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儒学融入传统射艺体育课程体系探讨

2021-11-23吕杨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灌篮 2021年36期
关键词:儒学内涵传统

吕杨 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不忘初心,努力前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坚定走党的基本路线,红色信念不动摇。文化自信是大国立国根本,只有文化自信才能在世界一体化浪潮中,以社会主义中国的独立姿态立足于世界强国之林。“儒学”从“百家争鸣”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一直延续发展数千年,在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志士中改进升华。现代教育发展中更不能离开儒学的基础,体育教育也是如此,要以儒家中仁、义、礼、智、信的核心思想贯彻在学校体育中,为高校射艺课程与儒学思想融合发展进行探索。

一、儒学教育发展现状

孔子被认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儒学“仁”的核心思想。儒学思想的雏形基本形成,后来经历孟子,荀子的改造,儒学在皇权的支持下逐渐成为诸子百家中的首席宗派。秦国始皇帝在位时期“焚书坑儒”,焚烧典籍等行为使儒家教育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糅合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成为封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宋元时期,儒学以释、道两家中吸取了有益内容构建了新的儒学体系“宋明理学”。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对以往的儒学体系进行批判继承,使儒学文化焕发生机,对现代社会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现代社会世界发展日益紧密、经济交流频繁、文化自信被提上国际舞台,而儒学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厚重性、包容性恰恰在这场文化的国际竞争中可以大放异彩,使孔子学院在现代应运而生。

(一)现当代新儒学的产生

二十世纪初国弱民哀,在中国人民饱受压迫的年代,各族人民奋起反抗,从个人到团体、从学生到老师、从武将到文人,无不拼尽全力。儒学大家以儒学广阔包容性为基础,重建儒家的价值系统并以此为基础来吸纳、融合、会通西学,以谋求中国文化和社会的现代化。

(二)新儒学教育开发意义

创新在儒家文化传承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不断保持儒家文化的充沛活力,一代又一代的先贤大家根据朝代的更迭不断完善创新,使儒学文化历久弥新,儒家君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面貌在儒学教育中体现出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大儒为社会构建精神价值观,赋予民众生命的意义,继承发扬先贤即将消失的学问,为万世开辟永久太平的基业为己任,表达出儒家文化中及大气磅礴的家国情怀。中国新时代思想文化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继续在经济、政治发展最深层次的思想、精神支柱。

二、新儒学与中华传统射艺再融合

儒家思想历经漫长的历史沉淀,在现代社会中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依然具有其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在近代以来中国饱受西方各国欺凌,同时西方各类思想文化也由此传入中国,儒学文化充分发挥兼容并包的特性吸收各类文化思想,对其外来文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提升自身内涵,并不断与时俱进,形成了符合现代社会主义新时期发展的新儒学文化。

三、新儒学射艺发展困境

(一)射艺与新儒学交融水平较低

射艺不论是在文化还是精神内蕴中,都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随着社会文明进程加快,传统射艺文化开与新时代马克思思想下的社会主义儒学相融合。新儒学赋予传统射艺文化更加丰富的内涵并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儒学强大的包容性和生命力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传统射艺新的活力。但在其运动思想内涵中,传统射艺仍是旧儒学的本质以礼、仁、行、道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为核心。虽然思想也符合时代发展,但我国在党中央制定的“两个一百年”新中国振兴发展目标的时代交汇期。一方面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另一方面又要乘势而上在国际上建设社会主义高质量发展国家。因此,传统的射艺思想远不能支撑这个时代的内涵,而对于传统射艺复苏的现阶段来说与新儒学还未真正交融。由于传统射艺在思想内涵中还无法支撑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致使射箭艺术还未被大多数人群所接受。

(二)授课教师对新儒学与传统射艺融合认知水平不足

授课教师大多是受过专业体院训练的毕业生,有着优秀的技术基础和教学能力,但也有少部分只有少量射箭技巧甚至未经过专业培训。但无论是受过专业训练还是未接受过的大多授课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过于注重动作技巧教学和射箭结果评比,过于注重形式,忽视了射艺深厚的思想文化。其中也不乏是因为教师对新儒学思想的融入缺乏合理的认知,对射艺和新儒学的融合缺乏系统性地学习。仅停留在射箭动作表相,无法理解射艺的真正内涵。所以不论是授课教学的老师还是学生都没有更深层次的去了解射艺该有的文化底蕴,使高校中始终无法形成校园射艺文化。

