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丽青瓷艺术特征研究
——以高丽镶嵌青瓷、铁画青瓷为例

2021-11-23陈墨缘

流行色 2021年6期
关键词:铁画高丽釉色

陈墨缘

南京工程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67

高丽青瓷是朝鲜半岛高丽王朝统治时期烧制的青瓷器。相关青瓷考古资料记载,高丽时代(918-1392年)生产的青瓷器由于受到了同时期以越窑为代表的中国青瓷窑系工艺技术的影响,逐步在后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在当时社会引起了较大的关注度,并成为十二至十三世纪的东亚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青瓷之一。本文以高丽青瓷中独具代表性的镶嵌青瓷和铁画青瓷工艺为中心,结合两者工艺上的关联性,从历史渊源、工艺特征、表现形式等角度切入,进一步结合考古发掘和历史文献资料,试图探寻两者之间关系,独特的技艺之美。

一、高丽镶嵌青瓷与铁画青瓷的渊源

纵观高丽青瓷的发展历史,12~13世纪是高丽青瓷的全盛期。如翡色青瓷、人物及动植物形态的象形青瓷、镶嵌青瓷、铁画青瓷等多种多样的青瓷种类及装饰技法相继出现。尤其是镶嵌青瓷和铁画青瓷的发展代表了当时朝鲜半岛陶瓷在制作工艺上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

镶嵌技法的出现是高丽青瓷纹样装饰上的一次重要创新,对于后代陶瓷的工艺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影响。从养怡亭记录相符的康津郡大口面沙堂里窑出土的青瓷碎片可以推定12世纪初至中叶,其中含有镶嵌青瓷碎片。由此,可以推断出镶嵌技法产生于12世纪中叶或稍早一些,12世纪后半期得到发展逐步进入鼎盛时期,并持续到13世纪中期。[1]

在高丽青瓷中翡色青瓷和镶嵌青瓷久负盛名。而这个时期除了镶嵌技法外,还制作出了通过颜色的矿物颜料来装饰纹样的铁画青瓷。在1980年代,从全罗南道莞岛发掘出土的青瓷以及海南一带的遗址调查来看,11世纪中叶后到12世纪期间,高丽时代铁画技法开始发展。13世纪前半期的高宗年间(1231~1259)达到高峰,而镶嵌青瓷在这个时期也是全盛期,两者的技法均变得更加成熟,纹样以牡丹唐草纹和菊瓣纹带为主。13世纪前半期,除了铁画青瓷也带来了铁彩青瓷的发达,铁彩上镶嵌的云纹、柳纹、鹤纹、草花纹等有个性的铁画青瓷的梅瓶、茶壶、直筒瓶等优秀的作品被创作出来。13世纪后半期,技术逐渐走向衰落,尤其在器型和纹样上呈现出镶嵌青瓷与铁画青瓷的高丽程式化特点。

二、高丽镶嵌技法与铁画青瓷的艺术特征

(一)釉色

自古以来先人就对青色怀有敬意,这种尚青的内在精神需要则带动了瓷器釉色以青为主的审美取向,古代青瓷器更有为了突出釉色之美以“无纹而饰”的原则作为器物装饰。关于高丽青瓷釉色,宋人徐兢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器皿”中云:“陶器之色青者,丽人谓之翡色。近年以来,制作工巧,色泽尤佳。”[2]即学界常以翡色青瓷来定义高丽青瓷釉色。“翡色”其说法明显是受中国晚唐五代越窑“秘色瓷”称呼之影响,由此可见高丽人对中国青瓷文化的崇尚。相对于“秘色瓷”翠青中透着嫩黄的发色,伴随抽象、象征性的意象表达和深邃、朦胧的感官之美。高丽青瓷的“翡色”表现出的是翡翠般绿色,以澄明、艳丽的半透明状示人。10世纪以后由于在釉层下以刻划、印花、镶嵌、铁画等表现技法的流行,到镶嵌工艺的顶峰期为了追求釉下纹样的清晰度,釉层变薄的同时透明度不断增加,导致胎色的灰色突出与釉面翡色同时出现,呈现灰青色。高丽青瓷因使用浸釉法施釉,常因形态结构变化及釉水的流动。不难看出,在薄釉处底部灰色的胎体釉层厚的地方呈现出的翡翠色泽更为浓郁,突出了多层次、多个转折面的变化韵味。

