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区域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建设研究

2021-11-22李乐韵陈永刚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数字化资源社区教育

李乐韵 陈永刚

[摘 要]当今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拓展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空间。社区教育的发展需要数字化技术的支撑,跨区域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建设是实现“人人可学、处处能学”的有效途径。通过调整管理机制、共建共享资源、拓展两地产业数字化合作、两地交流社区教育资讯等途径,加强社区教育数字化平台的共建共享,促进两地社区教育工作的快速、稳健地发展。

[关键词]社区教育;共享共建;数字化资源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21)03-0066-04

社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社区教育蓬勃发展,探索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方式和路径,建设了一大批全国和省级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但是地区之间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促进我国社区教育建设的全面发展,可以尝试开展跨区域的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打破区域限制,迈进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创新道路。

一、跨区域社区教育数字化平台建设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跨区域社区教育数字化平台的建设研究的背景

在我国的东部地区,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网站丰富,例如江苏从省、市、县三级建立的终身学习平台成为其社区教育活动的主要阵地,无论是政策或是经费都获得了有力支持,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建设技术和管理水平先进、课程资源丰富。西部一些地区在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方面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在经费、网络资源、课程特色等方面存在不足,东西部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存在差异。

(二)跨区域社区教育数字化平台建设的意义

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网络,网络学习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学习的重要形式。互联网建立的原始动因是为了资源的共享,要共享就必须搭建一个实现共享的技术平台[1]。跨区域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有利于西部地区吸取东部地区的先进经验,有利于全国社区教育的科学协调发展。西部地区把东部地区先进的网站建设、管理技术应用到自身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创建;西部地区通过吸取借鉴东部地区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办法,挖掘自身发展的潜力,创建属于自己的特色网络资源,为网站持续运行提供新鲜的内容;同时东西部的合作,可以让东部的社区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西部丰富的潜能中找到发展的新思路,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共促发展。

二、江苏、广西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现状分析

(一)江苏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的东部地区,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建设发展迅速。目前,全国有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190个,其中东部地区134个,占70.53%;江苏省有20个,从省、市、县三级建立的终身学习平台成为社区教育活动的主要阵地。昆山开放大学在2010年就建立了面向昆山地区的市民终身学习服务平台—昆山市民学习在线,社区教育工作在昆山地区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自网站建立以来,网上实名注册70多万人,平台拥有课程1600多门,提供了6大类22小类5556个视频学习资源,访问学习量近400万次。在规模与质量方面都有许多成效。

昆山市民学习在线共有十个板块,教育资源、市民课堂、教学园地为社区群众提供实用的网络教育资源。培训信息、社区动态、社区新闻则反映了当前昆山社区教育发展的基本态势及相关信息。社区论坛则为本地区社区教育理论研究的专业板块,其中大部分文章是昆山社区教育工作者多年理论研究的成果。通过这些功能模块实现社区居民线上自主学习、互动学习,以及线下的体验、实践、交流功能。

(二)广西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的现状分析

广西社区教育网(桂知网)于2015年12月9日投入使用,是在广西教育厅指导下,依托广西开放大学搭建的公益性学习资源数字化服务平台。平台服务范围覆盖全区14个地市,展示了广西社区教育成果,为社区教育宣传工作作出了贡献。桂知网通过探索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构建并不断完善“实践基地示范、课程学习培训、实地体验实践、网络视频学习、专家在线咨询、学员互动交流”等社区教育教学支持服务体系,为广大学习者提供在线学习、活动分享、学友交流、终身学习档案与学分认证等全方位、个性化的学习云服务[2]。

目前,桂林市的社区教育活动主要通过线下形式开展,逐步利用网络开展社区教育服务工作。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借助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教育部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在杭州下城组织东、西部地区社区学院院长论坛,倡议开展东、西部地区社区教育的合作与交流,推进不同地区社区教育的协调发展。2016年,桂林广播电视大学和昆山开放大学签订了东、西部地区社区学院合作协议,取长补短,共谋发展之路。两地开展社区教育平台建设和教学支持服务、社区教育干部培训、城市文化和传统艺术等方面的交流学习。其中, 双方共建一个既有两地特色,又能共享资源的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是本次东、西部社区教育合作的重要环节。

三、跨区域社区教育数字化平台建设的策略

根据共享共建学习平台的需求和功能定位,依托现存、优化结构、拓展功能的原则,平台主要从调整管理机制、共建共享资源、拓展两地产业数字化合作、交流两地社区教育资讯四个方面来进行建设。

(一)调整管理机制

两地社区教育数字化平台合作需要调整平台的区域权限。由于两地共用一个数据库,就要根据数据库字段进行优化,划分不同地区管理员的权限和控制范围。设置超级管理员,协调两地内容的权限。这样才能在数据分析功能中,对不同地区的各类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更好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

为此,在依托昆山市民学习网的基础上,2018年,桂林市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发文《关于组织建设桂林市民学习数字化平台的通知》,建立桂林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的管理机制,对全市17个县市区的社区教育网站各层管理单位进行了统计和规划,分为四个管理等级,市—县(市、区)—街道办事处(乡镇)—社区(村委),共1634个社区(村委),制定了相关的网络管理办法,包括《桂林市民学习网通讯员管理办法》《桂林市民学习网学员管理办法》《桂林市民学习网学习成果管理办法》《“桂林市民学习网”社区教育通讯稿件量化考核细则》等。这些网络管理办法对网站的健康運行具有保障作用。

