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说中国人移居海外的历史

2021-11-22侯光

文史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猪仔唐人街

侯光

摘  要:中国人移居海外,成为华人华桥,早在先秦时期即已开始。其后历经秦汉以降2000多年,至今已具有6700多万人的规模。他们对所在国(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不过,近代以来直至新中国成立的这段时期,海外华人华桥的移民史亦饱含血泪。

关键词:华桥华人;唐人街;猪仔

海外华桥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国华桥人研究所编撰的《世界侨情报告(2020)》蓝皮书,截,包括新移民在内的我国海外华人华桥有6700多万人,分布于世界198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所在国(地区)社会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国际经济的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触角。海外华侨具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前途、繁荣、强大,为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人何时开始移居海外,众说纷纭。箕子封于朝鲜、徐福东渡日本,在我国世代传为美谈。然而,中国人出国并不一定意味着华侨的形成。“华桥”一词有其特定的内涵,通常是指移居国外的中国人。古代移居国外的中国人并不称为华侨,多称为“汉人”“唐人”“华人”“中国人”“中国贾人”“北人”“住处蕃”“中华人”等。鸦片战争以后,海外中国人被称为“华工”“华民”“华人”“华商”等。“华侨”一词,最早见于1883年郑观应呈李鸿章《禀列洋通商大臣李傅相,为招商局与怡和,太古订立合同》:“凡南洋各埠华桥最多之处,须逐渐布置,亦派船前往。”1898年,日本横滨华侨学校成立,华桥一词正式见于文字。1903年,梁启超撰《记华工禁约》问世,记述了美国华侨的历史,是中国第一部侨史。从20世纪初起,华侨即成为海外中国人的通称。由于海外华侨形成的历史源远流长,我们现在也将中国古代具有中华民族特征、移居海外、仍保持有中国国籍的人称为华侨。现在,海外华侨绝大多数人已经加入了居住国国籍,成为海外华人。

中国人移居海外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一、秦汉魏晋南背朝隋唐时期

早在先秦,我国史籍《诗经·商颂·长发》就有“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和《韩非子·亡征》所谓“羁旅桥士”的记载。据考证,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殷,箕子义不臣周,率其封国(在今山东境内)民众徒居朝鲜。今朝鲜平壤郊外尚有箕子陵、箕子井田古迹,公元前333年,楚威王伐越,一部分“越人”迁到了今越南红河流域一带。秦统一中国,秦始皇遗“徐市(即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史记·秦始皇本纪》)。徐福渡海到达日本国,并征服了土著,在今日本歌山县、新官町县长住下来。今日本有徐福墓、徐福村。汉代,随着南洋和印度洋航路的开辟,中国商人到了东南亚、南亚地区,有些商人留居于当地。《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会稽东冶县(今福州)人有入海行遭风,流移澶州者。”澶州,有人认为即今菲律宾。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瓜哇和加里曼丹等地,发掘出大量汉代陶瓷用品,证明汉代中国人即到达南洋地区。三国时,东吴孙权曾派人出使湄公河下游的扶南国,有的人并在此定居下来。在印度等地,也有中国僧徒定居学经。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不少中国人侨居朝鲜、阿拉伯和东南亚各地。李长傅《中国殖民史》引阿拉伯人马素提《黄金牧地》一书:公元943年,马素提途经苏门答腊,见到“有许多中国人耕植于此岛,而尤以巴邻邦(今巨港)区域为多,盖避中国黄巢在乱而至者”。东南亚各国相继发现大量唐代陶瓷器、铜和骨器雕制品等,也证明唐代中国人移居东南亚各地的事实。唐人杜环著《经行记》记载,在西亚大食国(阿拉伯帝国)有“汉匠起作画者京北人樊淑、刘璟,组织者河东人乐环、吕礼”。中国的造纸术通过移居西亚的唐人传入了中亚、西亚。从唐代开始,海外诸国称侨居当地的中国人为“唐人”,聚居地为“唐人街”,中国产品为“唐货”,中国文字为“唐人书”等。

