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附属医院构建医学生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研究
2021-11-23宋文慧
文/宋文慧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1]。在2020年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关键时期,由于受经济下行压力和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叠加影响,高校毕业生求职困难增多,就业形势复杂严峻[2]。党和国家将就业工作放在“六稳”“六保”的首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事件,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明显短板和不足,部分地区公共卫生人才流失比较严重,面对医疗资源、医学人才短缺的问题,需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3]。在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医学生培养和就业工作挑战与机遇并存,高校附属医院为全力鼓励引导医学毕业生充分就业,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协同保障,探索就业精准帮扶,在构建医学生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4]。
一、将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工作纳入“三全育人”格局和“十大育人”体系构建
高校附属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三大职责于一体,给医学人才培养以及医教研工作统筹协调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需统筹全院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力量,强化过程管理,构建“三全育人”协同机制,充分发挥管理效能,才能把附属医院的特色和优势,有效转化为服务医学生成长成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适应社会进步需求的实践能力,在医学人才培养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高校附属医院要将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工作纳入“三全育人”格局和“十大育人”体系构建,写入校园二级规划编制中,统筹推进,落实监督。高校附属医院要分别以本科生教育管理,研究生扩招特别是专业型研究生扩招的实际情况,及时动态调整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理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教育、日常管理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在岗位设置、岗位职责、人员编制工作中充分考量,配齐配强人才队伍,落实考核与激励机制,特别是结合基础医学与临床教学教师队伍的实际岗位,切实创新考核与激励机制,使教学工作的任务量、成果等与教师的职称、绩效等挂钩,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归属感,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深化医学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医学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顺畅运行。
二、以医疗卫生行业需求为导向合理扩大招生规模并完善学科体系建设
高校附属医院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着力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建设专业化的招生和培养队伍。招生与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强在专业设置方面的分析研判,需对招收专业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前置,以医疗卫生行业的需求为导向,紧密对接,主动拓展就业市场,服务于合理扩大招生规模和完善学科体系建设。面对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高校附属医院要及时分析研判行业短板,紧跟国家政策和时代发展趋势,尤其是面对部分地区公共卫生人才流失严重,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医疗资源和医学人才短缺的问题,紧紧抓住国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契机,紧密对接医疗卫生就业市场,以医疗卫生行业需求为导向,加强学科建设,加大高层次专业人才供给,合理扩大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全科医学的招生规模,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建立以就业质量和水平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机制
学生教育培养是以学生就业为最终目标,医学生就学也不例外。因此,医学生的就业指导是一项日常的、经常性的工作,不能把“培养是培养,就业是就业”割裂开来,不以就业为目的培养医学生是对医学事业发展不负责任的,人才培养不落脚于就业上,就没有在回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无法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在认清2020届毕业生就业成果来之不易的情况下,在准确分析把握2021届及往后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基础上,要清楚认识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不是在毕业学年才做,而是以就业质量和水平来检验人才培养质量,要清楚认识医疗卫生人才市场和医疗卫生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医学生的职业发展诉求。一方面,在学生学历提升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一毕业去向上下功夫、想办法,在招生时把握好生源质量,同时,高校附属医院要从教学进度、实习安排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研究生招生考试、第二学士学位等升学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面的指导与统筹。另一方面,构建更广更深层次的高校附属医院、用人单位、学生间交流合作共赢平台,尤其是在教学见习实习阶段,加强与地市卫健委、医疗健康相关企业的对接,从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上加强学生就业市场的拓展。
四、以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保障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学生的学业成绩、就业质量直接反映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教师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水平,因此,要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下功夫、下力气。“教”与“学”都是一门学问,教师的教学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要充分发挥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教师同时承担教学和医疗工作的实际作用,进一步加强师资培训,组织开展多角度、多样式的教学技能培训学习,提升教学和带教能力,特别是要加强对本科生学业导师的系统化和专业化培训;与此同时,要巩固好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成果,紧跟5G时代信息技术发展步伐,加强线上教学和课程设计的培训,在后疫情时代注重网络课程建设。同时,还要加强高校附属医院教师的就业创业教学能力的培养,要以各类教研室等为载体,进一步加强教师就业创业教学能力训练,加大就业创业课程教师的培养力度,在教师岗前培训、课程轮训、教学研修、教学评比等活动中,把提高就业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作为重要的学习、培训和展示内容。
五、建立“一生一策”精准帮扶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台账
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是加强就业分类指导的基础,只有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教育管理人员全面细致掌握学生的学情、思想动态,才有遵循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基础,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对专业兴趣高、积极主动性好、职业发展定位明确的学生,可以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以外扩展知识面、增加技能;对兴趣和职业发展定位不够明确的学生,要以引导为主,培养其对医学专业的正确认识,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适当加压,督促其进步。高校附属医院要通过学生教育管理部门、辅导员等部门,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调研分析,做实做细学生信息分类梳理统计,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促进就业计划,全面掌握学生就业困难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教育服务,做好精准帮扶工作。对贫困、少数民族、残疾、求职困难等毕业生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提升、岗位推荐、心理辅导等就业创业辅导和服务工作,建立台账,一人一策,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求职、心理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六、深挖医疗卫生行业就业岗位资源,大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附属医院要深挖岗位就业资源,不断拓展校内外就业市场渠道,丰富就业信息资源,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就业岗位。附属医院要紧盯本单位人员招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生、科研助理岗位招聘等关键环节,加强政策的宣传和解读,结合对毕业生的专业特点和就业意愿信息分类梳理,及时挖掘推送就业岗位和信息,推动政策性岗位的应用和充分发挥作用,在每年招生和就业工作中,定期与各地卫健委对接调研医疗卫生有关单位的用人需求并推介学生。与此同时,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探索实施“预就业”模式,除了安排学生到符合教学基地条件较好的医院实习外,还可以邀请具备相关资质的医疗卫生行业相关企业提前进入高校附属医院选聘实习生,进一步加大培养推送医学毕业生到医疗相关企业实习任职的工作力度,积极引导毕业生到新技术、新业态、新经济领域就业,从而进一步保证有就业意愿的学生100%就业。
七、强化教育引导,大力支持和鼓励医学生服务基层
一方面,要在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利用好医学生身边榜样素材和案例,感染和凝聚青年学生,特别是以医疗领域选树的先进人物和抗疫先进典型,持续开展医学生身边的榜样教育,将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归属感。另一方面,帮助医学生了解医疗卫生行业就业形势和人才需求,组织医学生学习基层就业政策,鼓励毕业生积极投身基层和边远艰苦地区就业,加强对“三支一扶”“特岗教师”“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的大力宣传,宣传和落实学费补偿、学费资助、助学贷款代偿、优抚安置等政策,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弘扬奉献精神与获得劳动薪酬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