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动物检验检疫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研究

2021-11-23郑昌明

中国动物保健 2021年10期
关键词:源性检疫检验

郑昌明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农业农村局四川南充 637676)

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人们消费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目前的消费结构中,动物性食品在饮食消费中占据了重要位置。食品安全问题也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需发挥动物检验检疫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作用,从而降低动物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

1 动物检验检疫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1.1 提高社会关注度

动物的检验检疫工作不仅包括监督养殖企业,还包括牲畜屠宰场、食品加工厂、仓库、超市、农贸集市等经营和储存场所的检查与监督。检查监督项目多、涉及范围广,仅靠食品安全部门无法完成关于上述场所的全部监督检查工作。因此,为加强动物检验检疫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进行联合监督保证食品安全。

1.2 预防控制疾病传播

具有传染性的疾病若发生在动物中,极易造成短时间内的大面积感染,而疾病病原体的不同使动物发生感染后的症状与传播方式也不相同。上述情况为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有效控制疾病,首先需要对感染动物疾病的类型做出准确判断,对疾病的病原体及传染源进行仔细分析,依据相关调查结果,判断动物传染性疾病对人类的影响,是否具有传染人类的相关特性。

疾病在动物中的传播过程一般有3 个主要环节,即传染源、易感对象和传播的方式。因此,从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手段来看,需要进行免疫、隔离、消毒等方式与传播源进行分离、切断两者的关系。此时,动物的检验检疫能够发挥巨大作用,在目前已知的超过300种的动物传染病中包含了100 多种的可以使人与牲畜共同患病的疾病。动物检验检疫能够作为有效的防治手段,能将传染性疾病最大程度的予以防控,控制动物传染疾病的流行和传播,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1.3 提高食品卫生安全质量

经济的发展带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和消费观念与以往有所不同,对于食品与饮食,更注重健康安全。因而畜牧业的发展应在实现经济利益的基础上以能够生产出优质、安全的畜产品为主要目标。在实际的发展中,无论是产品的生产、运输还是销售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肉制品保存方式错误、储藏环境差、出售产品无检疫标识等现象,尤其在超市、农贸市场、食堂等对动物源性食品需求量大的单位更容易出现此类问题。因此,加强对动物检验检疫的力度,对提高食品卫生安全质量尤为重要,更能在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方面做出重要的贡献。

1.4 促进动物卫生机构发展

增强动物检验检疫的能力,对促进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动物检验检疫工作不仅可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更有利于提高肉制品的质量。因而应加强动物检验检疫的监督,保证肉制品在市场流通中的质量安全,提高动物卫生管理的水平,发挥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能,进而保障食品安全质量[1]。

1.5 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当下的食品市场环境中,有关动物食品的生产、运输与加工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市场中存在部分动物源性食品加工方式简单、生产设备落后以及生产环境差等现象。通常情况下,为压缩成本,食品加工缺乏安全卫生的生产车间,多为小作坊式的运营模式,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出现不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出现违规使用添加剂的情况。私屠乱宰现象严重,农贸集市中的牛、羊、猪等动物源性食品质量缺乏保障,无证经营现象突出,增加了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风险。而在动物检验检疫的保护下,能够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监管,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

2 改善动物检验检疫的措施

2.1 提高检验检疫技术水平

动物检验检疫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有重要意义。因此,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动物检验检疫工作的资金投入,及时更新陈旧落后的检疫设备机器,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提升检疫技术的工作质量,同时保证工作效率的提高。对于人才引进可以采用与职业技术院校、高等院校合作的方式,加强学术技术交流,培养动物检验检疫专业型人才。现有的动物检验检疫技术人员需提供培训交流机会,组织对优秀地区的检验检疫管理办法与管理理念进行参观学习,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提高自身检验检疫技术的水平。对技术人员合理进行人员配比,及时调整岗位人才比例,完善专业人才的福利待遇,增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2]。

2.2 完善动物监督管理工作

一方面,需要在动物源性食品的流通与管理中做好监督与管理工作,动物肉制品在流入市场之前,要做好检验工作,包括兽药和农药的管理、抗生素药物的残留量等。当在检验过程中发现药品的残留超标时,要依据管理制度对相关动物源性食品进行查处,提高市场的准入门槛。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兽药、饲料的经营与使用人员的监管与培训,强化相关责任人的法律与道德意识。严格遵守预防为主的动物免疫工作原则,对动物基础与强制免疫具体落实。对农户养殖制度予以完善,加强对养殖农户的监管力度,养殖过程中严格遵循无害化处理及动物出栏报检等制度,保证产品质量。同时,应加强对检疫工作人员的管理,对检验检疫标准严格执行,建立健全相关考核管理制度,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予以定期的检查。完善市场法律法规,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增强违法成本,保证动物产品检验检疫合格后才能在市场流通。

2.3 强化产地检验检疫能力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有赖于强化产地的检验检疫。加强对农户养殖工作的动物防疫的相关审查力度,推行规模化的养殖模式,帮助养殖户构建完善的动物养殖体系,建立完善的养殖档案信息,将养殖过程中相关信息及时做好记录,为日后的动物检验检疫做好工作依据。另外,对于养殖户要做好农户自检与监督抽查工作,禁止违禁药品添加到动物饲料中。在养殖农户的饲养过程中,督促其做好档案登记工作,将饲料、兽药以及相关营养药剂等进行逐一登记。对动物产地检验检疫建立相关工作台账,检疫的有关申报问题以及检疫的出证进行详细记录,通过完整记录对产品的生产、动物的检疫进行追踪。保证动物产地检验检疫出证、票证的完整性。对于检疫不合格的产品,予以相关过错追究。

3 结论

综上所述,动物检验检疫工作不仅能够控制动物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降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发生概率;还能够确保产品的生产质量,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因此,需要加强动物检验检疫工作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从而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源性检疫检验
中南大学发现治疗雄性激素源性脱发新方法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苯中水分的检验
检验真朋友的新标准
探究影响生猪屠宰检疫的因素与对策
关于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思考
论动物检疫常见问题及改进对策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
动物检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