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死灰的复燃:“在糟粕之间反复横跳?”

2021-11-22撰文雷鹿茸

厦门航空 2021年11期
关键词:糟粕古风代价

撰文_雷鹿茸

从前“古”,风物、谈吐、思维都“古”。而且,原本人们在提“古风”时,多指向一种对质朴作风心照不宣的追崇,说“古风犹存”。那画面里可是一个鸡犬之声相闻、烟桥柳陌交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状态。“风”字更神奇了,自从《诗经》里做了示范,千年以降,它都是既文艺又实用的字眼。“XX 风”,你一说,人家就懂了——句式也好看,意思简洁有样子。

真的懂了?现在的人们常常好心、善意地为“古风”站台,觉得和自己的文化根脉互为表里,有什么不好?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事物会愿意自指为糟粕,无论是精华还是糟粕,也都愿意自称或者被称为“古风”。而人们对所谓“古风”的再演绎,也总自觉是在传承,于他们而言就是光环,只可加持,不容批评。倘若再自命清高一点——连这方式都很“古”——认定只有自己脉正源清、字正腔圆,优越感爆棚地打击异己,就更显糟糕与偏狭。

自然,对“古风”的继承,不是一套古装行头加身,几招手势仪态操练,就可以一叶障目、掩耳盗铃的。从前慢,一百年可能只够如今的一年,当“文化专家”“国学大师”变得满地走,普通人不求甚解的代价之一就是“大师”们有了故弄玄虚的空子。这样的“大师”,以后也还会冒头。

又有形形色色的“女德班”打着传统文化的旗号,践行着历史的倒退。这种文化死灰尤其容易复燃。那不仅仅是在边缘试探,而是“反复横跳”了。因为每个人都具有某种性别,天然地具备发言资格,也就更容易自居高地。乃至有一部分女性不仅仅重蹈古代女性的覆辙,自己也是深信那一套的。也总有人在性别的角度上为各种社会问题找原因,制定解决方案。最近有人不是正义凛然地提出什么“暖农村大龄男青年被窝”工程,也真的古意森然,令人冷汗再冒。

糟粕有未必生来就是糟粕的,其他国族的文化同样有优质也有糟粕,都需要你有一双慧眼,有足够的品鉴能力。糟粕千万不能再继承,再光大了。普通人至少可以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原则,那就是,那些总是怂恿他人牺牲,总是以别的群体的权利乃至生命做代价的观念与行为,无论巨细,都该是糟粕。

至于“反复横跳”的实况,则大概是描绘了一种毫无进展、毫无效用、毫无意义的“三无”状态,说白了,就是一种社会性与时代性的消耗。有时候,它也会异化成一种看似无害的表演。当你成为它的观众,你正被它所凝视。用一个更流行的讲法,是被“PUA” 而不自知。

猜你喜欢

糟粕古风代价
古风二首
古风两首
给现代人参考的古代礼仪
古风三首
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和原则
爱的代价
幸灾乐祸的代价
代价
试论学前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取”“舍”问题
爱情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