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正义视角下农村体育教师流失的对策研究
2021-11-22谢哲
谢 哲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队伍建设,均衡配置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农村的发展关键在于农村教育的发展,而农村教育要发展关键是要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农村体育教师队伍。但过去优质的农村基础教学资源大部分都集中在城郊地区,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现已转化为城市基础教学资源,农村教学质量不仅没有提升反而被拉开较大的差距。国家在2015年后颁布多项促进农村教育的政策,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实施后,农村体育教师数量总体有所上升,许多师范生选择毕业后先避开就业压力前往农村地区任教,但年轻教师在农村工作几年后由于各种原因纷纷离开农村学校,调离农村地区考取城市编制,农村学校沦为“新手教师培养基地”和城市教师晋升职称的跳板,面临严重的农村体育教师流失窘境[1]。本研究就空间正义视角来分析农村体育教师流失的原因,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究其本质,抓其原因,最后提出相关解决对策,扩展农村体育教师生存空间。
1 农村体育教师流失现状与职业特征分析
1.1 农村体育教师流失现状分析
目前农村学校大量存在“铁打的学校,流水的教师”现象,充分说明了农村地区教师的不合理流动,这种不合理流动主要表现为相对流失和绝对流失。所谓相对流失,是指农村体育教师心理上的流失,亦指那些在岗的教师工作的重心已经不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上,已经将身心投入到城镇编制考试、社会培训机构之中,尤其是定向师范生,对于农村环境的不适应和职业生涯的追求,又限制于定向师范生的身份,至少需要完成一个五年的工作合同才能放行,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又很难领悟到到人民教师的崇高精神,所以极易造成心理上的流失。农村学校由于临聘制度的不完善和财政支持不够,难于引进优秀称职的体育教师,囿于教师人员紧缺又无法开除这些舍本逐末的教师。更为严重的是教师的绝对流失,这是指那些离开农村体育教师岗位,去往城镇区域或是从事其他岗位的人员。绝对流失现象对于农村学校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农村学校本身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就没有条件吸引优质教师任教,再加上辛苦培养的骨干教师大量流失,给本就雪上加霜的农村教育沉痛一击[2]。
农村地区现已形成“农村流向城镇,中小城镇流向城市,市县流向省会城市,边远落后地区流向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流动格局。据《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18》统计,农村地区有92.5%的校长反映,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有严重的流失现象[3]。王艳玲[4]对云南省偏远地区30个县的10356名农村体育教师进行问卷发现,所调查的乡村教师中有78.2%的教师有流动或流失意愿。王晓生[5]对云南省农村体育教师进行了深入调查,4年期间,云南省基础教育阶段登记在册的教师流失(改行)人数为11479人,辞职4983人,考入公务员队伍2433人,考入其他事业单位1758人,流失的教师主要为农村体育教师。通过课题组走访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64个县内的乡镇中小学对198名农村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第一,教师流动意愿强烈,许多农村体育教师处于相对流失状态。调查数据显示,准备离开农村地区的体育教师占33.3%,想离开农村地区的体育教师占58.6%,不想离开农村地区的体育教师占8.1%,大部分农村体育教师还是希望能够离开农村地区任教。第二,新进教师数量不足,师生比较高。调查数据显示,武陵山片区年龄在24岁以下的在编体育教师占14.5%,平均师生比达到1:300左右,这一数据显示武陵山片区体育教师队伍新进教师严重缺乏,而且片区内师生比较高,体育教师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任务较重。第三,优秀教师只出不进,教师队伍难以稳定。调查数据显示,在最近几个月内离开的体育教师中有87%的体育教师是拥有较高职称和有名誉称号的优秀教师,大多数农村学校中优秀教师流失率极高。第四,经济与家庭压力较大,难以坚持扎根农村教育。调查数据显示,80%的农村体育教师认为经济压力是造成无法坚持扎根农村教育的主要原因,67%的农村体育教师由于家庭原因选择离开农村地区。
