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疫精神引领地方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承德医学院大思政育人体系建设

2021-11-22张泓波李玉红王海民

大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承德医学院抗疫

张泓波,李玉红,王海民

(承德医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承德医学院是一所有着红色基因的本科医学院校,诞生在解放战争中,在辽沈战役中创下了“抢救万名伤员”的赫赫战功。师生在抗美援朝中主动请缨、奔赴前线。转制地方后,在唐山大地震、“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张家口特大爆炸等一次次重大灾情和生死考验面前,均在第一时间留下了承医师生舍生忘死、英勇奋战的身影[1]。建校76年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师生一直秉承“红医精神”代代相传的传统理念,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积淀形成了“政治坚定、仁爱至诚、敬佑生命、甘于奉献”的承医精神。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地共有120 多位校友白衣为甲、慷慨逆行,直属附属医院先后派出三批共9 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和大爱无疆。这些都是红色基因和承医精神的传承与延续。学校将抗疫精神融入“红色”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打造“大思政”育人体系,探索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径。

一、优化顶层设计,营造全员育人新氛围

在《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导下,学校党委多次研讨,总结凝练多年办学育人的光荣历史和特色经验,提出了“四贯通、四结合”大思政育人体系建设,即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网络课堂、社会实践”的贯通融合渠道,发挥“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学生”的合力作用,以“红医精神”为统领,实施专业素质教育和德育品质培养。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强有力载体,也是大思政育人体系形成的沃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学校党委进一步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进行系统规划、统筹推动,把“抗疫”作为推进学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实践和生动教材,将疫情防控的生动事例转化为鲜活的文化课堂,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广泛普及科学防护知识,融入“承医”故事,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将“拓展思政育人空间”和“加强育人队伍建设”推向深入,将思政内容融入所有师生的血脉。

二、抓住第一课堂主渠道,培育思政教育课程新文化

在医学生思政课中,学校党委领导为广大师生进行主题讲座和党课示范,引导师生在疫情中思考和分析,体会红色基因的宝贵价值,强化师生的时代责任担当。学校召开“大思政”育人工作部署会暨思政教育大讲堂第一讲,优秀校友刘兰祥教授“让‘承医’精神代代相传”的主题演讲结合其自身的成长体会和抗疫实践工作,就如何在新时代传承发扬“承医”精神,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思考。思政课教师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讨论思政课程如何有效地将抗疫内容和教材内容融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利用疫情期间广大医护工作者、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等各行各业的“逆行者”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通过“逆行者,为了谁”“什么样的人生最值得”等讨论,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引导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课程思政坚持“因课施教”,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学校开展教学思政元素案例库征集与评选工作,征集案例416 条进行评选,并将优秀案例汇编成册;在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大赛中设立“课程思政”单项奖,对49 名教师进行表彰,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这些活动中抗疫主题元素融入课程思政占一半以上。教务处在全校范围内组织6 场“课程思政”巡讲活动,通过专家示范挖掘战“疫”故事与课程教学内容相融合。各教学院系450 余名教师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参加了学习。解剖学课程中,通过火神山医院28 位“大体教师”为医学事业做出的贡献,深化医学生生命至上的意识;中医课程中,解析中医药治疗在疫情防控中的独特效果,强化学生的专业自信和职业担当。

三、组织第二课堂文化活动,激扬抗疫青春正能量

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抗疫主题活动,让师生在参与活动中深刻感悟和践行抗疫精神。科技处开展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主题的科普作品竞赛活动;校工会举办“聚战疫力量,颂‘承医’精神”教职工诵读比赛;武装部组织雨中军训,发扬抗疫精神,锤炼学生品格;基础医学部开展“抗疫青年说——我心中最感人的抗疫故事”网络演讲活动;护理系举办“描绘时代英雄”手抄报大赛、开展“迎接曙光,热爱生活”记录成长活动、“咏唱经典,歌颂平凡”歌唱比赛等活动;生物医学工程系学生通过创作漫画和剪纸作品表达对疫情防控的支持和对一线工作人员的敬意;心理学系编制了《疫情防控期的心理防护手册》,开通了疫情防控网络心理支持服务平台,12 名教师支援市政府12345 心理咨询热线、市教育系统疫情心理咨询热线,为师生及地方百姓提供心理支持与疏导。

四、践行志愿服务,构建社会实践育人新高地

志愿服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主要途径,引导学生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是提高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渠道[2]。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各地学生志愿者与城乡社区工作人员并肩协同,努力做好登记排查、走访入户、发放宣传资料、公共区域消毒等志愿服务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承医力量。截至2020年7月,学校返乡学生志愿者700 余名;录制防疫视频、音频500余个;制作书法、绘画、朗诵等作品900 余个;防疫知识线上宣讲400 余次;开展“停课不停学——帮扶中小学生学习”活动300 余次;助力复工复产志愿活动近80 次;自发捐款90000 余元。通过社区志愿服务,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向社会进行延伸,加强对国情、社情的认知,增强思政实践育人的实效性。

五、利用网络新媒体,展现承医精神文化新高度

网络是青年学生接受信息的重要渠道[3],学校深入挖掘网络平台育人功能,讲好“承医”抗疫故事、传递抗疫正能量。官方网站首页设立“学校要闻”专栏,开办“承德医学院”“承医附院微讯通”“‘承医’太阳花思政网”“基础医学院医路同行”等微信公众号、“承德医学院社联君”抖音号、“大思政育人工作微信群”等手机端新媒体平台,展示绘画、海报、朗诵、歌曲、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抗疫文化成果作品350 余件,发布原创推文《践行红医精神,致敬-奔赴武汉的“承医”校友》和《凝青春力量,筑防疫围墙》等助力疫情防控推送文章70 余篇。2020年春季开学线上第一课《携手共进 相约云端——承德医学院师生同上“开学第一课”》宣传片在学校新闻网主页推送,党委书记和校长以“红色沃土育良才,“承医”精神代代传”为主题的宣讲,在广大师生中引起巨大反响,被多家社会新媒体平台转载报道。2020年5月中旬,4 集系列视频片《传承红医精神,讲述抗疫故事——承德医学院抗疫英雄系列思政课》每日一期在学校多个新媒体渠道同步发布,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4 名曾奋战在武汉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讲述了他们在武汉市第七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雷神山医院、江岸方舱医院等地救治患者的亲身经历,“承医”师生纷纷在朋友圈等平台进行转发并参与热议。

六、结语

伟大抗疫精神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性发展,也是红医精神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4]。地方医学院校肩负着教书育人和维系健康的双重使命[5],校园文化熏陶是为医疗队伍提供价值灵魂的重要基础。承德医学院校立足“红医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校的传统特色、办学理念相融合,铸就新时代具有重大历史事件特点的校园文化品牌,对于加强师德教风建设、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承德医学院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习近平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回信
Risk Factors of Depression in Postpartum Period
承德露露诉汕头露露商标侵权案开庭 索赔9000万元
阅读承德
The Unwilling Performers in Edward Albee’s Twentieth—first Century Plays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Role of Teachers