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2021-11-23孙学川彭雨霏

就业与保障 2021年8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实效性教学内容

文/孙学川 彭雨霏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在大学生就业知识启蒙、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目标、提升求职技能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践和经验表明,第一课堂在引领学生就业意识、就业观念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也存在着一些制约课程建设与发展的问题,影响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教育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教育,并在大学期间着力培养自己的职业管理能力。为了取得预期的课程效果,增强课程的实效性,必须摒弃“以知识体系为导向”的传统的课程理念,建立“以生涯实践能力提升为目标”的新课程理念,构建与人才培养体系相得益彰的课程教学体系,从而增强教育教学的有效性[1]。

一般情况下,就业指导课程通常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行,它们作为高校就业能力提升方面的通识课程,在教育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入门、提升学生求职技能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外,近年来就业指导课程的授课方式也在不断革新提升,如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强调互动参与性等是它区别于其他大多数课程的重要特点,也是吸引很多学生修读此门课程的重要原因。但是随着课程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一些新问题逐渐产生,问题的背后也引发了诸多思考,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切实提升大学生在将来求职面试时的综合素质,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授课教师应加强思考的问题。

一、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学生为了凑学分而选修就业指导课

将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全校的选修课开设,这门课程的学分一般为2学分。一部分学生选择就业指导课,是为了达到他们对毕业前所选课程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会有所降低,其目的可能仅仅是为了获得学分,而不是从课程中增长知识、获得求职技巧等。

(二)受课程条件及教师能力的限制,存在就业指导模式单一的现象

在过去,有些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不够统一,就业指导教研室在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环节做得不够充分细致,授课教师的教学内容差别较大。如今,这方面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即就业指导模式过于单一[2]。经过教研室集体备课打磨,授课教师们的教学大纲已经趋于统一规范,但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等方面都几乎没有差别,个性化教学方案更是少之又少。过于单一的就业指导模式会让学生上课时的新鲜感、体验感下降,影响学习效果。

(三)授课教师由于自身缺乏一定的求职经历,进行就业指导时针对性不强

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授课教师很多情况是从“校门”到“校门”,即学生时代与工作无缝衔接,缺乏较为丰富的求职经验。因此,仅从实战经验角度来看,当就业指导课程涉及不同求职背景下的具体问题时,可能会加大授课教师的讲解难度,进而可能会对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产生影响。当然,授课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备课、研讨以解决此问题。

(四)课堂教学与用人单位之间互动联系不够紧密,就业指导缺乏与时俱进性

造成这一问题的存在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多数就业指导课教师授课形式还是以讲授为主,重点对就业形式与政策,有效就业信息的匹配和筛选,简历制作技巧和投递,面试技巧,面试礼仪和着装,求职渠道等内容进行理论教学,而在自我认知、外部职场真实体验、求职经验和心理、行业实践知识和应变能力等方面,因学校场地、现实条件、课时限制或者授课水平等因素,没有重点开展实践教学或点到即止;另一方面,社会上用人单位也很难做到经常性地进入学校、课堂进行“现身说法”或开展实践演练,这既跟用人单位时间安排、管理成本等因素有关,也给学校教学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实现将真实用人单位工作场景搬到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更是困难重重。这种实践教学占整个教学环节比例不高或者实践场景不够真实的教学,导致学生缺乏求职实践获得感和求职“实战”经验,临场求职应变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升[3]。

针对以上问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应加强课程的顶层设计,突破传统的教学研究思维与模式,以引导学生正确、清晰地认知自我,以提升行动力为根本目的,结合现有的实际授课条件,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方案。基于此,本文针对增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二、立足学生实际、专业特点、社会需求,确定合理的授课体系

选修就业指导课的学生可能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针对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授课,这就需要厘清他们在接受知识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在于给予学生可迁移技能、自我管理技能等,通用职业能力方面的讲授是一致的,在学生中具有普遍意义。不同点在于就业过程中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技能、不同专业将来面临的就业机会、就业要求、就业准备、发展路径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所以,讲授就业指导课程,首先需要立足学生多种专业背景,不同年级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确定授课大纲和授课体系。

此外,通过实地走访用人单位、行业协会等,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和企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从“供给侧”发力,适当听取采纳用人单位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反馈意见与建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真实需求以及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反馈意见,结合学校和授课实际,尽可能确保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符合市场需求。如期做到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和完善,确保与时俱进。

三、在就业指导的内容上做好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结合

选修就业指导课程的学生可能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他们每个人求职意向或未来规划可能都不相同。因此,就业指导课要兼顾不同情况的学生,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在课程讲授时,既要把知识要点传递给课上所有同学,还要针对有不同未来规划或求职目标的同学开展分类指导。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设置和收集课堂效果反馈调查问卷或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问卷,通过调研分析,了解学生在听课时的需求和接受程度,了解毕业学生是否适合企业的需要,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是否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是否突出,以及课程体系存在哪些不足与问题。

四、就业指导的方式要有多样性

就业指导课绝不应该成为简单地灌输某类知识的“大课”,也不应该是部分同学口中的“水课”,而是要努力成为一门学生参与性强、获得感高的课程。为了达到这一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应该以课堂讲授的方式或者就业指导的方式上进行,使其变得更加富有多样性[4]。作为授课教师,可以从课堂组织形式、章节设计、翻转课堂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针对这一点,在编写教学大纲时,应适时地加入翻转课堂环节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互动性较强的课堂小活动,使学生“角色互换”变成主讲人,通过小组进行交流讨论与交流等形式,提升学生的整体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对就业意识、就业观念的思考。

同时尽可能地整合社会资源,在不影响正常的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开展校企合作,通过体验式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五、就业指导应该拓宽视野、挖掘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作为一门为大学生就业启蒙和树立未来职业发展正确观念的课程,尤其需要社会资源的支持。在某些章节的教学中,如对外部职业世界的认识,授课教师可以邀请有代表性的行业企业的职场人士到课堂上开展专题讲座,介绍行业和企业发展现状,企业所需要的最前沿的专业知识,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等,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更加清晰[5]。此外,还可以带领学生到企业实地参观,让学生亲身感受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使学生通过实际的工作体验了解真实的职业世界,快速实现由在校学生向求职者的角色转变。

另外,就业指导不应仅仅局限在就业指导课程中,而是要放宽视野,将就业指导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并成为“三全育人”教育全过程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激发学生的行动力,不应仅仅依靠于第一课堂,而应该将就业意识唤醒,就业指导等工作渗透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并努力实现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总之,充分利用这些社会资源,可以有效地解决因校园环境、授课条件的限制所导致的学生体验感获得感较差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建设,能够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认知自我、了解专业、了解职业,能更加科学地遵循从大学生向“职场人”进行转变的科学规律,进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也为高校其他各项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实效性教学内容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