将方式作为二者融合的支撑点。通过借助各种途径、手段打造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工作局面,使更多教师发挥自身业务和思想的先进性。首先,高校应立足于党建工作的标准要求,逐步打造“大思政”格局,促进“三全育人”体系的健全与完善。通过开发更多沟通和学习的渠道,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使全体人员能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收获思想启迪。其次,借助重大会议、历史纪念日等举办党建思政建设活动。联系实际生活、丰富实践内容,促使教师在实践活动中融通并进,在借鉴学习中提升政治思想素养,从而推动高校各项事业的平稳发展。比如可定期组织教师开展“道德讲坛”“课堂思政”“人生品格”等讲学活动,引导教师深入学习思政知识。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积极转变工作观念,认真落实党提出的各项要求,确保教师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深度融合;不断提高融合的科学性、合理性,促进融合载体走向一体化,积极打造素质高、能力强的工作队伍,创新“互联网+”教育工作平台,从而将教师培育成综合型人才,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载体思政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
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
以几何画板为载体,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创新代表履职载体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