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育研究

2021-11-23吴京津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8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道德体育

吴京津

(天津外国语大学体育部 天津 300204)

人们在整个学生阶段都需要进行体育学习,通过体育的学习,学生无论是在体魄还是精神人格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提升。由此可见,体育教育对学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体育教学在高校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往的高校体育教学单纯以强身健体为主,随着教育的改革及其不断推进,体育教学不能仅局限于强健体魄,还需要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

体育教学涵盖道德教育的任务。体育锻炼是一项同时调动身心的活动,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并不是只有身体参与其中,学生的思想也会发生一定变化[1]。体育锻炼十分消耗体力,刚开始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在面对运动带来的疲劳感时,都会对自己能否继续坚持锻炼产生疑惑。但是,随着学生的不断坚持,其目标会越来越清晰,也就有了足够的信心面对运动过程中的困难。学生在坚持锻炼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养成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由此可见,鼓励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并使学生积极地解决锻炼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塑造学生的精神品质,也能够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体现出“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感染下,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得到增强,集体荣誉感也随之提升。道德方面的教育效果是体育本身所具备的,也是不能够被忽视的[2]。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有效方式。体育具有多样性,丰富的课堂内容是丰富学生内心的基础和前提,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也不相同,因此体育教学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例如,分组练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个人竞技类项目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升个人能力,培养拼搏精神。此外,体育教学活动范围大,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来规范体育课堂纪律和秩序,这也有利于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

2 高校体育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2.1 明确主次关系

高校体育作为面向全体普通大学本科生的公共课程,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学生的情绪、人格品质、意志力等方面,效果更加明显[3]。但对于学生的不良心理问题,还需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心理测评,来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发现问题并及时干预解决。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心理辅导课、公益活动、拓展训练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建设,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心理与不良行为,从而减少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因此,高校体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够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有利于帮助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更好地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2.2 明确人与健康的关系

顾名思义,体育是身体的教育。体育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体育运动,强健体魄,改善身体素质。高校体育教育除了要注重“身体锻炼”之外,还要重视体育教育中的“育人”。“育人”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也是教育最初的目的。大学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詹姆斯·杜德斯达认为,大学在社会的进步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4]。大学学习氛围浓厚,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培养自身的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标准。因此,大学体育教育需要本着“育人”的原则,在锻炼学生体魄的同时,也要改善其精神。

2.3 明确共性发展和和个性发展的关系

高校体育教育主要以体育课程教育为主,以其他各项体育竞技为辅,两者相辅相成,在对体育理论知识基础和各类技能进行教学的同时,达到增强学生体魄、开拓学生视野、健康学生身心的目的,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培养情感,发展思维能力,完善自己的人格[5]。通过体育教学完善学生人格及发展学生个性时,要充分意识到学生性格的多样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体育人文精神对于高校体育教学而言尤为重要。高校需要坚持通过体育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通过体育锻炼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干预,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发展自身的特征,塑造个性,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之更清晰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3 高校体育教学与思想道德培育相结合的措施

3.1 转变体育教学理念

实践是在以理念为指导的基础上进行的,正确、先进的高校体育教学理念是高校顺利进行教育实践的基础和前提,也是高校教育实践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传统教育主要是以应试为主的应试教育,只侧重于思想道德中的“政治教育”理念,较为片面,不能满足教育的需求。因此,在构建教育目标时,要整体考虑教育的作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第一目标。当前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智力为主,忽视了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养,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3.2 实现社会—家庭—学校联合

单纯沿用旧的教育方法会造成教育的失衡,不利于发挥教育应有的效果。因此,需要在旧方法的基础上探究新的方法,探寻更好的教育手段。经过不断探索,发现多方合力可以更好地发挥道德教育的效果。尤其是将社会—教育—家庭三者相结合,可以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将教育效果最大化。以往的道德教育主要针对学生开展,学生离开学校后,道德教育也就不复存在。这种道德教育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局限性不仅存在于道德教育的时间和地点,也存在于实施道德教育的主体。除了辅导员之外,基本没有人负责学校道德教育。由此可见,传统的教育观念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对学生道德培育工作的推进具有一定的阻碍。因此,高校管理者要更新教育观念,以将道德教育与日常学习生活相结合为目标,促进高校与社会的融合,从而将受教育者的活动范围扩大到家庭—学校—社会。学生也要能够及时更新自身的学习观念,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拓展视野,接受信息,在社会中培养自身的道德素养。同时,高校也要增强对学生的引导,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总体来说,只有将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道德教育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更具有针对性,从而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3.3 创新教育模式

将正确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适当进行创新。互动式和融入式教育是将思想道德教育与体育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这2种教育方式也是教育模式上的重大创新[6]。

3.3.1 开展互动式体育教育

互动式体育教育是一种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新型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强调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教育模式体现的不仅是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更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大学生作为较为成熟的群体,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实行互动式教学,能够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从而使教育更加高效。在互动中,道德教育能够具体化,学生也能够体会到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进而更加重视对自身道德修养的培养。体育教学中的互动教育多样化,首先是师生间的互动,师生互动并不是单纯的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完成,而是师生合作,共同参与课堂,在课堂中增强彼此之间的默契,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其次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当下很多学生不愿与他人交流,这是现代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在学生之间建起一座桥梁,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改善学生之间的关系,使道德教育的效果在每个学生身上清晰地体现出来。教师应将道德教育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有助于逐步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形成更完善的人格。每一个教学内容都可以作为媒介,教师可以将道德培养融入其中,这样学生可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违规的事情时有发生,学校要严格管控不良行为,将其对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影响降到最低。及时更新体育教学中互动教育的理念,增强学生和教师对互动式教学的认识十分重要。此外,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以确保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体育课上,可以采取共同练习的方式进行互动,例如,在进行网球训练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对练,在此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不足,纠正存在的技术性问题,既有利于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水平,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辩论的方式,针对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在双方思维的碰撞中提升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增强学生间的互动。

3.3.2 开展融入式体育教育

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标准及理论知识,增强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的能力。但是,理论知识只能够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对于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作用较小,因此,大学生需要将“自为”道德融入其道德选择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快速掌握理论知识的方法之一。因此,将道德培养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中,可以使大学生在学习道德理论知识时更有针对性,学习效果更加明显。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特殊的运动,可以反映出很多社会现象。大学生进行体育学习时,相当于有了自我选择与自我判断的机会,这能够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因此,开展融入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的道德能力是可取的。自我思考是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有所收获的前提,坚持开展融入式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道德理论知识,让学生理解不同的道德信仰,在面对不同的体育道德信仰时,可以相互交流,达成共识。只有学会交流,体育道德能力才能提升。总而言之,开展融入式道德教育,需要将道德教育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技能学习与道德培养相结合,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道德体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我们的“体育梦”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