1.2 农村体育教师的职业特征分析
第一,需要监管学生日常生活。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较多,农村学校大部分采取寄宿制管理,但基础设施较差,更加缺乏生活老师的管理,学生日常生活管理需要由体育老师来监管,加重了体育教师的教学负担,使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学校工作上,难以腾出空闲时间来进行其他活动。第二,室外为主的教学活动。其他理论学科的教学场所是在教室当中,但体育教师的授课班级多,需组织全校的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以及体育竞赛活动,这些教学与课外活动场所在均在室外,需要克服炎热和寒冷的天气,而且农村学校场地设施较为简陋,少有提供能够遮风避雨的场地,体育教师授课过程更加艰辛,开放式的场地授课管理更加不易。第三,双重劳动相结合。体育教学有体育基础知识、体育课教学组织、口令等组成,体育教师的教学从表面上看主要是示范动作、保护、帮助、组织练习等体力劳动构成,但构成这些表现形式的实质要消耗大量的脑力劳动来配合,体育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班级和学生来调整教学过程,同样的授课情况下体育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第四,体育教学是以锻炼身体的实践活动为主。体育教师无论是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还是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都需要体育教师做出表率和示范,而且不能像理论课程教师只停留在言语上,更多需要组织身体练习后的体会,所以体育教师需要不断的组织实践活动,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来提高身体素质和道德品质。第五,兼顾组织课外训练活动。体育教师不仅需要完成正常的教学内容,还需要在课外组织训练任务,带队进行训练以及参加比赛,但在农村地区往往付出与回报不能成正比,由于基础条件较差学生难以出成绩,学校财政状况不好难以给体育教师开出课外训练费,体育教师还需要自掏腰包来购置一些训练器材来保证训练效果。农村体育教师的职业特征体现出更多的艰苦性,这让许多年轻的体育教师难以承受,造成流失现象频发。
2 基于空间正义导向下我国农村体育教师流失的原因分析
2.1 空间理念危机——被迫划分为低等学校
空间正义理论中的理念危机,又称政治理念危机或政治正义,它是指“要求空间政治组织对弱势群体的剥削降到最小限度,它是约束人类社会做到相对公平的主要因素之一”。[6]当前,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理念的偏差造成人为的将学校划分为三六九等,政策的执行也就由此区分开来,具体就体现在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区别上。以城市学校为代表的政策先行地带,能够得到国家教育部门在财政、人员、管理方面的多方支持,而占全国学生人数一半以上的农村学校得到的支持却具有延时性与停滞性,所以城市学校全面开花的形势下,农村学校并没有什么起色,这是由于教育管理体制空间理念的危机。目前教育管理体制理念的偏差已经让教师队伍形成一种以在重点学校、城市学校或公办学校为荣,而不是以成为一名爱岗敬业、乐善好施的优秀教师为荣,更不用说成为一名艰苦的农村体育教师,为饱受风霜的农村教育贡献力量,反而农村体育教师成为了教师队伍中“混的差”的代表,最终由于师资力量的稀缺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下降,无法获得更多的财政、人员、管理的支持,农村体育教师纷纷去往城市。失去了作为教师的本质,教育资源集中现象明显,城市教师队伍中也极易出现一些影响较大的社会问题,例如收受钱财,违规招生、败坏考试风气、贪污教育经费等,让本应该是受人尊敬的教师队伍成为腐败的温床,这不仅破坏教师队伍的风气,还造成师德师风的下降[7]。
2.2 空间生存危机——边缘化的农村体育教师队伍
农村体育教师群体的空间正义程度是维持农村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打破体育教师群体的空间正义体系必然造成整个农村教育的动荡,正如教育生态学中所提到的“群体之间的稳定程度是维持教育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4]”。根据空间正义理论的三个维度来看其影响程度。一是从政治维度上看,农村体育教师群体在政治上少有发言权是其不公正的体现,想要为本职业争取更多的空间权利就必须在政治上有发言权,尽管宪法赋予公民参政议政的权利,但在现实中要想参与政治发言,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基层票选人大或政协委员的机会,由于农村体育教师群体力量薄弱和社会关注度不够,群体中很难出现较为耀眼的人物,因此相较于其他学科教师也就很难参与到基层政治中去,更别说为其争取合理的权益,暂时只能靠政府对于农村体育教师群体的关注来博取合理的权益。