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养结合的家禽生态养殖技术探究

2021-11-23缪晓辉

中国动物保健 2021年10期
关键词:家禽种养畜禽

缪晓辉

(江苏省如东县苴镇畜牧兽医站江苏南通 226409)

新时期,为较好满足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需求,促进家禽养殖工作更好地发展,养殖工作进行时,需要遵循“种养结合”的原则,科学应用多种生态养殖技术,顺应自然发展规律,与动物和谐相处。随着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技术在家禽养殖过程中的应用,更多家禽获得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与充分的活动空间,其抗病性显著增强,促进其健康生长的同时,促进了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优势十分明显。

1 畜禽集约化养殖的特点

当前家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工作逐渐朝着集约化、科学化的养殖方向发展,养殖数量上升的同时,大大节约了养殖成本。集约化的养殖方式虽然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同时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养殖业发展的环境污染问题,养殖产生的污染不仅会导致养殖环境中细菌病毒滋生,导致家禽抵抗力下降,同时会增加患病几率,制约养殖品质的提升。为提高养殖质量,需要改善当前养殖模式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使得养殖工作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改善疫病与药物残留等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饲养方式[1]。

2 种养结合的畜禽生态养殖技术分析

2.1 养殖模式

应用种养结合的方式进行家禽养殖,是对生态养殖做推行的重要途径,是传统养殖方式的重要转变。种养结合的养殖形式能够使得家禽突破牢笼束缚,在自然环境中生长。同时可通过优化养殖比例,不追求数量指标,用健康高品质的畜禽去替代高产量。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关注畜禽的自然生长,同时提高生长速度与免疫力,促进其健康生长,提高品质。

2.2 技术优势

家禽养殖工作进行时,应用种养结合技术,能显著改善传统养殖模式存在的弊端,对天然的环境进行合理的利用,该技术具备生态化特征,是一种复合型的养殖方式,关注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互相融合,提高生态养殖的科学性,能有效避免养殖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实现养殖工作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养殖人员通过承包林地、草地等形式,在发展养殖业的同时能够发展种植业,一举多得。

3 种养结合的家禽生态养殖技术应用

3.1 畜禽生态养殖形式

家禽养殖实施生态养殖技术,能够对林地、草地等进行充分合理的应用与规划,家禽在生长过程中不会有过多约束,有助于释放天性,增加活动量,增强体质,提高肉质。养殖所产生的粪便可作为植物、作物生长的肥料,能够促进植物、作物的生长,节约化肥等物质的使用量,促进养殖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3.2 精心选择畜禽种苗

同养殖场养殖不同,生态养殖的方式更具自然性、生态性,进行野外自由放养。在生态养殖工作进行之前,应精心合理地选择家禽种苗,这会一定程度影响家禽的生长状况。生态养殖下的家禽在选择种苗时,要结合区域实际,最好选择当地的种苗,且具备耐粗饲、适宜放养的特征,能够在生态养殖技术下进行自由采食,呼吸新鲜空气,获得清洁的水资源和充足的草料。同时家禽品种最好具备高灵敏性的特征,抗病能力强,可以较好地适应外界的生活,更好地生长。

3.3 合理设置家禽棚舍

种养结合的养殖方式能够有效节约家禽棚舍的修建成本,但是为达到理想的生态养殖效果,还需要建设相对比较规范的棚舍,用于家禽遮风挡雨、保温增温,并且在夜间更好地进行栖息。建舍的时候,最好选择在向阳、通风、地势稍高、没有积水的地方进行修建,同时靠近水源和草场,便于家禽进行觅食。另外要控制好圈舍内部的环境,保证室内通风状况好,并且干湿度合理。冬季有取暖设备,夏季有降温设备。同时定期做好棚舍的消毒工作,避免感染各种疫病。

3.4 疾病防治

养殖工作进行时,要做好疾病预防工作。首先要结合养殖实际,制定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任何车辆、动物以及外来人员都不能进入到养殖区域中,必要时,要做好消毒措施才可以进入;其次要结合养殖区域中家禽的生长实际、家禽的品种以及区域疫病流行状况等,制定科学的免疫接种制度,定期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养殖过程中,一旦遇到疑似患病的家禽,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隔离消毒措施,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对于病死家禽,做好无害化处理,避免造成二次污染;控制好放养密度,例如果园养鸡每亩放养数量可控制在30~50 只之间,稻田养鸭养殖密度为每亩稻田放养雏鸭或成鸭12~20 只。避免养殖密度过高影响作物生长或是影响自身的健康生长;日常还需做好粪便的清理工作,及时采取各项消毒措施,降低疾病的发生几率;对于药品的使用,禁止滥用抗生素,要结合病症,有针对性用药,避免出现药物残留,影响生长品质[2]。

野外生态养殖,家禽采食各种昆虫,接触的环境比较复杂,非常容易感染各种寄生虫病,尤其是蛔虫、绦虫等,所以需要做好驱虫工作。可在放养后的1 个月,进行首次驱虫,再间隔半月时间进行第二次驱虫。驱虫药物可选择丙硫咪唑片剂等药物,将其加入到补饲的饲料中,第二天做好粪便的清理工作。

对果园、林地使用农药时,应该选择高效低毒的药物进行疾病防治,同时暂停放牧。放牧最好选择晴朗的天气,最初要控制好放牧时间,随着家禽的生长,逐渐延长放牧时间。

3.5 饲养方法

养殖工作进行时,要把握好科学的养殖模式,结合家禽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环境等,合理进行补饲,满足其各个生长阶段对于饲料的需求。像生态养鸡,鸡在生长过程中会自由采食生活环境中的昆虫、嫩草以及各种草籽,之后可适当进行补饲。可以结合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种植各种适口性良好的牧草供各种家禽食用,保证其能够获得充足的牧草资源,促进其生长[3]。

3.6 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

当前关于种养结合的家禽生态养殖工作,还缺乏相关专业合作社的支持。政府以及农业部门,应该结合养殖实际,成立专业的合作社,引导广大养殖人员积极开展生态养殖,逐渐扩大养殖规模,做好防疫工作,科学放牧。帮助养殖人员科学规划养殖区,制定科学的生态养殖方案。

4 结语

综上所述,种养结合条件下,家禽养殖工作采用生态化养殖技术,能提高养殖质量,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新时期养殖人员需要做好技术探究,科学进行技术应用,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食品安全。

猜你喜欢

家禽种养畜禽
大通湖流域稻虾种养尾水分析与治理对策
稻-鳖-鱼生态种养技术要点总结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浅谈如何提高家禽的防疫意识和管理措施
浅析家禽的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家禽养殖中疾病预防的综合措施
袁善楚
饲粮锌在畜禽机体中的作用
早春预防畜禽感冒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