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数计算的高效策略探讨
2021-11-22孙波
孙波
摘要:本文立足于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分数计算能力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分数知识的性质、教学规律以及实践训练的联动作用,从而采取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来强化学生分数计算的水平,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力。
關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分数计算;策略探究
一、影响小学数学分数计算的原因分析
学生对于分数概念的理解出现偏差。小学生认知能力尚处于薄弱阶段,在接受教师概念性讲解的时候,没能够深入理解,无法依据书本教材的解释进行灵活性的转换,无法从测量的角度,而是单纯以“划分”的角度来对分数概念进行片面的理解,进而使学生思维局限于“整体与局部”之间的结构当中,对于分数的部分与整体、两个数的商两种概念意义没能整合归纳到一起。
在分数计算时,学生也会出现一些错误。在学习与“分数除法”相关的内容时,它是以分数的乘法运算为基础的,分数运算又是以分数乘除法为核心的,学生在进行分数的乘除法计算的过程中产生错误的原因主要有:
例:小黄走4千米路需要用小时,小明走千米路需要用小时,请问两个人谁走路的速度比较快?
这个问题的实质在于应用“路程÷时间=速度”这个公式来计算速度,之后再进行快慢问题的比较。这道题以及类似题型,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主要为:
对分数除法计算产生回避的问题。一部分学生在求解的过程会这样去计算:
出现上述计算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受到前面乘法运算的影响而出现知识的负迁移的情况。
对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分析产生错误。一部分学生在列算数式时会写成÷4,但是正确的列式应该是4÷;一部分会列成÷,其正确的算数式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学生对路程和时间的数量发生了混淆,因此在计算时颠倒了两者之间的位置。
部分学生对于运算过程出现的变化和“颠倒相乘”之间的关系把握不到位。从上面的运算过程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像是÷,其实是将千米视作一个具体的数量,它是由3个小时路程组成的,则÷3就可看作是1个小时所走的路程,再通过推算则能够得出÷3×4就是在1个小时内所走过的路程,也就是速度。但是学生对于这种推算和变化还是没能够理解透彻,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当前小学数学分数计算教学中更多是记忆性知识的讲解,对于其意义的引导还是过于机械化,阻碍了小学生良好的计算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二、小学数学分数计算的高效策略
(一)针对加减法分数计算的策略
利用学具来加深学生对于计算知识的理解。多动手、多动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根据认知规律,我们可以知道小学生对于知识概念的理解一般是从具体到抽象,因此可应用教具来帮助小学生理解分数计算的原理。通过强化同分数分数的理解,再逐渐深入到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学习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教师需要事先让学生准备好一些圆形的卡纸,并将卡纸划分成5个等分,并将颜色涂黑。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直接对分数加减算法有所感悟。
结合直观的算理和抽象的算法。通过让学生切身体验从较为直观化的算理逐步向抽象的算法的整个变化过程,才能更好促进学生对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进行异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运算中,可以先让学生动手实践,初步理解异分母分数加法是现将其化成同分母分数,之后再进行相加减。
(二)针对乘除法分数计算的策略
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内容教学应避免停留在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的阶段,而是要立足于乘除法计算的基础上,去解决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更好地强化他们对运算法则的理解。
可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来丰富情境的意义。在分数乘法计算中,例如计算:×,可利用8个小正方形排列组合来加深理解。如图1所示,可将1个小正方形看作是单位1,1即是整体,之后平均分成2个部分,一份为,之后再将这再平均分成4份,如图2所示,我们能够分析得到为,也就是×=1××=。这种数字与图形相结合的形式是加深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的高效手段之一。
分数除法中,小学生对其的理解是存在一定困难的,本身“倒数相乘”其实理解起来难度并不算高,但是大部分学生都停留在只知道概念不知道过程的阶段。
三、结语
提高小学生分数计算的能力,必须从实际当中来强化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的理解,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数学直觉,体会运算法则对于分数计算的助益。作为教育者,我们也应该对各种教学模式有所了解,全面地加强学生数学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还有数理运算等数学核心素养,创造新时代创新教育的价值体系。
参考文献
[1]龚卫权.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分析[J].教学·信息,2019(52):88.
[2]张红军.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研究 [J].新课程·中 旬,2019(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