(二)装饰技法

高丽镶嵌青瓷独特的魅力得利于镶嵌工艺在工艺技术上的应用,与金属器的金银错、漆器的螺钿镶嵌工艺有异曲同工之处。是在瓷胎上先刻出纹样,再根据需要填入白、赭两色瓷土,经低温素烧后成形,后施釉高温烧制而成。高温焙烧后含有大量铁份的赭土于高温还原气氛中发色为黑色,在淡雅清幽的青瓷釉色衬托下黑白瓷土的对比变化与线条流利的刻工相得益彰,描绘出富含层次的自然景观风味。

高丽铁画青瓷则属于釉下彩绘工艺,制作铁画青瓷的工序是以铁的氧化物为主要成分调制出纯度较高的红色黏土质的粉末作为矿物颜料,在器皿表面绘制纹样后,再施半透明青瓷釉入窑烧成。利用氧化铁作为着色剂,使纹样在高温烧制后发色,又因窑内烧制气氛、浓度、釉面厚度的不同呈现黑色、褐色、赭褐色等。

工艺特点上镶嵌技法凸显的施纹手法与铁画技法的调配方式效果上尤为相似,两者在烧成之后均能呈现出同样的黑白为主的强对比效果。镶嵌技法是通过阴刻纹样后选择性地镶嵌瓷土和白土而呈现的细致的黑白效果。铁画技法则是在器面上用毛笔等软质工具直接在胎体上作画,因而显得精细度相对较低,但从制作效率上看此施纹技法更为容易。

高丽青瓷镶嵌技法细分可分成两类。一类为剔去纹样部分的胎土后视需要填入白、赭两色瓷土,此类多为线镶嵌与面镶嵌两类。另一类为剔去纹样以外背景部分胎土,将白、赭两色瓷土中选其中之一填入,使纹样以素面釉色在白地或黑地中呈现,称之为逆镶嵌。无论是面镶嵌还是逆镶嵌的方式进行装饰,意在利用更大面积瓷土颜色对比来突出纹样样貌,与铁画青瓷勾勒、填涂纹样后效果一致。例如,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青瓷镶嵌牡丹纹瓢形注子是典型的运用了逆镶嵌和面镶嵌的方式来凸显纹样,可以看出因为经过了雕刻后填土的工序,受到力度影响,纹饰的色泽、饱满度以及纹样轮廓精细化的处理,体现出比画更为真实、有力的艺术效果。而铁画技法描绘下的纹饰笔法灵动不受轮廓限制更为自由奔放,展现出了天人合一的道家民间美学与人文精神。

(三)造型

在高丽镶嵌青瓷和铁画青瓷的发展过程中,同时期中国陶瓷的对其影响深远。特别是在与北宋和辽的对外交流发达的11世纪晚期至12世纪前半期,多样化的中国陶瓷品类传入到高丽。[3]由于所处自然环境、文化氛围及政治体制的不同,高丽镶嵌青瓷与铁画青瓷崇尚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才是美的至上。从造型上来看,器形逐渐脱离中国的影响,无论是瓶、壶还是碗、盘多以曲线为主,线条流畅优美,注重细节处理。这一点上区别于中国青瓷棱角分明、张弛有度的形制特征,而是在功能与审美有机结合的同时,呈现出民族特有的温和、自然、圆润、流畅的体态表现其中。[4]两者在器型的种类与形态大致相像,镶嵌青瓷的主要发展期在高丽中期之后,此时梅瓶S字形曲线的弯曲幅度逐渐增加。肩部到底部的曲线呈明显的S字形,而铁画青瓷造型多以肩部外凸后逐渐向下內缩,几乎没有近底处向外回撇的情况。

三、结语

高丽青瓷中的镶嵌技艺与铁画技艺在朝鲜半岛青瓷发展的鼎盛时期被广泛使用,其高水准足以媲美中国青瓷,体现出的正是高丽固有的陶瓷风格。本文从两者釉色、工艺、造型、三个方面分析其借鉴吸收中国陶瓷文化后所形成的自身独有的特征,为今后中韩青瓷技艺交流、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与借鉴,对于全面认识两国陶瓷的演变与传承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铁画高丽釉色
“有温度”的铁画
——储铁艺铁画作品欣赏
如意
高丽莉作品赏析
清三代釉彩釉色的继承与创新
现代陶艺肌理与釉色结合研究
母与子
探访非遗芜湖铁画传统手艺获新生
寿州窑瓷器釉色之流变
《高丽史》1所见女真诸部朝贡高丽情况研究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芜湖铁画的价值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