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公平原则在民法基本原则构建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2021-11-23黎永乐

就业与保障 2021年6期
关键词:民法公正民事

文/黎永乐

公平公正的原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条文中规定的基本法律原则之一,在中国特色的法律知识体系的建设中,尤其具有强大的法律生命力、悠久的哲学历史性和延续性[1]。伴随着我国法治道德教育的不断深入普及,人们的政治法律知识不断增加,法治道德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侵权纠纷进入民事法庭。而当现行的相关法律政策规定不完全能够提供明确的决策依据时,公平公正原则在我国司法体制实践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凸显。公平公正原则在我国法律的实际应用中存在优、劣势。一方面,它有助于有效解决我国法律运行规则中普遍存在的诸多缺陷,实现司法个案的公正合理化[2],最大限度地正确引导和有效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另一方面,也有可能直接导致一些法官以公平公正原则的法律名义滥用裁量权,滋生许多司法腐败,损害国家法律的权威和司法尊严。特别是近年来,出现了24起具有重要社会影响的法律纠纷。这些都无疑使得深入研究公平竞争原则的合法滥用及其使用规范化的实际情况,显得更加必要和迫切。

一、公平原则是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民法基本法律原则可以作为研究处理一切民法法律问题的基本准则。它也是民事机关立法、司法和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规范。它深刻体现了我国民法的理论本质和法律特征,深刻反映了我国公民法治社会和民主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要求,突出表达了我国民法基本法律价值意识取向。它本身还是一种符合民事行为伦理规范和社会价值观的判断行为标准。基本民事原则的法律效力始终贯穿于我国民事法律法规制度和行为规范之中[3]。公平公正原则到底是不是目前我国现行民法的基本法律原则,学界众说纷纭。一般来说,公平公正原则其实可以明确看作它只是公民义务法的一项法律原则,而不是任何民法的基本法律原则。表现在公平诉讼原则上,它贯穿于民事诉讼立法的整个过程。例如,物权的合法取得必须应当具有一定道德性和合法性。物权法的取得,如优先购买、时效性、追加等取得方式,是房屋物权法中明确规定的作为判断房屋当事人最终是否能够公平顺利取得房屋物权的重要标准。并且,公平诉讼原则与其他各种民法诉讼原则相辅相成。与其他的民法诉讼原则相比而言,公平诉讼原则同样具有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

二、公平公正原则在我国民法基本伦理原则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体现

(一)公平概念辨析

在遵循民法基本道德原则的社会价值的实践过程中,公平性的概念被社会广泛运用。通过利益评价理性行为,从而形成的一种具有固定评价模式的利益评价行为手段和判断评价模式。首先,它体现在处理各类民事纠纷诉讼过程中,能够合理化地反映我国民法的法律公平性,并具有一套相对固定的法律评价标准,从而可以作出合理的民事判断。其次,公平经济概念与民事经济活动密切关联,它主要是从许多民间民事经济管理活动中产生的。对于社会经济主体利益的获取评价,以公平为经济评价第一原则的评价理念更为合理。公平正义概念在我国民法实践中的广泛运用,能够使公民利益与义务主体之间的平衡关系得到合理解释。最后,民事诉讼活动中公平公正理念的基本价值如何实现也是我国民法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法的根本价值在于有效解决民事法律利益上的纠纷。然而,在目前的国家法律制度运行管理过程中,公平公正原则更详细的法律解释没有明确。因此,我们应当在我国民法的理论实施实践过程中将其不断地创新并完善优化。

(二)公平经营分析

公平法治运行原则是以公平的法治理念体系为理论基础,在针对这些特殊的民事司法利益主体关系的内在合理性时,对这些司法活动主体和民事利益主体关系进行了客观的价值评价和自我性的判断。从公平有序运行的基本特征角度进行理论分析,主要体现在我国民法的基本运行原则上:第一,公平有序运行,即能够对权利主体之间的基本利益分配关系结果能够及时作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公平评价。因此,公平公正原则在司法运行实践过程中既能作为立法者的公平立法理念得到充分体现,又能使人民群众利益安全得到有效维护;第二,民事纠纷在日常民事诉讼活动中不能使公平公正运行的社会价值意义得到充分体现;第三,公平社会概念理应是社会运行的重要理论认识基础。因此,民事诉讼主体在依法行使自身的司法职权时,需要在法律心理上努力架起一座公平的法律桥梁,从正确的角度去充分认识具体立法者和具体执法者的基本判断,符合公平正义观念的基本标准,最终才能实现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公平标准和具体要求。

(三)公平理念与公平运作的关系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公平原则分为两个层次:公平观念和公平运行水平。二者在民法基本原则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合理判断民事利益的重要标准和方法。公平原则分为公平概念和公平原则两部分。它们在表现形式上有一些不同。首先,公平的概念和公平的运行促进了对公平原则价值的深刻理解和正确定位,即公平原则意味着生产者有权规定分配方式。其次,我们所理解的公平原则是一种抽象的存在,很难对其进行明确的分析,而法律的确立需要一定的标准。因此,有必要对公平原则的含义和内容进行详细的分解,以促进人们用公平和公平运行的概念来解读公平原则,使其内在价值和意义能够得到更好的理解和把握。

三、公平公正原则在我国民法基本伦理原则体系构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公众对民法的认识

公平是法律始终保持公信力的重要原因。如果民法本身的公平原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被打破,公众就会对法律产生怀疑的态度,最终会影响法律适用的效力,影响法律的规定最终将成为一句空话,既不能充分发挥其自身价值,也给我国实施法治带来诸多困难。通过公平原则在民法基本原则建设中的有效运用,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立法工作的公平正义;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民法本身的公平性,真正从公众的实际利益出发完成法律法规的制定,让民法能够切实有效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公众对民法的支持和认可。

(二)提高立法的效率和公平性

提高立法的效率和公平性是法治社会的必然产物。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缩小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确保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也是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工作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因此,将公平原则作为民法基本原则建设的重要意义,对于提高立法工作效率,立法目的能够得到充分保障,有利于民法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对一些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也可以及时纠正,朝着规范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减轻立法工作量,提高立法工作效率,确保立法工作的有效性。

(三)更好地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根本原则,既是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国家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原则,更是民法建设的一项重要原则。民法作为规范民事活动的一般法律,在构建基本原则过程中,必须贯彻公平原则,并予以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平原则在法律的各个方面和细节上得到贯彻,才能充分发挥民法本身的公平正义。如果不把公平作为宪法的基本原则和本质含义,就会影响民法这一普通法的公平性,影响法律本身的公正性,使法律的公平运行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最终公民的合法权益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障。这充分说明了公平原则在民法基本原则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公平原则的作用,使公平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为公平工作提供充分保障,在民法的基本原则中要把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从而最终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和谐法治建设是我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的最终愿景。在经济水平和城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如何构建公平公正的社会法律体系,已成为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的课题。通过对公民权利基本原则的认识,能够更好地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提高公民的法律使用效率,它对中国法制的进一步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此,需要国家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有效地把这一原则运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为权益保护等提供充分的保障。

猜你喜欢

民法公正民事
民事推定适用的逻辑及其展开
论民事共同诉讼的识别进路
迟到的公正
《民法总则》第171条第3款评释
论习惯作为民法法源——对《民法总则》第10条的反思
民法总则立法的若干问题
公正赔偿
加强民事调解 维护社会稳定
胎儿权益的民法保护
弗雷泽的三维公正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