二是从经济维度上看,近年来,党和政府虽然提高了农村体育教师的待遇,但农村体育教师的工资增长始终跑不赢物价的上涨[8]。经济维度上最重要的困境是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国内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教师发展机会、校外智力资源、教育设施设备等显著差异不仅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广泛存在,而且在不同学校类型、学段等方面的差异也很明显,在经济收入水平低下、分配失衡、校内管理欠科学、办学条件差等因素的影响下,农村体育教师在经济困境中产生了失落、仿徨的心理。三是从文化维度上看,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落后,人们对于教育的认知落后,“尊师重教”的氛围不够浓厚,农村体育教师普遍表示付出与回报难以形成正比,过去社会所推崇儒家精华中的“师道尊严”在农村地区逐渐被“物质至上”所掩盖,精神文明的师道精神难以尊尚,且农村体育教师的地位、待遇远不如其他职业,这一点在农村体育教师身上愈发严重,以至农村体育教师成为了家长口中的不理想职业和无奈选择。
2.3 空间耐度危机——无力承受耐度“临界点”
耐度是指教师群体为了维持生存的稳定性而能够接受的最极限条件,具体表现为生存环境与工作压力所能承受的下限“临界点”[9],只有在此范围内教师才会愿意留在该空间从教,反之将会寻求更好的空间。空间耐度危机极易出现在教师发展的前中期,由于年轻教师刚刚进入教师队伍,对于薪资水平、学生情况、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选择都处在不稳定期,一旦遇到无法适应的困难就会选择离开。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远不及城市地区,极易打破年轻教师的耐度“临界点”。一是农村腹地主要以从事第一产业为主的劳动聚集区域,不同于城市地区以第二和第三产业的资本聚集区域,无法为农村体育教师生活提供便利的交通、丰厚的薪资、宜居的住宿、丰盛的饮食和多彩的消费。二是主要产业决定两地的经济发展方式大相径庭。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的发展还保留着小农经济思想,许多农村个体还抱有自给自足的习惯,而在我们城市的工商业生产中,早已将这部分劳动生产者淘汰,转变为大量的脑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的获取就需要教育的参与,自然对于教育的投入农村无法比肩城市,这就是两地区本质上对待教育差别的因素,可以看做是供需关系拉动教育的发展。三是经济发展影响人们的文化需求,造就了居民与农民不同的价值取向。农村学校不受体育教师的青睐是因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加之农村学校由于场地设施不够完善、专业教学人员缺失,家长难以放心让孩子学习体育,这种价值取向严重影响农村体育教师的生存空间,加之农村体育教师数量少,体育课与其他工作量过重,超负荷的工作让体育教师们无暇投身科研与家庭。
2.4 空间角色危机——面临凋零的个人发展机会
体育教师空间角色的定义正如生态教育学中强调教师群体的“生态位”,意指教育生态系统中每个角色相对于其他角色所处的位置,包括空间位置、时间位置、功能、地位等。空间角色的“生态位”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可以理解为教师对于各种教育资源的拥有与使用,包括人、财、物各种有形资源和智商、情商与信息等无形资源。长期以来,城乡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发展不均衡态势逐步加深,农村体育教师空间角色的“生态位”不断朝着边缘化方向发展,这加剧了农村体育教师的流失。在政治方面,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教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从全局上改变了全国对教师的社会定位,大大提高了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使城乡体育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站在了同一起跑点上。但随着我国城乡政治发展不均衡态势的加剧,在城市许多政府单位为了适应当时城市发展而采取整合重组或新建部门的过程中,需要知识分子的参与。而在当时条件下,我国知识分子普遍都在学校教书,这样一来城市教师不仅有了更多政治发展的机会,而且还有机会从学校党务工作晋升到政府机关工作,工作环境的改善使得政治地位与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反观农村体育教师由于农村政治发展进程缓慢,没有更多的政府工作岗位以及政治参与机会,政治地位与社会地位被倒逼下降。在经济与文化方面,城市经济与文化发展在改革开放以后进入到大发展、大建设、大繁荣的时期,城市经济总量的提升是农村望尘莫及的,城市经济的发展又带动了文化的繁荣以及对于教育的重视,教育的重视就将城市教师的地位提升到中心区域,城市中教师的“生态位”已经趋于稳定。而农村体育教师由于社会地位不高,缺乏公众信誉支持;权益保障不力,职业价值难以彰显;继续教育疲软,个人发展空间狭小等原因使得农村体育教师角色日趋边缘化,难以获得较好的个人发展机会,加速了农村体育教师流失。