二、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

宋元时,中国人移居海外出现了一个高潮,并以商人为主体。宋时,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加之造船和航海技術(指南针)的发展,以商人为主体的中国人,包括文士、水手、罪犯等,大量移居海外。宋人朱或《萍洲可谈》记载:“北人过海外,是岁不还者,谓之住蕃。”从地区上来说,华商主要集中在高丽(朝鲜)、日本、真腊、暹罗(今泰国境内)、占城(今越南中部)、三佛齐(今苏门答腊岛东部)、占婆(亦作爪哇)等国。赴高丽经商的宋商多为泉州、明州人,定居高丽的宋商则为福建、浙江人。而华商在南洋则以占城较为集中,这时已形成华侨社会雏形。元朝统治者对商业贸易的重视,超过以往任何朝代。宋末元初,大批亡国的宋朝臣民流亡到了南洋各地,如交趾、占城和真腊等处,人数当以万计。公元1293年,元朝派兵2万余人征讨爪哇失败,许多士兵流居当地。还有许多人因从事贸易或出洋求生到了南洋。这些人来到南洋,与当地人杂居,生息繁衍,形成中国人村落,有的人终身不再返回中国。明初,统治者组织的郑和下西洋航行,前后7次,历时28年(公元1405—1433年),到过南洋14个国家。郑和下西洋阵营庞大,声威显赫,基信要目的在于“通西南海道朝贡”,“宣德化而柔远人”。但他对于华人出国和在当地从事经济活动,以及东南亚华侨社会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明朝后期,随着城市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以及东南沿海“倭寇之乱”,形成又一华人出国高潮。明末,海外华侨最多的地方是菲律宾。南洋地区的华侨约有10万人。日本的华侨也很多。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明统治者组织大批闽人移民琉球,赐琉球闽人三十六姓。明代移居海外的华侨,主要是海商和破产的农民、手工业者,而以商人为主。这些华侨以闽人为多,其次是广东、江浙人。缅北的华侨矿工主要来自云南。明末清初,许多明朝臣民逃往越南和缅甸,或由台湾移居南洋,或远渡日本、占城、真腊、马六甲、苏门答腊的旧港,瓜哇的社板、三宝垄,菲律宾的麻逸、苏禄、日本的长崎等地,形成了华侨社区活动中心和居住区。清康乾时期,明令禁止华人出国,但华人仍采取各种方式移居海外。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前,约有100万华人出国,遍布东北亚、东南亚等地。在这些出国华人中,商人的比例减少,而贫苦、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占多数。同时,华侨在职业上已开始从以前主要从事商业及辅助性行业转而为从事开矿和种植业等体力较重的行业,处于受剥削、受奴役的地位。

三、1840年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

这个时期,是中国人移居海外最多的时期。“海波到处有华侨”的书页而就是这个时期形成的。而华人出国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华工成为海外华侨的主体。1840年的鸦片战争,西文资本主义国家用武力打开了中国闭锁的大门,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王朝被迫解除华人出国禁令,允许英、法、美等西文国家到中国任意招募华工,于是出现了大批华工出国潮。契约华工,是这个时期华工出国的主要形式。契约华工又称“苦力”或“猪仔”,它是指破产的劳动者应“慕”到海外做工,与外国资本家或华人工头订立契约而出国。一旦交易达成,契约就变成了华工的卖身契,华工实际上成为“会说话的工具”,即等于奴隶。契约华工的出国的主要形式是“猪仔贸易”。“猪仔”来源于广东方言,“特之小者曰‘仔,蓋言被拐者若猪仔之贱,有去无还”。“猪仔”一般采用拐骗或绑架的方式朝廷招募。各国资本家利用在中国设立的“猪仔馆”,委托洋行作为经纪人或雇佣其它专门的“猪仔”贩子朝廷拐运。“猪仔”被“猎获”后即关押在“猪仔馆”内,检查身体,强迫其签订契约合同,然后运到外国口岸,再被拍卖给前来购买的雇主。从入“猪仔馆”内,检查身体,强迫其签订契约合同事,然后运到外国口岸,再被拍卖给前来购买的雇主。从入“猪仔馆”起,到最后被售卖,中间凄惨难以尽述。这些苦力们被贩运到南洋英国、荷兰殖民地,南美的古巴、秘鲁、巴西,北美的美国、加拿大,澳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南非、毛里求斯,太平洋上的塔希提岛(大溪地)、西萨摩亚、斐济、璃鲁、夏威夷各岛等,遍及世界各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英、俄等协约国先后到中国东北三省和山东、河北等省招慕华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仍有大量的华人出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华侨绝大多数已加入当地国籍,华侨社会也逐渐向华人社会转变。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不仅有大批中华民族子孙出国学习、经商,也有大批华侨回家参加新中国建设。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大批中国人出国学习、经商、华侨的历史不仅继续延续,而且形成华侨空前壮大的高潮。其中,许多华侨加入驻在国国籍,成为庞大的海外华人群体。这既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绵延,也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扩散和光大。

世界各地华人人数排行榜

排名 国家 华人数量/万人 占比

1 印度尼西亚 超1000 3.7%

2 泰国 约1000 约14%

3 马来西亚 740 23%

4 美国 508 1.8%

5 新加坡 298 74%

6 加拿大 177 5.1%

7 缅甸 163 约3%

8 菲律宾 135 1.2%

9 秘鲁 130 4.1%

10 澳大利亚 121 3.9%

作者:四川省文联编审

猜你喜欢

猪仔唐人街
夏季猪仔中暑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如何提高猪仔成活率
光影
亮菌多糖对断奶仔猪肠黏膜的保护作用
吴贞姬短篇小说《唐人街》中的中国书写
热闹的唐人街
张子枫,她才是《唐人街探案》的最大赢家
FEAR AND LOATHING IN SAN FRANCISCO
仔畜吃母乳死亡原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