(二)共建共享资源

桂林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有丰富的资源保障。2019年9月,桂林市教育局等九部门下发的《桂林市全面推进社区教育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方案》,提出建设网络学习资源,推进社区教育信息化。推进各类网上学习平台互联互通和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共建共享,为居民提供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学习支持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学习教育需求。结合桂林地方特色和居民特点,积极开发历史文化、城市文明、旅游、科技等继续教育资源[3]。

桂林市需要建立自己的社区教育资源库,尤其是制作具有品牌特色的网络课程资源。根据不重复建设、集中突出桂林本土特色的原则,由课程团队向社区教育中心推荐意见,初步达成意向后,课程团队提交制作方案,经社区教育中心上报,学校研究同意后,下达任务书,进行制作。按桂林市财政局有关规定,经社区教育中心会同技术中心审核通过后的制作成品的费用是给予支持的。让昆山的居民也能够学习具有桂林特色的优质课程,例如,桂林红色文化教育、桂林人文地理、桂林农产品种植等。

1.共建共享教学资源

建议增加一个针对两地教师学习和工作的板块。提供给社区教师学习的课程内容和管理考核方法。在教师学习方面,要区分居民学习资源和教师学习资源,教师的课程更具有专业性。教师的学分银行管理系统跟居民的也要有所区别,教师的培训学习质量决定着居民学员的受教育质量。

平台需要共建共享两地的数字化资源,两地教师可以便捷引用平台资源来组建课程。支持教师协同备课,教师之间可以对同一门课程进行设计,建立章节和分享课程资料等。平台可以从专业角度、课程重要度、学习时长与在线时长、平时作业检测及考试效果分析等维度,进行整体与个体、平时与考试、学习效率等多角度全方位的统计分析,真实还原评估整个教学过程,为课程改进及学习调整提供可靠的凭据[4]。

2.拓展个人上传资源功能

拓展个人上传资源功能模块,人人可以参与资源共建共享。两地居民在网上学习之余,还可以在论坛上开展主题活动,相互交流。例如,在数字化平台开展一些两地居民普遍感兴趣的比赛活动,例如歌唱大赛、手工大赛、书法大赛等。社区居民通过自传资源功能,把作品制作过程录制成短片提交到网站,经后台管理员审核后,组织两地居民对作品投票评比,获奖的作品便可归类到社区平台资源库中。这个对策的优势,一是可以拓宽两地居民的交流方式;二是可以产生更多原创作品,吸纳优秀的社会资源;三是可以增加网站的趣味性,调动居民参与平台建设和学习的积极性。

3.拓展两地产业数字化合作

以东、西部产业数字化合作促进乡村振兴,把数字化平台建设加入到扶贫方案当中,把扶贫商品带进数字化平台,相互促进发展。桂林和昆山可以通过社区教育平台,寻求产业数字化的合作机会。如可以把两地特产的宣传视频放置到这个网络平台,加入现今流行的直播带货模式,通过网络技术把直播软件链接插入到数字化平台站。根据用户填写的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产品资源推送或信息推荐,把商家各个APP的直播号推送给用户,为两地居民打造数字化引商环境。

东、西部产业数字化合作十分重要,利用数字化平台的宣传优势,对两地旅游业的振兴有很大的帮助。两地既有自然景观资源也有人文景观资源。桂林自然景观得天独厚,如象鼻山、芦笛岩、两江四湖等,既可以将这些旅游资源推送给昆山的市民,又可以通过昆山市民学习网的知名度,推广桂林的旅游产业。昆山的旅游景点也很多,如周庄古镇、锦溪古镇都很有名气。利用数字化平台把两地的景点视频放到网站上宣传,将经过严选的旅游商家联系方式公布到网上,促进两地旅游业的发展。

4.交流两地社区教育资讯,促进社区教育新发展

把两地社区教育工作动态、社区教育取得的成效、社区教育的品牌特色放在数字化平台上,进行经验交流学习,共谋社区发展思路。同时,借助数字化平台,把桂林、昆山的社区教育合作历程进行展示等。

四、结语

为促进东、西部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平等合作、持久发展,需要两地资源共建共享,利用现有的社区学习平台,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创建属于自己的特色网络资源,才能共谋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李伦.作为互联网精神的自由、开放和共享——兼谈技术文化价值的生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4-38.

[2]桂知网介绍[EB/OL](2020-09-19)[2021-01-07].https://www.iguiz.cn/page/aboutus.

[3]桂林市全面推进社区教育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方案(市教〔2019〕6号)[EB/OL](2019-09-10)[2020-12-18].http://jyj.guilin.gov.cn/.

[4]范华.社区教育平台运营策略研究[J].软件,2016(4):46-50.

[作者简介]李乐韵,桂林开放大学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城市规划与设计;陈永刚,桂林开放大学副校长,研究方向:社区教育。

[責任编辑 孙世虹]

猜你喜欢

数字化资源社区教育
《电子基本技能与实训》及数字化资源共享建设
要善于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为高中物理教学服务
社区弱势群体教育保障机制现状研究
“智慧教室”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应用策略研究
大连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职业培训数字化资源共享模式研究
数字化阅读:社区教育的创新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的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