3 空间正义视角下应对农村体育教师流失的对策
通过分析和对教师流失问题的归因,不难看出,农村体育教师的流失阻碍了农村公共教育事业以及促进农村社会全面发展,要想扭转农村体育教师流失的空间局面就必须改变农村体育教师的生存空间。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仍是造成农村体育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体育教师流失问题需要大力倾斜教育资源的投入比例来重构农村体育教师的生存空间,如同建立“自然保护区”一样,对教育生态空间较差的农村,实行保护性政策,建立教育保护区,使得这些地区得到更多的补偿性资源。
3.1 树立“空间人性化与空间科学化”的教育管理理念
马克思的空间正义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对人生存空间的剥夺,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需要利用人性的光辉来留住那些愿意改变农村教育面貌的体育教师和科学合理的配置空间教育资源能有效解决教育管理理念偏差带来的空间剥夺现象”。尊重人性是缓解教师流失发挥教师自主性的前提,过去在农村体育教师群体中由于管理上的漏洞而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加之繁重的工作任务以及边缘化的教师地位无不让其产生离去的想法。所以在今后的管理举措中要求自觉运用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做到以情感留人,温暖农村体育教师,以充分开发人的潜能为己任。第一,物质激励。奖励努力工作和继续学习的年轻教师,设置奖金制度。年轻教师早期需要更多学习进修的机会,对于想要进行学习深造的农村体育教师给予经济上的补助,如无法在经济上进行支持,就适当减轻工作压力,让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中。第二,精神激励。不仅要在其遇到困难时,安排年长的教师对其进行指点,充分感受到学校的关心,让年轻教师早日过渡为专业教师,回报学校以及农村教育事业。还要在平时不定期组织一些教职工参与的文娱活动,通过活动交流加深教师之间的情感,使农村体育教师对学校有强烈的归属感,营造农村体育教师“乐教、善教、留教”的氛围。教师管理理念的科学化。农村学校囿于师资短缺而招聘审查不严格,造成农村体育教师队伍质量参差不齐,不合格教师和超龄教师现象严重,且占据编制无法清除,而年轻的合格教师由于编制缺失极易流失。建立一套适合农村体育教师现状且拥有科学理念的人事管理制度,筛选不合格教师与超龄教师,妥善安排退休机制,承认其为农村教育做出的贡献,健全退出机制增加农村体育教师编制。
3.2 改善农村体育教师生存环境,提高其自我认同感
留住农村体育教师就要为其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间,为其建立更多的生活配套设施以及物质保障,只有更好的待遇以及更好的工作环境才能吸引优秀的教师投身农村教育。一从政治维度看,农村体育教师需要更多地参与农村政治生活,遴选乐于服务教师群体的优秀农村共产党员体育教师进入政协系统工作,为农村体育教师群体建言献策,增加其话语权,让农村体育教师群体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为农村学校谋得更多运行经费以及额外的教师集体活动与外出学习经费,用以保证农村学校教师宿舍、职工食堂、运动健身、图书阅览、娱乐活动等生活空间的建设。二从经济维度看,正是由于城乡经济环境差距太大,农村体育教师在经济困境中产生了失落、彷徨的心理才造成了严重的教师流失现象,要想解决此现象主要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把农村经济搞上去,农村经济要想发展离不开农村体育教师群体的发展,我国政府应大力支持农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把农村体育教师工资提上去,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现代化农村体育教师队伍。三从文化维度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是其从教的前提和取得教育成效的基础”[10]。农村社会要多多通过广播、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体,大力弘扬“尊师重道”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观,对勇于献身农村教育的行为进行报道,对不尊重教师的行为予以谴责与警示,引起农村社会对农村体育教师的优秀品德的广泛共鸣,使农村体育教师受到社会的认同。
