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1-11-22薛晗

大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工科专业课应用型

薛晗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保定071000)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就教育之魂,强化教育之基,思政课是主渠道,其他各门课程同样担负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将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相结合形成育人合力,践行课程思政理念,对高职院校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当今,高职院校在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中更多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综合素质培养,例如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的塑造等。因此,深入挖掘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探讨如何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对高职院校应用型工科人才进行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课程思政在高职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中的价值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并不是“课程”与“思政”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在专业课中单独拿出部分学时来讲授思政课,“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2]。在课程思政建设当中,高校要深入把握各类专业课程的教育规律和特点,根据其价值理念和思维方法,挖掘其中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和资源,并将其有效渗入课堂教学、实验实训、作业论文等各个环节当中。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课程建设中,要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形成“全课程育人”格局,以此实现立德树人的实际效果。

(二)课程思政对高职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的意义

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所谓应用型人才,指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转化为生产力并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人才。高职院校培养的应用型工科人才,应该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这需要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合力发挥作用。课程思政的开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感,在日后开展工作中,用较高的道德要求践行所学知识。因此,高职在培养应用型工科人才过程中,要充分将课程思政融入各门类课程当中,将学生培养成业务能力强、道德水准高、社会责任感强的优秀应用型人才。

2.有利于学生深入认识所学专业的社会作用

从社会角度来看,开展课程思政有助于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所学专业的社会作用,增强学生的使命与担当意识,为其日后迈入社会有所作为奠定基础,从长远来看有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以部分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在这门工科专业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其有效融入课堂教学、企业实践、顶岗实习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认识到电气自动化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总之,在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帮助学生明确专业发展的社会定位,提升综合素养,日后在工作岗位中发展得稳健有底气。

3.有利于培养新时代职业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3]新时代,需要有新作为,创造新作为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摇篮,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不仅局限于技术过硬,还应该要求人才具备工匠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需要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相融合,发挥育人作用。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合到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当中,将推动专业课程价值引领作用由隐性到显性的转变,提升育人效果,为新时代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职业人才。

二、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中的现状

(一)课程思政建设中部分教师角色定位不清晰

在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对自身的角色定位至关重要,是决定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不断深入,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充分认识到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部分教师对自身肩负的课程思政职责缺乏清晰认识。一方面,部分专业课教师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职责,将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育完全割裂开,导致课程思政难以实际推行。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有一定认知,但在实际落实中还有一定欠缺,而且由于缺乏专业理论指导,在授课过程中,没有将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与课堂有效融合,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学目标设置不明确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4]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就是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职业道德、增强社会责任感。在课程思政实际进行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没有突破思想的壁垒,在教学目标设计上重技能、轻德育,造成部分学生专业技能素质较高,但综合素养有所欠缺,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工科专业中尤为突出。另有部分教师虽然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作用,但是制定的教学目标中课程思政定位不准确、流于形式或者太过宏大,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不深,“消化不良”。

(三)课程思政教学成效不明显

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中,对“课程”与“思政”的关系没有充分理解,只是将二者简单相加,在各类专业课教学中生硬地加入思政元素,导致教学收效甚微。一方面,部分专业没有形成具体的培养方案,只是在课堂中加入一些思政理论,在其他教育活动中未能体现思政元素,导致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欠缺,课程思政教学难以发挥长效作用。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有一部分专业,尤其是需要动手实操的工科专业,会安排学生进行企业实践,但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课程思政教育几乎是空白的,他们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缺乏一定的思想价值引领。

三、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的路径

(一)加强教育者正确角色认知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5],因此,教育者肩负着学生思想引领的重要职责,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各类专业课教师要正确认识自身角色定位,平衡传授知识与思政教育的关系,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一方面,教育者要不断加强思政相关理论的学习,与思政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增强沟通,与时俱进地挖掘所授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以自信积极的状态投入此项工作中;另一方面,教育者要将所挖掘的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堂活动、作业练习等环节中,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引发学生思想共鸣,做到知行合一。

(二)优化专业建设中课程思政元素合理融入

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计中,强调得更多的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对于如何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合理有效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并未深入研究,忽略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点。为此,在专业课中强化课程思政建设,一方面,应明确教学目标,多元化选取教学元素。在教学目标设计中,高校要将课程思政融入其中,既关注学生的知识培养,又注重品德提升。例如,在高职信息安全与管理此类工科课程中,教师可对教学的基本知识进行讲授与梳理,同时结合相关岗位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爱国主义、工匠精神等方面教育。另一方面,合理运用教学方式方法。教师应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运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避免脱离学生实际,让学生难以做到知行合一。

(三)提升实践培训环节课程思政有效性

高职院校有部分专业学生在企业实践时间较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引导,实习单位又因为其学生的身份无法按企业标准对他们进行严格要求,因此,学生往往处于“两头不管”的宽松状态。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包括在学生实习前思想动员、与实习单位加强沟通、不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开展实习心得座谈会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理念以及使命担当精神。

猜你喜欢

工科专业课应用型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考试管理策略研究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天津大学: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