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民工子女的歌唱音准教学研究
2021-11-22卢晓芳
卢晓芳
(福建省武夷山市第三中学 福建 武夷山 354300)
优美的音乐,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爱,而嘈杂的音乐,不仅不会让人心旷神怡,还容易滋生不和谐因素。其中的关键所在,就是对音准的掌握。
1.农民工子女歌唱音准的现状
1.1 音乐基础薄弱。农民工子女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来自农村。农村教育不同城市教育,无论是师资资源,还是教学设备都缺乏完善内容。[1]农村学生的音乐课程,往往都是由其他教师进行替代教学,而在音乐器材方面,则是采用传统口口相授的方式,学生不仅无法学习到专业地音乐知识,而且在音准方面缺乏有效的训练,从而导致农民工子女的音乐基础过于薄弱。
1.2 缺乏良好教育。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完成的功课内容越来越多,而音乐课程也逐渐成为“辅助”性的学科。同时,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农民工子女为了获得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机会,通常都会将学习的重点转移到主要学科上。另外,音乐课程的安排次数较少,一周通常只有1-2节课程,因此,导致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程的时候,无法形成有效地、系统的训练体系,从根本上降低了音乐学习效果。
1.3 教学过程乏味。音准训练,作为音乐教学中的重要过程部分,它的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掌握的,需要学生经过长时间的训练。而这个训练的过程中,通常都是无聊和乏味的。因此,想要轻松、高效掌握音准技巧,必须要选择合适地教学方法。
2.提高农民工子女的歌唱音准教学策略
2.1 应用柯达伊手势。柯达伊手势,在音准训练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熟悉音阶、音高和唱名等知识。它的原理是利用七种手势、位置高低,在空中将唱音高低的关系展示出来。通过柯达伊手势的应用,能够将抽象的音高,以及更加直接、形象的方式体现出来。
笔者在教授学生音准的时候,通常都会现行训练学生的识谱能力。笔者利用不同手势,在空中高低位置的变化,从而引发学生对音符、唱名和音高的联想。在日常训练中,笔者会通过自身哼唱,加以手势的辅助,引导学生掌握手势技巧和识谱能力。在学生对乐谱和手势有了基础了解后,笔者再通过领唱的方式,开展音准训练教学。学生经过眼观、嘴唱、耳听、手动等多个身体动作的连贯进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降低学生进行音准训练的乏味性和枯燥性,大大提高了学生音准学习的效果。
2.2 应用多媒体技术。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在很多初中学校,已经布置了完善的教学设备。通过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教师的教学压力,还可以丰富音准训练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电脑软件,将专业音准训练视频,在课堂中播放给学生。[2]通过专业视频的播放,既可以提升音准训练课程的专业化,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音准知识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民工子女创造了良好地音乐学习环境,从而巩固学生的音乐基础。
笔者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首先会熟悉学生的音乐基础情况,之后,按照学生的情况不同,进行针对性教学。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对于传统音乐学习兴趣不高,继而导致学生在进行音准时,心不在焉。因此,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和流行歌曲,将二者进行融合后,学生在学习音准课程时,个个都学习热情都非常亢奋,不仅音准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也对音乐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3 应用多元化手段。百变不离其宗,音准知识的学习,不能只依靠外在的方式,同样也需要“打铁还需自身硬”。音准的训练,仍旧需要学生自身的具备扎实的唱功、唱歌技巧。如“哼唱”,哼唱是练习音准基础,学生通过闭口哼唱、开口哼唱,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音准水平;“假唱”,假唱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音准训练法,无论学生音乐基础水平如何,都可以发出轻微的假唱,而假唱时,需要通过音量和力度的变化,从而产生不同音准效果。[3]另外,还有一种就是情绪训练法,即“以情带声”。歌曲作为语言的一种表达形式,根据音律、节奏的变化,从而表达出创作的情绪和思想情感。而音准训练,同样可以利用情绪法,改善学生学习音准训练课程。情绪的变化,可以引动面部表情的变化,所以,笔者在教学中,根据音准不同或是变化,让学生独立创造出自己的情绪语言,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音准训练任务,加深学生对音准的水准。
3.结语
总而言之,音准是学习音乐课程,提升音乐技能的基础。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必须要重视音准教学。音乐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虽然不需要进行考试,但是,可以帮助学生释放学习压力,提升学生情操。而只有学生把握好音准,才能够获得良好地音乐体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