(三)射艺基础设施在普通高校中有待完善

射艺项目在体育运动中是属于危险性较高的,随意安排射击地点极易造成运动损伤。因此需要划分专门的箭术区域:既要保障站立位置至箭靶摆放地点的距离,又要保证箭靶周围及射程之内无人途径,要有开阔的视野及防风措施,避免因客观条件影响射箭结果。对于开辟专业场地需要极为庞大的资金,这对于普通高校来说是难以承担的。普通高校射箭场地多用篮球场、操场及塑胶跑道上开展,过于简陋的条件造成学生对于射箭运动的积极性不高。

(四)学生参与传统射艺运动项目积极性不足

自中西方文化交汇以来,东方以武术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便一直趋于下风,反观西方运动却在国内大肆盛行。总的来说造成现今状况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1.普通高校中对于西方运动引进高水平运动员及国外知名教练以期在各种大赛中收获奖项,提高学校知名度。2.传统射艺发展范围较小,高水平教师较少。3.学生从小受到过多西方运动文化熏陶,对国内传统射艺文化了解不充分,甚至从未接触国内大多学校甚至并未开设射艺课程。并且即便有高校在课程安排,但在射艺课程的开展期间,多数学生为了学分被动的接受相关的课程。并没有自动的去探索射艺运动项目中的内涵,无法真正意识到传统射艺文化的内在精髓。

四、新儒学射艺发展对策

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加快、西方文学经济的冲击,那些曾经被人们所熟知的传统体育项目却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就要随着时代不断进步,我们需要以新儒学的新思想新内涵使传统射艺内蕴和形式不断丰富,用传统射艺中所蕴含地文化融入教学活动当中去,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

(一)以新儒学思想为基础开展现代射艺交流

我们要立足马克思主义新儒学思想、“十四五”发展战略、党的百年历史进程、新时代发展政策,做好新儒学发展战略,使新儒学更加符合新时代潮流。高校是新儒学传播和传统射艺最好的传播融合场地,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高校内开放的学术氛围,广泛开展传统儒学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相关的学术交流,有效促进新儒学和中国传统射艺的融合发展。积极响应课程文化发展政策要求,大力深挖儒学射艺中的教育意义。在学科发展的道路上,对传统射艺传统文化特征和现代“体育+”双向发展,利用学生宣传及社团文化在高校中生根发展,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课程上了解新儒学内涵及深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程度,使之能传承并在高校中得以发展。

(二)加深传统射艺教师与儒学教师思想文化交流

高校射艺项目开展成功与否,师资水平占有很大的比例。未经过专业培训的射艺教师对射艺文化研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所传授的射艺文化或技能较为浅薄,严重影响高校射艺项目的开展。为此,高校必要时需加强师资团队的建设,利用校园学术交流会议等活动时,使传统射艺教师与儒学教师增加论题交流,促进两者相互了解,以射艺文化促进儒学发展,以儒学文化提高射艺内涵,增加两方对彼此认知,提高教学水平。并且在当今社会合理利用“互联网+”通过网上学习融合书本知识论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且顺应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主体,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对不同学生以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给予学生更加完善的教学方式及增加传统射艺教学内涵,以新儒学思想为基础,传统射艺技巧为支柱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生技术增长和文化内涵的掌握起到积极作用。

(三)以高校政策支持和拉动社会资金发展射艺基础设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场地对于射箭的发展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资金方面首先要提高学校关注度,获得学校政策支持,保障政策资金流入,并且对之后的场地建设划分都需要校内支撑。其次对于那些资金建设不足的高校来说,社会资金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引进社会资金的同时要注意保持政策独立性。因此社会资金对高校射艺场馆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根据课程改革制定合理教学方案

我们应加大校园社团及交流活动,通过学生社团加大宣传提高中华传统射艺知名度,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并且要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新课程为基础改变授课方式,增加师生互动,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及学习积极性。在课程改革后,学生对传统射艺文化了解不断增多,文化精神慢慢渗透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最主要是使学生的兴趣提高,不再是被动学习,而是通过自身兴趣主动探索。

五、总结

中华传统射艺不仅是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文化表现形式,高校积极开设并推广传统射艺体育课程体系,丰富了教学体系和课程多样性,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加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的今天,更重要的是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在融入新儒学之后,相信未来中国传统射艺发展必将会步步生花,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儒学内涵传统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照金精神的内涵
周礼与儒学的机理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儒学交流在路上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应用儒学的兴起
——儒学创新发展的趋势与愿景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