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的幸福

2021-11-23河合隼雄蔡鸣雁

小读者 2021年3期
关键词:家庭教师意愿一流

□文/河合隼雄 译/蔡鸣雁

父母都会祈祷自己的孩子得到幸福,甚至不乏那种为了孩子的幸福牺牲自己也无所谓的人,而且也有许多践行这类事情的“美谈”。

祈愿孩子幸福的舐犊之情以及作为父母的努力,虽然令我心生佩服,但有时不得不说他们打错了算盘。

比如有这样一位父亲,上初中的孩子不想上学了,于是他叹息:“现在的孩子太不知足了。”这位父亲小时候因为家贫,小学毕业后家人就不让他上学了,于是他只好半工半读,总算有了今天的成就。他不想让孩子也受那种辛苦,便在孩子上小学时给孩子报课外班、请家庭教师,还让孩子上了一所很好的私立初中。

正因为父母之前为孩子做了这一切,所以说孩子偷懒不上学是“不知足”。

这位父亲当然希望孩子幸福,殚精竭虑就是为了让孩子免受自己小时候的辛苦,可是站在孩子的立场来看,可能很难判断没有钱的“辛苦”和违背自己意愿去上补习班或被迫跟着家庭教师学习,哪个更不幸福。如果把关注点放在是否按照“自己的意愿”上,那是否可以说后者更不幸呢?

祈愿孩子幸福的父母,真的是在祈祷孩子得到他们想要的幸福吗?我们有必要考虑一下,难道父母不是随意制造出自以为是的孩子的幸福,并相信孩子是幸福的,希望自己因此心安理得吗?

据说,日本中产阶级的商业人士也经常读一些关注心灵的读物。我比较纳闷他们为何开始对心理问题感兴趣了。有人向我解释,因为之前他们认为毕业于一流大学后进入一流企业工作,就等于未来的幸福有了保障,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走这样的路。但想想自己现在所处的状态,才渐渐明白不能简单地那样认为,于是他们开始读书,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线索,找到一种让孩子真正幸福的方法。

日本的商业人士已经开始注意到“一流病”的危害,这是好事。从一流大学毕业后进入一流企业工作未必能带来幸福;反之,我渐渐见到许多人因此而变得不幸。这并非因为“一流”不好,而是因为“一流”的重负扼杀了一个人本身的个性和欲望。

祈祷孩子真正幸福应该怎么做呢?首先应该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正假借孩子的幸福之名,来获得做父母的心安和幸福。

无论怎么想,在考虑孩子的幸福之外无暇思考自己幸福的人,即使他们声称自己是为了孩子的幸福,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自己。

孩子的幸福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孩子自己获得幸福,守护孩子远比对孩子指手画脚、多管闲事更需要心灵的力量。

猜你喜欢

家庭教师意愿一流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大理大学入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不同社会阶层体育消费意愿和行为的比较研究
欧美文学作品中家庭教师的情路历程研究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家教热现象透析
浅谈家庭教师对中学英语学习的影响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让邮票成为孩子的“家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