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落实物理核心素养
2021-11-22刘利
刘 利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李家山中学 青海 西宁 811607)
根据新课程改革教育要求,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还需要重点落实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可以做到融会贯通,积极迎合新课程教育理念,深入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思想。在实际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授课时需要努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走出以往惯用的题海战术,积极采用多样化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养成。
1.重视培养物理观念
高中阶段物理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以此来促使学生提升自己物理学科的学习能力,转变以往传统看物理问题的方式,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物理观念,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物理知识理解能力以及应用能力。以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物体平抛运动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如果还是沿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以及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都会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对此种情况,教师就需要积极地采取课堂导入的教学形式,[1]通过设计相关物理实验,促使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可以有效提高。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平抛和垂直向下这两项物理运动实验,让学生通过对比,来明白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所在。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相关的物理实验器材,对物理实验所得出的相关结论进行记录,让学生可以针对平抛运动的特点和内涵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有效拉近物理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物理观念,进而有效落实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2.充分拓展物理思维
高中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物理思维虽然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还是处于成长和发展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限制。由此可见,教师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开展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来共同思考和讨论相关物理问题,让学生可以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物理思维的碰撞和拓展,从而促使学生可以产生新颖的看法,进而真正的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2]以人教版高中物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为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会提出电源电压在实际工作中是不发生变化的;而经过物理实验后,则发现了输出电压明显地低于电源电压。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针对此现象来进行分组讨论,并将小组内所总结出来的结论进行分享表达,有效激发学生的物理思维,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利用相关教学资源,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拓展学习,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有效拓展学生的物理思维,从而为发展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3.强化实践操作能力
高中物理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教学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相关的教学案例,科学合理地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以此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可以更好的融入到物理课堂的学习中,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理解能力。教师通过设计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确保通过物理实验教学来进一步地强化学生的物理实践操作能力,进而实现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3]以高中物理《力的合成》教学为例,教师结合本节课程的实际教学内容,进行物理实验情境创设:两人合作提一桶水使用了40N的力,那么如果是一个人来提这桶水则需要多大的力呢?还有两个人合作提和一个人单独提力的方向是相同的吗?以此来激发起学生的课堂探究积极性,在学生们进行激烈讨论时,教师就可以引入物理实验来进行教学。在本项物理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力的传感器就可以清楚地测出力的大小,对合力和分力进行分别的测量,让学生可以直观了解到实验的结果,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促使学生的物理认知能力可以有一个更进一步的提高,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物理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实现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总而言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努力挖掘教学资源,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落实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