3.3 建设现代化新农村体育教师队伍,提升农村体育教师耐度“临界点”
自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的通过,我国农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进入了新时代,要想建设一支现代化的新农村体育教师队伍,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政府财政优化农村体育教师津补贴制度,进一步明确津补贴政策的实施范围、实施对象、发放标准与保障实施细则。二是大幅增加农村体育教师岗位津贴种类,农村体育教师在教师群体中属于特殊工种,在室外教学场地教学会遇到恶劣天气,应增加室外工作津贴,如高温和低温补贴。农村体育教师课后需要承担额外的课余训练,课余训练补贴也应该按照课时时长进行补贴。最后,农村体育教师需要特殊的服装来保持其专业性,对于有需要的服装购买请求予以支持和津贴。三是提高农村体育教师住房保障;鼓励多元化的农村体育教师住房保障体系,主要由政府建设具有公寓性质的住校周转房和公寓房,教师工作调动随即搬离。在县城或交通便利之地建设教师安置区,无偿或低价提供建设用地,免收土地、建设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押金,对服务费进行减免,为教师建设一些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和集资房,对于教学年限达标的农村体育教师出让房屋产权,让成熟的农村体育教师真正拥有留下来的理由。鼓励单位或个人投资在校园附近建设教职工小区,带动农村学校周围的发展。四是重视农村体育教师本土化建设,通过招聘、转岗、公费师范生等方式,鼓励和培养本地优秀学子学成归来,稳定当地农村体育教师队伍。五是实施农村体育教师荣誉制度,人除了物质上的要求,还需要精神上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让农村体育教师的劳动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赏。对于扎根农村学校二十年以上的优秀教师,必须给予荣誉奖励,颁发荣誉证书,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上的更多人知道他们的事迹,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激励年轻教师去往农村学校,留得住,安的心,才能教得好。
3.4 建立教育大数据网络发展平台,实现农村体育教师的角色发展
马斯洛认为“人只有满足了追求高层次发展的需要,才能在稳定的空间发挥自己的专长”[11]。因此,在农村地区建立教育大数据网络发展平台,既满足农村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又可以实现农村体育教师的个人发展。教育大数据网络发展平台对挽留农村体育教师有两方面促进作用,一方面是成为政府、社会、学校与农村体育教师互联互通的重要渠道。教育数据每天都在教学实践中产生和累积并且不断通过数据化的形式传入到大数据网络之中,这些教育信息通过平台在彼此间提供、分享、反馈,有利于政府教育部门进行科学有效的决策、社会对公开的信息进行关注与监管以及学校通过大数据招聘适合本校发展的教师。另一方面,教育大数据网络发展平台可以为农村体育教师提供网络学习的机会。目前火爆的“云学习”、“云课程”、“云交流”正好解决了农村体育教师时空不便的限制,让农村体育教师不出远门即可享受到互联网生活带来的便捷,“云学习”可以通过农村体育教师大数据的习惯,分析和安排出其需要的知识数据,免去了以往操作和查找知识数据的步骤,让农村体育教师更加便捷地获取想要的知识数据。“云课程”是教师培训在互联网的一种衍生,它不仅可以根据教师自己的时间安排来进行学习,还可以根据个人偏好选择学习内容。“云交流”是一种类似于医院中专家问诊的形式,大数据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以及教学特点自动配对农村体育教师与教学专家和名师进行组合,两者再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时交流,解决农村体育教师的教学困惑,其最大特点是免去了拜访名师与专家的一些人情世故和经济支出,最终实现体育教师的“二次腾飞”。
4 结语
农村体育教师流失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然要经历的现象,城市教育环境的吸引力不断提升从侧面降低了农村教育环境,农村学校不得不接受现实,但随着国家政策的激励和社会对该现象的关注以及农村迎来新的一轮发展,农村整体实力必将上升,尤其是作为农村经济上升的基础部分,农村教育必将走在先头队伍之中,也就是说大力支持农村教育,建设一支新时代新农村高素质高水平的体育教师队伍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建立这样一支队伍,就需要我们做到为其提供更优质的生存空间、更人性和科学的管理理念、更全面的个人发展和更高的耐度临界点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